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第1张

液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即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1)内因:物质本身的属性!

(2)外因:

1)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2)温度---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少数与此相反!

3)气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和温度、压强、溶剂种类有关。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2SO4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扩展资料:

一、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二、溶解平衡

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

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以上就是关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全部的内容,包括: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6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