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楚为什么只在位3年 异人改名子楚只为回到秦国

嬴子楚为什么只在位3年 异人改名子楚只为回到秦国,第1张

历史上嬴子楚是秦国公子,但因为生母不受宠,便被安排去做了质子。在赵国受尽屈辱的他遇到吕不韦,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一步步的走上了秦王的位置。可惜的是嬴子楚在位时间只有三年,他死后秦王嬴政继位,史称秦始皇。

嬴异人为什么改名

嬴子楚原名叫做嬴异人,父亲为安国君,生母为夏姬,后来为了回到秦国,认华阳夫人为母亲,所以才改名为子楚。很多人说嬴异人改名是为了讨好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女人,可惜的是华阳夫人膝下没有孩子。

吕不韦帮助嬴异人回到秦国的其中之一手段就是让嬴异人认下华阳夫人为母亲。安国君继承王位之后,华阳夫人自然成了王后,嬴异人也改了名字为子楚,并且成了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去世之后,嬴子楚成为秦王,史称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其生母尊称为夏太后。

嬴子楚在位多少年

历史上嬴子楚只在位三年时间,享年三十五岁,记载中子楚是因病去世,子楚去世之后嬴政继位。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表示对各个国家的信任和约束,他们会选王室的人去做质子。但是两个国家一旦发生战争,最先受到牵连的就是质子。

子楚在赵国为质子那段生活苦不堪言,身为王室中人,因为是庶子不受待见,加上做质子那段时间的煎熬,想来子楚的身体会受到影响,古代人平均寿命会比现在人短得多。秦始皇去世时四十几岁,嬴子楚去世时三十几岁,这在当时也算是正常的,不过嬴子楚的爷爷嬴稷却活到七十几岁。有人说嬴子楚寿命短,在位时间短是受到吕不韦的迫害,但正史中却没有关于这一段的介绍。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大商人,他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某日,他在邯郸遇到了郁郁不得志的秦国质子——子楚,且 “见而怜之” 。

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子,也是秦昭王的庶孙,此时正在赵国当质子。

战国时期,“质子”是维护两国和平的重要棋子。但当时秦国多次攻打赵国,子楚作为质子, “维护秦赵和平” 的作用已不大,是以赵国上下对子楚态度冷漠,子楚在赵国陷入困境。

吕不韦是一个极具眼光的商人,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赌徒。在吕不韦看来,子楚虽然暂时不得志,但却是 “奇货可居” ——将来很可能成为秦国国君。 所谓“奇”,就是稀有、珍贵的意思。

吕不韦和子楚相识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策划“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使子楚成为安国君的嫡子;第二步,安国君继位后再成为秦国太子;第三步,成为秦王。

这三步中,最难实现的是“第一步”,这个计划实现了,后续计划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当时,子楚的母亲夏姬并不受安国君宠爱,自己又是庶出,本来成为嫡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幸运的是,安国君的 “正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换句话说,此时的安国君并没有嫡子。既然如此,那所有的庶子都有成为嫡子的可能,子楚也不例外,这是吕不韦之所以耗巨资投资子楚的大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后续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吕不韦的巧妙运作后,子楚成功依附于华阳夫人,成为了华阳夫人(自然也是安国君)的嫡子。安国君继位后,子楚又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秦国太子。

安国君即秦孝文王,他在位仅三天就驾崩了。就这样,短短数年间,子楚就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质子,一跃成为了权倾天下的秦王。

子楚能够成功逆袭,吕不韦当然是居功至伟。然而,子楚的成功完全有赖于吕不韦吗?他自己起的作用大不大呢?吕不韦为什么会认为子楚是“奇货”?他又“奇”在何处呢?

