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首都是哪儿相当于现在的哪儿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首都是哪儿相当于现在的哪儿,第1张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的庶弟姬友以王室司徒的身份强占了河洛之东的郐、虢二国共十邑之地,建立郑国,是为郑桓公,定国都于"郑",在近畿之棫(音:榆)林(今陕西凤翔南)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今陕西华阴市,华县东面)

周惠王六年(公元前671年),郑文公正式定都新郑(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距郑州市南38公里)。别都栎国都新郑内有宗庙和宫殿,城墙有5座城门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 而战国时期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王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春秋时期主要国家: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3、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今河南新郑市)。

4、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今河南濮阳)。

5、莒国:有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6、邹国:有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市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邹城市南)。

7、周王朝:战国时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 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 (虽名义上不是诸侯国,实际上已成诸侯国)8、杞国:有今河南开封杞县。

以上三个国家中,秦国在相对靠西的位置,晋国在秦国东部偏北,郑国在最东侧偏南。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此后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

晋文公时受赐周畿的阳樊、温、原、州、陉、浠、沮、攒茅等邑。又经灵、成、景、厉、悼五代的开拓,晋国的版图最终形成了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与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古一部的广大地区。

郑国初在西方,西周末封于郑,在近畿之棫林(今陕西凤翔南),后迁拾(今陕西华阴市、华县),后东迁都新郑(今新郑县附近)。其疆域约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大致为:东有汴梁,至兰考。南包许昌,达禹州,西距虎牢,北越黄河。纵横约一二百里之间 。

扩展资料

以上三个国家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的特点是:

1、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3、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1、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2、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3、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4、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7、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首都是哪儿相当于现在的哪儿全部的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首都是哪儿相当于现在的哪儿、东周列国是哪几个国,国都分别在现在什么地方、晋国 秦国 郑国 之间的地理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9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