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玢岩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

安山玢岩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第1张

闪长玢岩与安山玢岩仅仅在矿物成分上是比较难区分的!我们去年在野外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凡被定名为闪长玢岩的岩石镜下定名为安山玢岩,但是主要的矿物成分几乎是一致的。仔细看看岩鉴报告,发现镜下定名为安山玢岩的岩石都有次生变化,即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等。因为安山玢岩为喷出岩,闪长玢岩为浅成侵入岩,所以区别它们(一)产状,安山玢岩有产状,闪长玢岩无产状,(二)观察次生变化,凡是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等蚀变矿物的岩石一般为安山玢岩。对于斜长玢岩的鉴定从颜色,矿物成分及结构综合鉴定,颜色一般为灰白色,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岩石坚硬。对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觉的应该算是您们老师的笔误,很有可能是老师已经鉴定正确了,在打字或者书写的时候搞错了。根据各矿物的含量,经过换算,投影,岩石应定名为黑云母石英二长闪长岩,如果勉强定为花岗岩的话,也应该是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因为斜长石比碱性长石要多的多!仅供参考!

首先,玢岩和斑岩,仅用于具有斑状构造的浅成岩和次火山岩,如果岩石中矿物以石英,碱性长石,似长石为主,则称为某斑岩;如果岩石中矿物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则称为某玢岩。辉绿岩:为浅成相的基性侵入岩,可成脉状,岩墙或岩床等产状产出,暗绿或黑绿色,具典型的辉绿结构,含斑晶时,称辉绿玢岩。煌斑岩是一种常见的暗色脉体,呈煌斑结构,以含自形的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镁铁矿物为特征。

在国外一般把玢岩和斑岩统称斑岩,貌似在中国才区分这么细。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瞎说!岩石有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岩浆岩有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酸性有花岗岩,这个很常见。

安山岩和玄武岩为基性岩石。橄榄岩为超基性。常说的金伯利岩也为超基性,来源于地幔。

变质岩一般少见,有片岩,片麻岩等。

沉积岩很常见,地球资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沉积岩中。有砂岩,砾岩,泥岩,碳酸岩,白云岩,泥岩等。

闪长玢岩斑晶主要是斜长石(中长石为主),角闪石,有时可见黑云母、辉石,石英,属于闪长岩类;花岗斑岩属于花岗岩类,斑晶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少量斜长石,暗色矿物较少,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这是它们的主要的区别。建议你不要这样死记硬背,学会理解,它们二者根本上讲属于不同的类别,闪长岩类相较于花岗岩类而言,石英的含量明显是低于花岗岩类的,在QAP图中明显属于不同的区段,大的方向定了,再去区别斑晶成分的区别,有立体感。

李鄂荣 朱德魁

黄河三门峡呈岩床状产出的火成岩侵入体,以前在国内鉴定,以其为近于闪长岩质的中性侵入岩,曾名为闪长斑岩。这个名词在许多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报刊上发表过。最近经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鉴定改称为闪长玢岩,这个名词引起了一些有关工作人员的疑问。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认为有必要对这一岩石名称加以最后确定。为此,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何作霖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对这一岩石再一次进行了显微镜的详细鉴定。为了澄清这一岩石名称,对玢岩和斑岩的定义也加以概略的说明。

一、斑岩和玢岩的定义及历史

玢岩(porphrite)一词,来源于希腊字,在古代,它是指任何一种紫色的有白色斑点的岩石。在早期意大利的雕刻家中,这个字也很流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大理石的变种,把它划为红色大理岩类。

斑岩(porphyry)一词,出现于1750年或更早些,它被许多作者用于致密石基中显巨大斑晶的岩石,而不考虑其中长石的种类。在那时是与玢岩当作同义字用的。

1859年德国地质学家罗斯(GRose)用玢岩一词于斑状的含斜长石、角闪石(或云母)的岩石。同时,蔡尔克(FZirkel)也用于其同一意义。以后德国岩石学家罗森布什(HRosenbusch)把斑岩一词用于富含正长石斑晶的花岗岩—正长岩类的斑状岩石;而把玢岩用于罗斯和蔡尔克的意义,即用含斜长石斑晶的闪长玢岩质的斑状岩石。

1894年蔡尔克将玢岩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斑晶仅为斜长石者名为闪长玢岩;

