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铁路大桥为谁主持设计和建造的

钱塘江铁路大桥为谁主持设计和建造的,第1张

茅以升

(1896—1989)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916年茅以升通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1917年,获硕士学位。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20年,茅以升应邀回母校任教授,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从此,开始了前后30余年的工科教育事业。次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副主任(副院长)。1922年7月,他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1923年,该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1926年,任北洋大学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即北洋工学院)院长。1930年,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学任教。他在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进,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始终关心母校兴衰,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大革命以后唐山铁道学院迁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学)树茅以升铜像永志纪念。

茅以升开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终身致力于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余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从选择桥梁专业时起,就把培养桥梁建设人才和在祖国江河上修建桥梁视为自己的终身目标。1933年,他辞去舒适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请,担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职务。茅以升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于1937年11月,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因建桥功绩,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茅以升荣誉奖章。

1942年,他赴贵阳任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筹备中国桥梁公司。着眼未来,他将钱塘江桥工处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吸收到桥梁公司,培养他们成为桥梁建设的技术骨干。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接受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经32年的辛勤耕耘,该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研究机构,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导工作中一贯主张理论结合实际,强调继续教育,倡导专题经济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一生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创新。结合钱塘江桥的设计与施工,他与工程师们共同研究“流沙与冲刷的关系”、“如何将木桩头深深埋入江底”、“倾斜岩层上的沉箱如何稳定”、“合金、铬钢杆件的性质”等,研究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桥梁等问题。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和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他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工作均无法正常进行,他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这期间,他应大桥局总工程师之请,研究桥梁振动问题,解除了人们对武汉长江大桥在大量群众步行过桥,桥身晃动所产生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他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他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你好,我是西南交大大一的学生。交大的确很大,刚来学校我花了一个月才对校园熟悉起来呢。来到交大,这些地方一定要去。

首先是交大南门。作为交大的门面,南门非常的宏伟气派,其上的“唐山路矿学堂”是我校的前身,蕴含着交大建校以来多次迁校,多次更名,经历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气势恢弘的精神。

走进南门,我们就可以看到机车博物馆,这也是交大的一大特色。里面的机车可都是货真价实,上过“战场”的!轨道交通作为我校的王牌专业,实力强劲,可谓像里面的火车头一样经久不息,永久流传。里面还有咖啡馆,坐在里面喝一杯下午茶,宁静而神秘,可以说是很享受了。

再直走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竢实扬华”碑了。竢实扬华”是1916年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的一方奖励给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匾额上的题字,高度赞扬了我校爱国至上,振兴中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成为了交大人的暗号。

来到一所大学,一定要去看看它的图书馆。我校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中心,位于奚湖旁边,环境优美,同样,图书馆也是举办活动的圣地。作家交流会、摄影展、游园活动等都大大增加了这座建筑的魅力。

还有我们的虹桥和分手桥、校史馆、飞碟体育馆等都是认识交大的好去处。如果题主喜欢交大的话,欢迎常来逛逛。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896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西南交通大学前身,英文名称为中华帝国铁道学院 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

建设伊始,是为了将开平矿务局(1877年成立)生产的煤由矿区运往天津。

1881年修建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但尚未意识自行培养铁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1895年甲午战争後,清政府终于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1896年,光绪皇帝始同意了铁路学堂设立的请求。同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

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1906年,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唐山,后称“唐山路矿学堂”。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专业课教师均聘请外籍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

除中文课外,完全用英语讲授。学堂严谨治学,考试制度极其严格。

课程设置仿效欧美工科大学模式,当时的课程设有:中文、算学、物理、力学、制图、放线及土方设计、铁路曲线、道岔、道口、普通测量及水平测量、机械、铁路工程等。

学校的毕业证书,为国内发现最早的大学毕业文凭。

(资料来源:1)百度百科,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2)太仓档案,一所为中国铁路建设而诞生的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建校始末)

茅以升和中国建桥事业

负笈苦学矢志建桥儿时的茅以升,一叶扁舟辞别故乡镇江,来到南京求学。10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赛龙舟,观者挤塌文德桥,溺死多人。时在南京思益学堂读书的茅以升闻之,心中萌生建桥之愿。

1911年,16岁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是年秋,辛亥革命席卷华夏,不少同学投笔从戎的壮举,使得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在教室里再也坐不住了。1912年秋,孙中山先生亲临唐山路矿学堂,在演说中谆谆告诫同学们,中国革命的成功,决不是仅仅需要一支武装大军,而是同时需要武装和建设这两路大军。从那以后,茅以升暗暗立下誓言,当一个中国的桥梁专家!为了这个誓言,他朝夕苦读,大学4年的总成绩名列全校榜首,为了这个誓言,他苦读一年就攻下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学位。

毕业前夕,康乃尔大学名教授贾柯贝邀他留校做助教,茅以升推辞了。他告诉教授,他想去学习造桥的真本领,将来好报效祖国。面对茅以升的婉拒,贾柯贝教授不但没有生气,甚至还更喜欢这位学生了,因为他轻名利而重事业,始终把祖国放在心里。于是,教授亲自推荐茅以升到匹兹堡桥梁公司去实习。茅以升喜出望外,这个公司无论在桥梁工程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每天白天,茅以升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学习绘图、设计、木工、钣金、油漆等各种工种的造桥所必需的全部知识。晚上,他又赶到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桥梁系去上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9年10月,茅以升的30万字的博士论文《桥梁框架之次应力》被全票通过,获得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首名工学博士。

1919年12月,茅以升博士满载知识和荣誉,登上远洋轮船,毅然返回自己的祖国。历经艰险建桥钱塘

然而,学成归国以后,由于客观上种种因素,茅以升只能在学校里讲造桥、教造桥。整整13年没能接触到大的工程。这令茅以升痛心不已!

