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第1张

今天看到这句话时就很触动“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对这句话,我理解的是:所谓爱,就是爱ta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爱你所希望的ta的样子。

我们很多人在心里对别人抱有期待,期待老公脾气好点,期待老婆多理解自己,期待孩子大胆表达,期待父母多帮自己分担。心里的期待,就像一个标准,去衡量对方做得够不够好,有没有达到。没达到,自己心里就会失望,会抱怨,会情绪不好。

如果我们认可“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这个观点,我们就能客观地看待ta的个性、优点、缺点,从容地接受ta本来的样子。ta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我们爱ta本来的样子,真是两全其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自己愿意改变的时候,才会改变。人是很难被别人改变的。如果带着期待,希望对方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那是必然要失望的。还是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更接近自己期望的样子更实际些。

一首诗:

海林格有首诗叫做《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听完之后,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感受是大脑里的第一个念头,是当下身心的滋味。脱口而出就能描述出的情绪才是感受。通过感受,可以推断你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感受指向的不是道理,而是疗愈。

允许不等于认同,允许不是消极的,允许是让自己的情绪降到最低点,是对自己的保护。

允许是一种悲悯心,佛教经常讲悲悯心,悲悯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中国确诊的精神疾病为17%。美国,英国确诊的精神疾病为25%。我们经常想改变的是别人的大脑结构,你不允许,和别人有强烈冲突的时候,就是在和自己战争。

我们往往不允许一切如其所是,这首诗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允许,伤害的只是自己——不允许就有情绪,有了情绪什么事儿都干不好。情绪消耗我们的能量,强烈的情绪会阻碍我们看到这件事实的本身,没有哪一种正确的决定是在情绪最高点时做出来的。

在亲密关系中,大部分冲突就是不允许他是这个样子,有了情绪就开始改变,不允许如其所是,而是要改变成如我所想。美好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恋爱中的人是傻子,心理学研究,热恋阶段是生物学为了繁衍把那一阶段的差异剥夺了。如果这些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也走进婚姻,一样会开始征服的战争。

这首诗说到,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什么是因缘,《道德经》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因缘,因缘是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来。因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缘是次要的,因缘组合成以后这件事就呈现出来。比如刚刚那位老太太,她的大脑里少了一块儿,不光是晨练,其他行为模式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人看到她,也许她就不会在那条路上晨练了,就如同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是为了宣示领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被别人看见就很开心。一切事情都是因缘,佛教有个词叫“法眼”,如果真正懂得了因缘,你对任何事实的来龙去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切的解释

[whole;entire;all]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 司马 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 梦溪 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详细解释 (1)权宜;临时。 《战国策·秦策五》 :“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 鲍彪 注:“一切,权宜也。” 《淮南子·泰族训》 :“今 商鞅 之启塞, 申子 之三符, 韩非 之孤愤, 张仪 苏秦 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 《汉书·平帝纪》 :“赐 天下 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 犹如 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 《晋书·王廙传》 :“是以三载考绩,三考 黜陟 ,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誉。” 《新唐书·高郢传》 :“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2) 副词 。一概;一律。 《管子·臣乘马》 :“国无币,以谷准币。国谷之櫎,一切什九。” 《史记·李斯列传》 :“ 诸侯 人来事 秦 者, 大抵 为其主游闲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 《后汉书·光武帝纪》 :“诏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六:“方 大驾 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 甚至 祖宗 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 :“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 《百喻经·二子分财喻》 :“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 :“今 世俗 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 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 道德 ,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 :“一切旧的 传统 观念 ,一切阻止 社会 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 制度 ,一切 摧残 爱的 努力 ,它们都是我最大的 敌人 。”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 抱朴 子·论仙》 :“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 :“对一切都 兴奋 ,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 普通 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 无所 遇者,非 计策 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汉 应劭 《 风俗 通· 过誉 ·度辽 将军 皇甫规》 :“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 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 :“那内监总是无儿,尽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奁陪嫁。你说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词语分解

一的解释 一 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全;满: 一生 。一地水。 相同:一样。 颜色 不一。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 试探 性:算 切的解释 切 ē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 切磋 (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 思想 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 切切 琢磨 ”)。 切 è 密合,贴近:切当(刵 )。切肤(切身)。切己。

1、“如其所是,非己所想”。是句俗语,没有特别出处,民间流传;