(2)斑晶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者名为普通角闪石闪长玢岩;

(3)斑晶为斜长石和黑云母者名为黑云母闪长玢岩或云母闪长玢岩;

(4)斑晶仅为普通角闪石者名为普通角闪石玢岩;

(5)斑晶仅为黑云母者名为黑云母玢岩。

1908年罗森布什在他的著作中说:安山岩和玢岩的关系,恰如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粗面岩和无石英斑岩,以及石英安山岩和石英玢岩的关系一样;安山岩是新火山岩而玢岩是前第三纪古老喷发火山岩。因此,时代的差别在许多情况下说明了为什么玢岩的产状不同于安山岩。他又说:新鲜的安山岩和新鲜的玢岩不仅有相同的喷出岩的地质产状,而且有相同的化学和矿物成分。

在现代的岩石著作中,斑岩和玢岩都代表了两重意义:即古相的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或未分异的脉岩。如第三纪前的古相流纹岩叫做石英斑岩;古相粗面岩叫做正长斑岩(或无石英);古相的英安岩叫石英玢岩;古相的安山岩叫玢岩等等。而浅成的花岗岩质和正长岩质的斑状岩石叫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浅成的闪长岩质和辉长岩质的斑状岩石叫做闪长玢岩和辉绿玢岩等等。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斑岩是代表含硷性长石斑晶的(或以硷性长石斑晶为主的)斑状岩石;而玢岩则代表含钠钙系长石斑晶的斑状岩石。这种用法适用于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包括英国在内)。因为美国地质调查所曾经规定:斑岩(porphry)作为一个结构术语,适用于一切斑状的岩石,它可以和岩石名称联接起来而不考虑其中所含长石的种类,除非长石名称已被冠于岩石名称之前。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斑岩等等。玢岩(porphrite)被当做一个赘余的词而废弃不用了。但美国的岩石学家也不完全接受这一规定。

在苏联,根据查瓦里茨基和芦奇茨基的火成岩的分类表,也是和美国以外的其他各国用法一样,斑岩(Порфир)代表含硷性长石斑晶的古相火山岩和浅成岩;玢岩(Порфирит)代表含钠钙系长石斑晶的古相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

对于三门峡呈岩床状产出的相当于闪长岩质的斑状岩石,以前国内的鉴定有些是根据美国的岩石分类法,定名为闪长斑岩(diorite—Porphyry)。后经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鉴定称为闪长玢岩(диорит—овый порфирит)。名称似乎不同,其实无论在产状上或者在岩石的组织结构和矿物成分上是完全相同的岩石。我们考虑到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硬性规定,不合于大多数国家的习惯,因此建议使用苏联改定的名称——闪长玢岩。

这种闪长玢岩,除了含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的斑晶以外,尚有或多或少的石英斑晶。在石基中也含有一些石英,似乎它的岩石性质,是近于石英闪长岩质的浅成岩的。所以含石英较多的部分叫做石英闪长玢岩,似乎更合于实际情况一些。

二、闪长玢岩的显微镜鉴定

1肉眼鉴定

闪长玢岩为灰色斑状岩石,石基为致密状到细粒状结构。斑晶见到的有白色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少量石英。长石斑晶大致为矩形或长柱状,角闪石为长柱状或针状,黑云母呈片状。风化比较严重的闪长玢岩呈灰**,其中暗色的矿物往往有绿泥石化现象,角闪石在风化岩石表面,仅仅保留晶体外形的长柱状或针状空洞。黑云母较新鲜,而次生方解石大量增加。石基颗粒很细、肉眼不能鉴别。在有些标本中,有云母片岩、暗色闪长岩、石墨片岩,及炭质页岩的捕掳体。在炭质页岩捕掳体中常见到黄铁矿晶体。

2显微镜下的特征

闪长玢岩为自形或半自形斑状结构(图1)。石基为全晶质细粒或少量的花斑状,流状结构不显。细粒状石基中矿物成分以斜长石颗粒为主,有少量石英,晶体彼此没有明显界限,呈他形。具有这种石基的岩石,其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很少,石英斑晶只偶然见到或完全没有。花斑状石基中有较多的石英,石英大致呈球粒状,具熔蚀边缘,中含无数的小长条状斜长石微晶。具有这种石基的岩石,其斑晶以斜长石、黑云母为主,角闪石很少或没有,石英斑晶较多,是比前者较为酸性的类型。

