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永历帝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上永历帝是被谁杀死的,第1张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形式上虽然保存,但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在恺撒独裁统治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恺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而布鲁图是恺撒的主要政敌庞培的部下,现在又被凯撒宽恕,并继续信任和重用。

恺撒和庞培早年曾经担任执政官。当恺撒在罗马帝国西部打仗的时候,庞培在帝国东部(今天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一部分)也屡建战功。庞培虽然是恺撒的亲密朋友,却十分嫉妒恺撒。恺撒征服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庞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怂恿元老院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

恺撒接到命令,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他反复考虑,决定带领军队打回罗马,利用这次机会在罗马建立独裁政权。

恺撒带领军队,走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边。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当作谋反来治罪。恺撒当机立断,对着部下大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紧跟随在后,很快就越过了卢比孔河。

庞培没有料到恺撒会这样果断地进军罗马,迎战不及,只得带着25万人仓皇逃往希腊。恺撒进入罗马后,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为罗马的“独裁者”,随后又得到了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等罗马局势稍稍稳定以后,恺撒立即进军希腊,讨伐庞培。庞培被打败,逃到了埃及。恺撒也跟着追到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把血淋淋的人头送到恺撒面前。谁知恺撒却把脸一沉,转过头去。这个高傲的独裁者不愿意看到他的政敌被别人杀害,他下令处决了杀死庞培的人。

这个时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发生争夺王位的纠纷,恺撒支持了以美貌闻名的女王克娄巴特拉,并且在她的深宫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着,他的军队又进入小亚细亚,只用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乱。他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写了一份捷报送回元老院,上面写的是:“Veni,vidi,vici”(意思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打胜了”)。这个战报充分显示了恺撒用兵神速的特点。再过两年,恺撒从北非转战西方,又在西班牙扑灭了庞培两个儿子的反抗。但他宽恕了庞培手下的将领,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鲁图。

恺撒的凯旋受到罗马人热烈的欢迎。有些人想拥戴他当皇帝。从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赶走以后,罗马就没有过帝王。罗马人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王的职位。恺撒虽然内心十分想当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在一次节日盛会上,执政官安东尼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恺撒头上。可是只有少数人鼓掌,大多数人都在叹息。恺撒一看这种情况,认定还不到称帝的时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东尼连忙拾起皇冠又给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们看到恺撒一再拒绝戴上皇冠,就欢呼起来,纷纷向他致敬。

恺撒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已经拥有许多尊贵的称号:“终身保民官”、“祖国之父”等等。法律规定他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他的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

有些人看出,恺撒的权力愈来愈大,总有一天会戴上皇冠的。因此,他们组织了阴谋集团,决心除掉他。这些阴谋者当中,有一个就是那位受到恺撒信任的布鲁图。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虽然他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恰巧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骑兵长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凶手们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的时候,和他们所预料的欢呼场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满怀疑目光的人群

没有

朱由榔一共娶妻四位,生育了七个儿子的,这七个儿子中四子沅哀王早夭。

五子朱慈炜,1654年出生,但是1655年去世,追封为涪悼王,被安葬在贵州安龙县城北门外五洞桥旁。

六子朱慈熠,1654年出生,1655年去世,母亲是王皇后,追封谥为沔殇王。

七子朱慈焯,1654年出生,1656年去世,母亲是杨贵妃,追封为澧冲王,两岁的时候去世。

朱由榔其余的三个儿子中第三子哀憋太子朱慈煊,母亲是王皇后,1648年出生,出生之后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太子,1661年,被吴三桂擒住,在次年被吴三桂杀于滇京行宫,去世时年仅十五岁,郑经追谥为哀慰太子。

朱由榔的长子怀憋太子朱慈爝,1644年出生后来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怀憨太子散佚在民间。后追封为怀憋太子。

朱由榔的次子悼愍太子朱慈,1646年出生,后来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怀憨太子先后散佚在民间。后追封为悼憋太子。据说今天的肇庆、桂林都有朱慈的后代,并续修了家谱。

答案是:当时的永历皇帝根本不知道还有澳洲这个地方。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正是中国海军力量最为强大的时候。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探索了现在的印度半岛,最远去到了东非地区。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时既然能探索到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那为什么当初没有发现临近的澳大利亚?