2、如其所是,非己所想:爱他就应该认同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以你的标准来左右他的所作所为。爱当如其所是,而非如己所愿;

3、《爱是如其所是,非己所想》这本书从不同角度诠释爱,母爱是超越自己的追求,成为一个创造者,关于两性之爱,书中说,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德国伯特·海灵格的诗《我允许》,出自《谁在我家》 ,原诗为: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外在是什么样子,

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知道,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享受。看,只是看。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扩展资料:

伯特海灵格的《我允许》一诗,非常充分地体现着海灵格对于情绪,对于念头,对于发生的事情,对于他人和世界,一种极为接纳和宽阔的处世态度。诗的言语之间,又透着一种优雅的哲学美。

他作为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心理治疗类畅销书作家,他这首诗教人放下操控,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接纳,单纯代表愿意看到人事物的真实情况,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能确实看清事物本来呈现的样子,不受自己的评价、欲望、恐惧或偏见所障蔽。

如此才能保持清明的觉知,做出切合适宜的行动,而不是任由情绪带着你,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伤己伤人。

从这首诗中,可以收获满满的爱。爱自己,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接受正在发生的一切。人们不再是那个情绪本身,而是作为观察者,站在受伤内在小孩身边,给他支持的力量,抚慰他,疗愈他,让他成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特·海灵格

突然,是个很好的词,好像一切看似突兀的结局,一切不珍惜造成的失去,一切措手不及都能归咎于突然,夏天悄然离去,暑假无声无息,得失不过转瞬,突然谁住进你的生命里,突然谁消失在你的视线中,仿佛任何的变故都是突然发生,时间打败时间,别人的时间打败了你的时间,然而你却不是输给了别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也不是你的过错,只是没人来替你承担,你不得不自己背着,怎么活都是浪费,怎么浪费都有不甘,在合情合理的范畴内从来就没有孰优孰劣。

这一搁两月有余了吧,囤积了五六年也不过尔尔,这一小段的挥霍竟将那少得可怜的愚知消耗殆尽,“一日不提遂落万里”原不是危言耸听,好似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可是毕竟还是要一再回头,回头看鸟兽的踪迹,看来路,并且非要再走上一遭,享受那迷离和痛苦的前行之美才可以。

总是会大言不惭地把自己的成长历程与那个相隔数百里的地方牵扯到一起,那根本不像是已经待了近十年的地方,当第一次那么靠近,更多的竟是遗憾与惭愧,意料之外的是茫然之余竟也心存感激,虽然,互不归属,虽然,难得认同。窝在微不足道的一隅,把前前后后的几条路摸得滚瓜烂熟,从未想过把步伐迈开,把距离拉长,因而所谓十年,那只不过是在城市的边缘转圈,反复着昨天的反复。尽管在此次途中仍有弥补不了的缺憾,幸而还有以后,幸而不是最终的归途。从未在自己的乡里醉得那么神迷,归得那么彻底。“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时已无春风十里,荠麦青青,最久是难耐溽暑,最怕是波心荡,已无冷月。

很难说自己没有受扬州风土人情的影响,再不济也能受其文化辐射力边边角角的浸染,或许真是少得可怜不值一提,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在宏大的地域社会背景下,这点影响于个人而言或许真的不可忽略。早期汉字书写的临摹都来自对这座城市独有的铭文刻绘,后来的孤僻苛刻都是因为缺乏合理性的禁锢而无法一脉相承,只无奈地形成文化意识,其他意识全都寄托于边适应边成长的逆旅中。

总而言之,定位缺失,自我模糊,有点像自我意识异常强烈的蔡崇达,当然力不能逮,只此一比,很多为众人诟病的异态常常拜这自我意识所赐。城市是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城市里的人靠绵延千年的生活习性营造的氛围却不得不说是难得的重塑机遇。除此以外,城市带给人的感觉大概只有人多人少,钱多钱少的差别。

这种芜杂的情绪总能让人想起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小小的地方里住着一群活的不怎么快乐但还是坚持活着的人,这个小城和这些人遗世独立似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却能让作为读者的旁观者窥见一缕自己的影子。与大城市里的小人物不一样,小城里的人如果说自己孤独是会被人嘲笑的,好像土的贫穷的连孤独的权利都没有了,为着这份表达孤独权利的丧失,小城的孤独也许更加沉重,因为空间太过狭小,无法释放那么多的孤独。我们被孤立,常常错误地以为那种无所寄托,无处安放的失落就是孤独。身后空无一人,也倒下得义无反顾,大概源于刻骨的孤独。