机遇终于等来了。1933年3月,茅以升接到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的杜镇远和时任浙江公路局局长的陈体诚两位老同学的电函,请他主持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茅以升迅即向当时任教的北洋大学请了假,直奔杭州。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在病榻上会见了茅以升,他非常高兴,快人快语:“经费我负责,工程你负责,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把桥造好!”

会见以后,茅以升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对钱塘江的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和地质资料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早年,杭州人若讲起某件事绝对办不成,便说:除非钱塘江上架大桥。

何故?其一,钱塘江是一条凶险的江,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台风过境,浊浪排空,愈发势不可挡;倘提及高达5至7米的钱塘江潮,更是令人色变。其二,自古传说“钱塘江无底”,底自然是有的,可是既极深又有流沙。直至本世纪30年代,对在此建桥既欲染指又不敢尝试的外国工程师们,屡以妄言吓唬炎黄子孙: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

可是,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矢志不移:一定要为祖国造出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

1933年8月,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授工作,毅然南下杭州。到杭州以后茅以升才发现,时任中国铁道部顾问的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已做了一套大桥设计。茅以升迅速组织中国工程师精心设计了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铁路桥的新方案,两相比较,中方设计远胜美方!

1935年4月6日,大桥正式开工,头一个难题是打桩。要把长长的木桩打进厚达41米的泥沙层,站在江底岩层上才算成功。茅以升针对钱塘江的特殊水文地质状况,专门设计了打桩船的打桩部分,交船厂赶制出来。

天有不测风云,特制的打桩船刚驶进杭州湾,就遭遇狂风巨浪,不幸触礁沉没。

茅以升亲自督工,赶制第二艘打桩船。

在茫茫江面上要把木桩准确打进江心预定位置,谈何容易!加之江心泥沙层坚硬如铁,打桩极为困难,初期一天辛劳只能打下一根,按计划总共要打1440根桩,如此缓慢,岂不要打到猴年马月?!

沉了一条船,工程又进展迟缓,社会上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中外银行担心建桥贷款能否收回而表示不满;上层也给曾养甫施加压力,受了压受了气的曾养甫找到茅以升,声色俱厉地说:“桥不成功,你得跳钱塘江,我跟你后头跳!”

茅以升的母亲是个很有胆识的人,此时此刻,听说儿子受到各种压力,而且媳妇忽染重症,老人家挺身而出了!她风尘仆仆赶到杭州,亲自主持家政,以解儿子后顾之忧。茅母又以唐僧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获成功为例,坚定茅以升的造桥信心。

母亲的话极大地鼓舞了茅以升的斗志。他特制了江上测量仪器,解决了木桩定位问题。他以水治沙,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打桩困难迎刃而解,一昼夜打下30根。闯过打桩难关后,茅以升又采用“浮运法”,利用江潮涨落巧妙地解决把几百吨重的巨大钢梁运到江心并准确安装在桥墩上的难题。由于综合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80多个重大难题先后被一一攻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而这时正是工程最紧张阶段。日空军把大桥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多次狂轰滥炸。茅以升和建桥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

强烈的爱国心,超凡的智慧和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成功的喜悦。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铁路桥在国家危难关头提前通车,一列列满载战时物资的列车从大桥上飞驰而过,及时缓解了战时交通的燃眉之急,为支援上海保卫战做出了直接的巨大贡献。

11月17日,这是一个许多老辈杭州人终身难忘的日子!公路桥正式开通了!这天从早到晚,大桥上始终水泄不通,是钱塘江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南渡。

然而,几十万过桥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脚下的大桥已经装埋了数以吨计的炸药!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爆破专家,奉命率部来执行炸毁钱塘江大桥的任务!茅以升看了对方出示的密令后,只觉天旋地转、心痛欲裂。作为桥梁专家,他对军事失利时大桥必须炸

毁的前景早已明了,而且在建造时早就在关键部位预留下装埋炸药的洞穴,但是,这一可怕的时刻到来得未免太快了!