对于明朝庞大的船队来说,航海技术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南下澳洲,沿途也没有可以补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附近的洋流和暗礁为数不少,船只又对当地的海况不熟悉。稍有不慎,船只就可能被洋流卷入太平洋,造成船毁人亡的下场。

明朝航海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与已知国家进行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沟通,而非用于探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线上包括当时的苏门答腊、爪哇、暹罗等国。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中国船只经常穿过马六甲海峡,航海技术非常先进,却没有发现澳洲的原因。

明朝是个典型的大陆国家,只不过海军要比之前的大陆国家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跑到澳洲,恰恰相反,跑进南海就不错了。这也只能作为在大陆无立锥之地的最后办法,只是为了逃出生天。

南海里的岛礁基本都是无人居住的,面积又小,直到今天,我国也只能通过填海造陆来实现军队驻扎。在几百年前的明末,要是永历帝真的跑到南沙群岛,首先补给就是一个问题,其次人员势必分散开来,各自驻守一些比较大的岛屿,加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刮几场台风啥的,人心涣散、士兵逃亡是肯定的,这时候别说反攻,自保都成问题,很难说那些想逃回大陆的士兵不会把永历帝的人头当作投名状。

南沙群岛不能作为反攻基地,但可以当个中转站,南下南洋诸岛或者北上去打台湾,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基地。只不过这些岛都不是无主之地,荷兰殖民者守着呢,历史上,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在永历帝死前一年。我们再来捋一捋时间线。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被杀后,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不久因为赣州失守,朱由榔仓皇逃往梧州,相当于放弃了广东。

这时候的朱由榔是有机会从广东出海,前往南沙群岛的,但西南半壁江山尚在手中,虽被清军兵锋所摄,也没谁傻乎乎地提议出海,去没有前途的海上小岛逃命。朱由榔西逃尽失广东人心,南明的内斗传统再现,一帮明臣在广州尊朱聿鐭监国,并且抢在朱由榔之前正式称帝,即绍武帝。

眼见清军没有打来,朱由榔为了收拾民心,又跑回肇庆,并在肇庆称帝,即永历帝。大敌当前,两个明廷却顾不上抵御外敌,为了自己的帝位先打了起来,当他们激战正酣,清军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绍武政权灭亡,广东沦陷。

这时候出南海就是往清军的刀尖上撞,永历帝自然不会去触这个霉头,当即离开肇庆,前往梧州。不久,清军西进,肇庆失守,永历帝又从梧州逃到桂林,接着从桂林进驻全州。此时永历帝已经没有出海的机会了,为了躲避后边的清军和身边心怀不轨的乱臣,他只得不断往西南逃亡,从全州赶往靖州,从靖州逃到柳州。不过很快数位清朝边将反清复明,湖南广东光复,永历帝还都肇庆,但随着清朝攻势再起,这些地方又丢失了,永历帝也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贵州安龙府,过了三年多安稳但不自由的生活,直到李定国与孙可望相争,他才恢复了些权力。

1657年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危在旦夕,次年三路清军攻入云南,云贵相继沦陷。这时候永历帝显然是没办法从广东出海的,他想出海只能从缅甸走,要么从印度洋绕过去,要么经缅甸前往安南(今越南),从安南出海。此时明朝已经废成渣子了,缅甸虽曾为藩属,但现在也不怎么瞧得上明朝,尤其是永历帝正好碰上了缅甸国内发生政变,新上位的国王莽白为了减少麻烦,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之后更是将永历帝送给吴三桂。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弑杀,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总的来说,在有机会出南海的时候,永历帝是不屑于此的,因为去那里不如去云贵有前途,当云贵也丢失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出海的机会了。

17世纪中叶的南明,实际上就是四个或者五个抗清政权的统称,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抬举了明朝某位亲王充当明帝国的皇位的继任者,而他们之间彼此却并没有承袭关系,每个政权的生存时间,短的不过一两年,长得也仅十来年,整个所谓的南明时期,总共也不到二十年,这样的所谓的朝代实际上只能被称为“历史的瞬间”。而在南明这段短暂的时间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皇帝,应该是永历帝无疑。

永历帝在位十六年,虽然历经多次抗争,仍旧没有挽救大明彻底覆亡的命运,作为明朝皇室抵抗清廷的最后一支力量,永历帝曾在兵败后逃亡缅甸,最终却因为缅甸国王的出卖而被吴三桂抓回云南,这位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在篦子坡被吴三桂命人用弓弦勒死。鲜为人知的是,在永历帝被害之前,负责看守其的清军八旗官兵竟然被其“帝王之相”所震惊,好多清兵甚至主动减掉辫子,企图营救并拥立永历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永历其人

永历帝朱由榔出生于明天启三年,其父为明神宗万历皇帝之子桂端王朱常瀛,天启七年,朱常瀛奔赴衡阳就藩,朱由榔至此离开北京,与父亲一同赴衡阳。崇祯六年,朱由榔被崇祯皇帝封为永明王,十年后因为张献忠的大西军攻陷长沙,所以朱由榔随父南逃,由于当时局势极为混乱,所以朱由榔在南逃的路上一度与父亲走散,还曾被大西军所俘获,后被明朝官员营救,才得以脱身,死里逃生的朱由榔在广西梧州与其父重逢。同年十一月,朱由榔的父亲朱常瀛病逝,桂王之位被朱由榔的三哥承袭,这便是历史上的桂恭王,然而这位恭王也在承袭王位后不久便病逝了,朱由榔因此得以承袭桂王爵位,此时弘光政权已经到台,隆武政权也即将覆灭。