答案就在于:子楚的上位固然有吕不韦的功劳,但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子楚身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先秦时期,王子去当质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当然是一种政治资本。为此,一些国家还安排太子去当质子——既表示了结盟的诚意,又为太子将来继位积累了政治资本,同时对太子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比如,《史记·魏世家》中就有 “秦太子 外质 于魏死” 的记载,可见秦昭王的第一任太子就曾在魏国当质子,后来于秦昭王四十年死在魏国,两年后才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楚怀王时期,楚国也曾将太子横质于秦国,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另外还有一个旁证,也能说明“质子”是一种政治资本,这就是发生在赵国的一件事情。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由其母赵太后摄政。当时,秦国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后来左师触龙出面,才说服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出质齐国,最后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战国策·赵策》载:

正是这段话,成功说服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去齐国当质子。按照触龙的观点,长安君如果对赵国无功,赵太后“百年之后”,很难继续保住自己尊贵的地位。 而如果长安君去齐国当质子,使齐国救赵,就是有功于赵国,今后就不用担心在赵国会没有地位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战国时期,当质子虽有一定风险,但因功于国家,多数时候不会吃亏。具体到子楚这件事中,由于安国君没有嫡子,其他庶子都在秦国享福,而子楚却在赵国当人质。相比而言,谁对秦国贡献大呢?显然是子楚嘛!在大家都是庶子的前提下,子楚有了“质子”这个政治资本,是以在安国君嫡子之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子楚和吕不韦的对话以及子楚继位后的执政,都足以说明子楚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仔细琢磨这段对话,其实非常有意思。

吕不韦先说:“我可以让你发达”。子楚则说:“你还是让自己发达吧(言外之意是你让我发达不了)”。吕不韦又说:“你还不知道吧!我的发达就靠你了。”

吕不韦这句话后,此前“懵懂”的子楚忽然就“ 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起来,马上变得胸有成竹了,这个反转的是不是有点大?

其实,子楚之前的 “笑曰” 之语,恐怕只是套吕不韦的话,看他是否识货,是否是一个聪明人,是否可以担负重任、帮助自己。结果吕不韦 “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的答复让他很满意,是以子楚才会 “心知所谓” ,才会有之后的与吕不韦 “深语” 。

可见,吕不韦想到的 “光大子楚之门” 的办法,估计子楚早就想到了,他只是缺一个可靠的帮手以及一笔运作的资金而已。而吕不韦的出现,帮他一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所以,吕不韦此后赴秦国的运作手法,很可能是二人共同策划的,其中子楚应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毕竟他远比吕不韦了解秦国政局。

通过以上这段对话,可以从侧面看出子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另外,《史记·秦本纪》记载:

子楚就是秦庄襄王,在他执政的短短三年里,先是大赦天下,表彰功臣,优待宗族,布施于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用吕不韦、蒙骜、王龁等为将,灭了东周,攻下了韩国、赵国、魏国的大片土地,设置了三川郡、太原郡,将国境推进到了魏国首都大梁附近,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很大功绩,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这说明子楚是一个有为的君王。

其实,战国时期的质子除了当人质外,还要充当本国外交官的角色,需经常与他国国君及重臣交涉两国邦交事宜,没有一定的能力,很难出色的完成任务。因此各国派出去的质子,能力水平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秦国派子楚当质子,也从侧面反应出他的能力至少不会差 。

综上,可以断定子楚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具备了当秦国国君的素质。这一因素,又为他在竞争安国君的嫡子之位中加了分。

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子,虽然华阳夫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当时秦昭王尚在,安国君是秦国太子,他的嫡子就是将来的秦王,因此这个人选的确定,最终必定要秦昭王点头。

换句话说,谁能成为安国君的嫡子,将来成为太子乃至秦王,秦昭王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那么这对子楚是否有利呢?答案:非常有利!