还有一种是细粒状石英,仅含斜长石及少量石英斑晶,完全不具暗色矿物斑晶的类型,但比较少见。后面两种都是接近岩体边缘部分的岩石。

岩石中石基与斑晶的百分比一般约为60:40左右,即斑晶只占全部岩石40%左右,斑晶中斜长石占全部斑晶80%左右,普通角闪石占13%左右,黑云母及石英都在1%以下,铁矿物占2%以上。在暗色矿物很少或没有的岩石中,其百分比有变化。

图1 闪长玢岩的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基聚片双晶,正交偏光20×

矿物成分:主要成分为中性或较酸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及石英。次要成分为榍石、磷灰石、磁铁矿,以及有时偶见锆(英)石、褐帘石等。次生矿物为绿泥石、方解石、褐铁矿以及少量绿帘石、高岭土等。现将各种矿物分述如下:

斜长石:经过用弗氏旋转台的详细测定,斜长石主要为中性斜长石(Ab60An40)或较酸性的斜长石(Ab65An35)。在大部分斜长石斑晶中具有明显的环带状结构(图3)。环带构造的中心部分较基性,但不超过(Ab55An45),而在其边部则较酸性一些,以(Ab65An35)为主,折光率为Ng=15525,Nm=1550,Np=1547。在石基中的斜长石比斑晶较酸性,和斑晶的边缘部分相近。斜长石呈平行于(010)的板状晶体或为在(010)或(001)面上的柱状结晶体,在薄片中常为矩形的断面。石基中斜长石微晶大都平行于(010)和(001)延长,其双晶纹也是平行于矿物的延长方向。斜长石都具聚片双晶(图1,2):阿尔拜特双晶(Albite twining)和少量的派瑞克林双晶(Periclin twining),也常见阿尔拜特和卡氏双晶的联合双晶(Albite—carlsba twining),巴温诺双晶(Baveno twining)少见。斜长石聚片双晶(阿尔拜特)的消光角常小于20°,一般为18°左右。由于其环带结构,故边缘和中心部分消光角往往不一致。

斜长石晶体中之包裹物不多,但也能见到一些早期结晶角闪石、磷灰石、磁铁矿、锆(英)石、榍石等。包裹物是星散或环带状分布。斜长石一般为具有完整晶形的自形晶体,但也能见到有些被岩浆熔蚀的现象,即晶体之直线周边被破坏,棱角显圆滑曲线或边缘有向晶体内部凹入的曲线(图3)。

斜长石的变质现象,主要表现被次生的方解石所交替(图2)。方解石常填充于斜长石的解理和裂隙中,部分或全部代替了斜长石晶形。代替是从中心部分开始的,有时见到具有环带结构的斜长石、中心部分已全被方解石代替,两边缘部完整如新。比较特殊的是: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不见,而高岭土化也不显著。

斜长石斑晶的直径05~4mm,而以2mm左右为最多,很少大于4mm者。

普通角闪石:为暗绿色或棕绿色的六边形长柱体或针状自形晶。结晶完整,多色性很强,由深绿色到浅棕色。其完全的平行于柱面的节理,其横断面为六边形,两组节理交角近于56°。平行于(001)柱面,常见聚片双晶。包裹物为早期结晶的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锆(英)石等。

图2 斜长石的联合双晶,以及斜长石被方解石交替的情况,正交偏光62×

P—斜长石;C—方解石

图3 斜长石的环带状构造及熔蚀状石英斑晶,正交偏光62×

p—斜长石;q—石英

在石基中的石英呈他形粒状,与斜长石微晶成细

普通角闪石也有被岩浆熔蚀现象,少量角闪石也出现圆滑周边,且为细粒状磁铁形颗粒所围绕。

普通角闪石的变质产物为绿泥石、方解石、铁矿及微量的次生石英。这些次生矿物往往充填于节理及裂隙中。在风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角闪石几乎完全为这些矿物所代替,而占有角闪石结晶体的晶形。

黑云母:为棕褐色六边形片状斑晶,吸收性很强,从浅褐色到深棕色,平行消光。包裹物为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并包裹少量斜长石微晶。