荣登大位

隆武二年,隆武帝在福建汀州被俘,随即绝食而死,刚刚承袭桂王王爵的朱由榔在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吕大器等人的拥戴下自称监国,这就是永历朝廷的雏形,然而,永历帝还与众臣还未来得及庆祝新朝的建立时,便因为清军攻陷了赣州而惊慌失措,虽然赣州距离永历帝所在的梧州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犹如惊弓之鸟的永历君臣还是仓皇的逃向了云南,这实际上等于将永历朝廷控制下的两广地区拱手让给了清军,这不仅使永历朝廷失去了相当大的一片领土,还让这个原本风雨飘摇的王朝在两广失尽了人心。

为收拾广东民心,朱由榔于十一月十二日东返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同时,追尊其父朱常瀛为端皇帝,兄为桂恭王;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至此永历朝廷正式建立。一个月后,由于清军来势汹汹,永历帝君臣再次放弃肇庆,逃往梧州。从此永历朝廷居无定所,终其灭亡,始终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

咒水之难

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大军攻入永历朝廷最后控制的据点云南,永历朝廷兵败如山倒,云贵沦陷。第二年,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由昆明撤到永昌,又由永昌退到腾越,此处已经是南明和缅甸的边境地区,朱由榔撤退至此,一方面说明南明的抗清形势已经极为严峻,另一方面说明,南明君臣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清军尾随而来,永历帝君臣将撤至缅甸境内。

最终,由于清军的步步紧逼,永历帝君臣由腾越逃到缅甸境内,缅甸王莽达非常同情永历帝的遭遇,因此将颠沛流离的永历帝君臣收留。清军眼见永历帝逃出国境,为了以绝后患,清军将领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将永历帝身边的侍从官员屠杀殆尽,随后,又将永历帝朱由榔及其皇后王氏和太后马氏以及朱由榔太子等人交由吴三桂,吴三桂将永历帝君臣挟至篦子坡后将永历帝及其太子用弓弦勒死,王皇后自尽,马太后自尽未遂,被送至北京由清廷养老。至此明朝皇统彻底断绝。

帝王之相

据说永历帝朱由榔长的相貌端正,仪表堂堂,谈吐斯文儒雅,虽然成为阶下之囚,但仍然镇定自若,颇有仁君风范。这种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心境一定是经过长期的风雨磨炼而成,因此当时负责看守永历帝的八旗将领纷纷震惊,这些满洲官兵非常同情永历帝的遭遇,并且他们都认为永历帝终能够成大事,因此他们纷纷剪断发辫,并宣誓效忠永历帝,准备拥立其继位,但是事情最终败露,参与叛变的八旗将领被尽数处死,永历帝最后也被吴三桂处死。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永历帝的个人魅力是十分巨大的,以至于能够让敌军将领都被征服,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非常鲜见。

永历帝葬在贵州都匀高塘山。

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永历帝)(1623年—1662年)之陵。民国10年(1921年)时任贵州省省长任可澄令省志总纂陈矩修省志,始确认。

位于都匀城东125公里大坪镇高塘山上,系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之寝陵。南明永历帝皇帝朱由榔于永历十八年(公元1662年)被缅人缚送吴三桂,翌年四月死于昆明,都匀籍朝臣扶纲携其残骸归葬于此。民国10年(1921年)时任贵州省省长任可澄令省志总纂陈矩修省志,始确认。并整修陵墓。”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后经整修已初具规格。此陵墓对研究南明史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986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编辑本段]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帝继位之初,俨然想有所作为,他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之后郑芝龙以无大用,被清廷所杀。

隆武帝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称为了泡影。

[编辑本段]鲁王时期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编辑本段]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编辑本段]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

正当南明政权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1656年李定国拥桂王至云南,次年又大败孙可望,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失败。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7月,李定国在勐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 其后退守台湾郑成功集团沿用南明永历法统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郑成功政权名义上一直奉朱术桂为监国,使用永历年号。

这次南明政权的抵抗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南明永历皇帝陵:明王朝政权被清朝推翻后,公元1644年,明永历帝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拥立,史称永历皇帝。南明王朝被清兵击败,永历帝于公元1657年逃至云南。公元1661年,永历帝率亲信40余人逃至缅甸。“咒水之难”后,永历帝逃离缅甸,在昆明遇害。明朝重臣扶纲曾随永历帝辗转入滇,因公元1657年回故里都匀而躲过“咒水之难”,获知永历帝遇害的消息,扶纲即通过原来的部属,千方百计找到永历帝的残骸,归葬于故里高塘山上(《中国文物报》1996年11月17日),建起永历帝陵。永历帝陵位于都匀市郊125公里的大坪镇普龙村。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时任贵州省长的任可澄令省志总纂陈矩修省志时,确认并整修。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永历帝是被谁杀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永历帝是被谁杀死的、永历帝有后代叫朱慈禄的吗、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0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