首先,秦昭王在成为秦王之前,早年就曾在燕国做质子。既然秦昭王有当质子的经历,在情感上必然更倾向于同样有质子经历的子楚。

其次,在前文中也提及,秦昭王曾经安排他的第一任太子去魏国当质子。这说明在他心中,希望秦国将来的国君,最好要在“质子”之位中为国家做贡献且得到磨练(注:安国君没有安排去当质子,应该是年纪太大的缘故)。

可见,从秦昭王的早年经历看,从秦昭王安排秦太子去魏国当质子的迹象看,既然成为安国君嫡子的真正决定权在秦昭王手里,那对有“质子”经历的子楚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子楚作为吕不韦眼中的“奇货”,主要“奇”在三个方面: 一是子楚的质子身份,在当时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资本。二是子楚的能力很强,具备了当秦王的素质。三是子楚有一个曾经当过质子、还安排太子当质子的爷爷——秦昭王支持他。

可见,在安国君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子楚有了以上的三点优势,成功逆袭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吕不韦固然作用很大,但子楚本身具备的优势,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吕不韦正是把子楚的这些优势看的清清楚楚,才会把他当做“奇货”,冒险去投资他。

-- END --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

注:来源于网络

秦庄襄王本名叫做异人,后来改名子楚的,至于为何他要改名,也是众说纷纭,不过有一个观点很靠谱,那就是为了讨好华阳夫人。其实秦庄襄王之所以能够继位,就是因为他认华阳夫人为母亲,所以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子楚才顺利继位,如果子楚不继位的话,那么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因为嬴政就不能成为秦王,那就没有他统一六国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秦王里其实出色的比较多,秦庄襄王算是这些君王里比较平庸的。他的父亲秦孝文王里有二十多个儿子,秦庄襄王因为不受宠,所以被派到了赵国当人质。异人在赵国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好,虽然他是秦国的世子,但是一个人质又怎么会在赵国受待见呢?

而秦庄襄王之所以能够继承王位,有一人功不可没,那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吕不韦。吕不韦本来是卫国人,他到赵国进行考察,看没有没什么商机。就这样,吕不韦遇到了正在做质子的异人。以吕不韦的商业敏捷度,他觉得日后异人没准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他就开始拉拢异人。估计吕不韦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那会的异人看起来格外的落魄,估计此时的异人和吕不韦都想不到有一日异人能够继位。说到吕不韦拉拢异人,那么就不得不提赵姬,赵姬本来是吕不韦的小妾,但是异人看上了她,所以吕不韦就大方的把自己的小妾送给了异人。并且为了打通异人的人脉,吕不韦还精心的装扮了一下异人。

等到异人回到秦国,吕不韦还帮他搭上了华阳夫人这条线,最后异人能够继承父亲的王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华阳夫人。总之,秦庄襄王后来运气能爆棚,都是因为吕不韦的辅佐。

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死时才三十五岁。对于庄襄王的死,众议纷纷,有人说得病,有人说为吕不韦所害。无论死因如何,事实上他一死,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就又发生了变化。

异人死后的庙号为庄襄王。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

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因为秦国屡次攻赵,他的处境很困难。这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设法结识了他,成为密友。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秦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她劝说秦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为了博得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的欢心,异人在吕不韦的授意下,改名为子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突然中毒而死,异人继位。

异人继位后,尊华阳夫人为太后;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执掌朝政大权。当时,东周王朝境内的小封国西周已经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军所灭,赧王病死,西周公被迁于但狐聚

(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小封国东周还存在。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异人死后的庙号为庄襄王。

子楚,秦庄襄王,继位后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并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赵孝成王主动派使者将赵姬母子送还来,交好秦国。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获悉,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的势力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大片土地。

扩展资料:

子楚典故:

子楚曾在年轻时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因为秦国屡次攻赵,他的处境很困难。这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设法结识了他,成为密友。

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她劝说安国君立子异人为嫡嗣。为了博得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的欢心,子异人在吕不韦的授意下,改名为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突然中毒而死,子异人继位。

以上就是关于嬴子楚为什么只在位3年 异人改名子楚只为回到秦国全部的内容,包括:嬴子楚为什么只在位3年 异人改名子楚只为回到秦国、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除了吕不韦相助,关键是自己硬核、秦庄襄王到底叫异人还是叫子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43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