黑云母也有被熔蚀现象,呈不规则晶形,熔蚀边为磁铁矿颗粒所围绕。其变质情况不如角闪石严重,一般均较新鲜。仅少量风化严重的黑云母出现部分风化产物,即绿泥石、铁矿、方解石及次生石英等。

石英:在斑晶中和石基中都能见到。斑晶都呈浑圆形,具熔蚀周边,只有极个别的斑晶具有残缺不全的双锥体晶形,这是由于石英斑晶在形成后受到岩浆熔蚀的结果。

石英斑晶的包裹物不常见,一般为星散分布之不透明矿物,尘土状矿物微晶,少量磁铁矿等。

由于石英斑晶的颗粒大部分都经过岩浆熔蚀,因而成浑圆状(图3),而且分布不均一,似乎有一部分不是来源于岩浆的原生矿物,而是岩浆在侵入围岩的过程中从围岩中(这里是上下煤系)取得的。

在石基中的石英呈他形粒状,与斜长石微晶成细粒状集合体。在花斑状石基中,石英颗粒较大,而长条状斜长石微晶被包含于其中。

有些石英是不规则的裂隙充填物,与次生矿物方解石、绿泥石等共生,似乎是次生的。

次要矿物成分:常见的为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英)石及褐帘石。前三者较多。

磁铁矿:不透明、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或星散状分布于斑晶体中或石基中。也有呈三角形、四边形或菱形的斑晶,但不常见。在风化岩石中,部分为褐铁矿所代替或围绕。

磷灰石:无色透明或带黄绿色调,有很好的粗糙面,长柱状或针状,横断面为六边形。常与磁铁矿伴生,大部被包裹于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及黑云母的晶体中。在石基中也能见到少量磷灰石。

榍石:无色至淡**,突起很高,具完整的菱形或榍形,解理不发育,有不规则裂纹,其长对角线有1mm以上者,呈斑晶分布于石基中,也是被主要矿物包裹的重要包裹物。常与铁矿及磷灰石伴生。较大的晶体中往往包裹有磷灰石、锆(英)石,并且见有以(100)为双晶面之双晶。

锆(英)石:无色透明,在黑云母包裹内时具多色晕,突起很高,呈不规则粒状。被包裹于主要矿物的斑晶中。

褐帘石:棕褐色,多色性很强,从浅棕色到深棕红色。解理不发育,具不规则裂纹,突起很高,具麻面,平行消光,正延长,二轴晶负光性,呈不规则粒状或长柱状斑晶,分布于石基中。也有些被黑云母包裹,为原生矿物。其较大晶体并包裹有小颗粒的角闪石。

次生矿物:为方解石、绿泥石、褐铁矿、石英、粘土等风化产物。

绿泥石:暗绿色,为角闪石和黑云母的主要风化产物,而以角闪石中较多。大都充填于角闪石的裂隙中,与方解石等次生矿物共生。部分地或全部地代替角闪石晶体。黑云母的绿泥石化现象不如角闪石显著。在斜长石裂隙中也常见绿泥石填充。

方解石:为闪长玢岩中最常见而且最多的次生矿物。它分布于斜长石、角闪石等斑晶中,也分布于石基。一般为沿解理及裂隙的充填物。在斜长石斑晶中,往往沿环带结构交替斜长石,或代替了斜长石的中心部分,没有一定晶形。常和绿泥石及次生石英等共生。

褐铁矿:淡黄褐色,在风化比较严重的标本中,由磁铁矿及暗色矿物变质而成,为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分布于被风化之角闪石、黑云母及磁铁矿晶体附近及裂隙中。也呈粉末状分布于石基中。

粘土矿物:浅**,粉末状。有些为高岭石,是斜长石风化产物。

参考文献

1芦奇茨基:岩石学,中册,1956中文翻译版。

2AHЗаварицкий:Изверженные горныепороды1956

3FGrout:Petrophy and petrology

4AJohansan:A descriptive petrography of the igneous rocksVol2 Vol31949

5哈克尔,学生用岩石学,1955年,东北地质学院译本。

(原载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第12期)

以上就是关于安山玢岩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安山玢岩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辉绿玢岩和煌斑岩的区别、为什么脉岩属于浅成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91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