然而,深明大义的茅以升还是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

12月23日下午5时许,日寇骑兵先头部队已到达北岸桥头,一声轰然巨响,大桥被炸断了。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茅以升在与全国人民共同欢庆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尽快修复钱塘江大桥!他在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奔波往返,筹划班子,筹组经费,短时期内修复了因抗战而被炸毁的钱塘江大桥。代有传人桃李芬芳

30年代以来的我国大型桥梁的建设,都留下了茅以升的智慧和汗水,而他始终在考虑的是,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建桥人才,带出一支我国自己的建桥人才队伍。

1933至1937年,他主持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期间,深入现场,言传身教,在实战中带出了一支成熟的建桥队伍。抗战中,作为唐山交通大学的老校长,他召集流亡学生复课;1943年,他还创立了中国桥梁公司,在危局中惨淡经营,让流离失所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既有实践场所,又有生活来源。

新中国建立后,他培育和维持的这批科技骨干成为祖国建设大型桥梁的前驱和中坚。仅国内而言,在他直接或间接培养教育下脱颖而出的栋梁之才就有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春、世界跨度最长的云南长虹石拱桥总工程师赵守恒等等。

1 科学家阿基米德好词好句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最伟大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是科学精神的开创者,是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奠基人。

他被数学界公认为古往今来全世界最伟大的五位数学家之一(其他四位是几何学创始人欧几里德、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牛顿和近代数学巨匠高斯);

又被物理学界和科技史学界公认为古往今来全世界最伟大的三位科学家之一(其他两位是牛顿爱因斯坦)。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能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巨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

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把科学巨人阿基米德做为自己的楷模。

2 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学家好词佳句感受

好句摘抄:

1、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2、科学赐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3、科学的敌人并不比朋友少

4、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5、科学固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他的祖国

6、科学就是创造未来的金钥匙

7、科学就是开拓者手中的拐杖

8、科学就是生产力的父亲

9、科学就是医治愚昧的一种良药

10、科学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武器

11、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12、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13、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14、科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引领你走向知识的殿堂

15、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16、科学是绮丽漂亮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3 科学家的故事好词好句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 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国现在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4 科学家工作大揭密的好词好句好段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无声的幸福

幸福是清泉,是绿洲,是无私的付出,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

——题记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

5 跪求! 叶永烈写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其中读书笔记的摘抄。 12个好词,3个好句,1个好段子。

搜一下:跪求!

叶永烈写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其中读书笔记的摘抄。

12个好词,3个好句,1个好段子。

6 三年级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9、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身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60、清风扫过,竹林轻轻摇曳,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就像美妙的乐音盈盈飘来。

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

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落蕊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7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科学家好词好句

理想是一盏明灯,在漫漫长夜里为你指引方向;理想是一种力量,在你感到无助时会给你探索向前的勇气;理想是一棵果树,总是以丰美的果实来回报你的努力。我梦想当一名机械设计师。机器人学习班为我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的理想开始起航。

刚开始上课,老师就告诉我们:“我只用一个马达,两个传感器,就可以让机器人按照指令完成各种任务”。这简直太神奇了!我立刻来了兴致,恨不得马上动手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可是,老师却要求我们先打好基础,让大家从设计程序、调节传感器、固定马达、检测路线入手,反复练习。

几次课下来,我逐渐明白要想让小小的机器人随心所欲地运行,一定要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这不仅需要准确熟练地输入程序,还必须十分细心地控制好机器。我的创意和制作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输程序比别的同学慢,而且容易出错,成了自己的弱项。于是,下课时我主动留下来加强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回家还在电脑上查资料、找方法,渐渐地赶了上来。

终于等到了可以在正式图纸上试车的那一天!看着第一个同学小心翼翼把车体放在黑线前,自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不知是替别人担心,还是为自己紧张。有的同学操控着机器人顺利地走到指定位置,把球准确地投进筐里,引起全场一片喝彩。有的同学没控制好,机器人在图纸上到处乱窜或者原地打转,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轮到我的时候,场上似乎迅速安静了下来。我的机器人刚启动就微微摆动起来,正当我准备上手扶稳的时候,它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稳稳当当地顺着黑线前行。等到它行完路线,做好所有动作,回到原点时,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要飞了起来。

史立兹说过:“理想如晨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我的理想刚刚启航,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很多,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障碍,但只要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8 关于我的梦想是科学家的好词、好句、好段

不同人有不同的梦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当宇航员,而我的梦想就是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

因为我听爸爸说,美国可以在海底里建造房子,现在那里的科学家在海底下建造一个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我非常佩服那种更新的科技。科学的奥秘,令我心里无比向往。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还要研究一种永远也用不完的电池,使机器人能够永远帮助人们做家务活。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制造一种可以不需要用手来操动,而是用机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大街上奔跑,这样司机们就轻松多了。

如果我现在是一名科学家,我就会研究一些会干家务活的机器人,让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机器人,使人们能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如果我是一位科学家,我一定在海底和大陆之间,建造一条很长很长的隧道。我还要在海洋里盖楼房,汽车可以象潜水艇一样地在海底世界飞跑。

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努力,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9 《科学家和他们疯狂大实验》好词好句

万物复苏,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10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条件 老喀哒事故眼 老 三座大山 撒反对许

以上就是关于钱塘江铁路大桥为谁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全部的内容,包括:钱塘江铁路大桥为谁主持设计和建造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中国第一座铁路学校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34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