8月7日,傍晚,并无执念,只是想出去转转,消磨一下所剩无几的假期,顺便小聚。但就是在完全没有预期的雾气中,在略有不情愿的纠结中,有个人,就那么在昏暗中消逝,在没有预料到是这种结局之前,即便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内心还是没有过分的翻腾,唯一一次落泪是真正的最后一面,在大厅里看着人最后的结局。岁月最该死,可它却永生。假期结束之前的几天里,在破败的废墟上,在杳无人迹的村庄,只此一户人家,在事不关己的人眼中,这成了难得一聚的机会,成了对过去真正意义上的告别。村庄两百年的相聚散去不过一载……人事变迁原不是我们能预见的。

当习惯在南北之间来回穿梭,最初的陌生感已然消失,即便孤身一人,这在别人看来的漫长旅途也不过是不足一日的漫溯,我经过那么多地方却没有任何经历,我跨越千里至此,最终所见不过方圆十里。精力有限,视野所囿,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身处秦淮之地,再与北国一比,倒不是说气势上的落差,而是格局的高下在日常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某方位的眼界被打开之后,吸收外界释放信息的迫切心情几乎不可抑制。

一日乐音不起,便觉空空落落,这也是瘾,很难戒的也不愿戒。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首从未知中陡然出现的歌,本也没什么可叙,但既是记录,便不宜忘。更何况旋律是会沾上记忆的啊。在双仙路十字路口处常听的《Ce Frumoasa E Iubirea》由罗马尼亚歌手Giulia演唱,虽然听不懂,但是melody很有feel。

再看《霸王别姬》,国产**至今尚无出其右者,其历史厚重感和时代逼迫感毫无疑问是国影的高峰。影片将人置于极度混乱和残酷的境遇中。于是在这样灭裂的碾压倾轧中,人性的卑劣被逼出来,人性的高贵也被逼出来。极端的环境像榨汁机,榨出人的鲜血与泪水,让银幕下的我们,闻到生命最深处的血腥和芳香。研丹擘石,赤不可灭,坚不可夺。

马男是不能正着看的,正眼直视被刺痛的只是自己,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好的好,坏的坏,什么好像都没变,但反观,貌似一切都变了。第三季的第四集已经不限于影视作品的范畴,其升华高度早已至九霄云外。波谲云诡的事态,出神入化的台词巧妙地勾勒出败露在世界最表层的真相,然而却也鞭辟入里,像匕首戳入骨肉的间隙处,那种痛大概是有快感的,像庖丁解牛,没有丝毫挣扎,没有些许拖沓,就是那么直挺挺地刺入,之后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即便已经堕入目不忍视之境,再回头细看,人世还是那么多姿多彩,只要人类尚存余息,就还能苟且一日,继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古人有古人之憾,我辈有我辈之恨。生逢此世,怠惰成常态,常态成众态,可总也阻止不了一些人昂首阔步,蔑视这慌不择路的安逸,生活就是这么烧脑,真相永远纠缠不清,自尊心也总是太阔气,可是,能够任性,才是幸运,我在哪儿,哪儿就出事,多么霸气。可是,当你荒废着,悠闲着,总有人在无声无息中让你催促着自己,说不出来为什么是这样,也不甘心一直这样,可是现实无法阻挡,最终还是只能这样。

我的启蒙读物里有这样一段: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逃避,退缩,然后,认怂,妥协。必须要面对啊,跑不掉的还纠结什么,进退两难吗?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进啊,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却比谁都惧怕这一点。或许,只是害怕付出代价,风雨摧折,必得去途中受洗,洗去满身污垢,洗去稚拙,洗去苍白。

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人听任自己微不足道。人在世界上没有位置。

世界如其所是。反正山高水长。

世界如其所是。不可预期,不容解释,不能厘清。

世界如其所是。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风刮很累,花开花也疼。

夏目漱石的《草枕》里包含着上次的题: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一位学理科的同学问我,数学里最好听的专有名词是什么,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说:倒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从来不擅长解释,从来没有那么多因为所以。

因为,世界如其所是。

以上就是关于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全部的内容,包括: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如何理解“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一切如其所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5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