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读音是什么

李纨读音是什么,第1张

李纨读音是Li Wan。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一,字宫裁。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

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初次登场

李纨始见于第三回。第四回叙其家世教养,勾勒性格面貌。虽青春丧偶,而心如死灰,惟知侍亲养子。人称“菩萨奶奶”,第五回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一首及《晚韶华》曲属李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

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金陵十二钗”李纨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纨的最后结局?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金陵十二钗”李纨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纨的最后结局?吧。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李纨年轻守寡,过着心如死灰的日子,她的可怜有目共睹,都是知道的,又何必再提出来说一说呢?但我说她可怜,并不仅仅是说她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然后守着自己的儿子,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更要说的是李纨在当时的生活状态。

李纨在丈夫死后,守着贾兰过活,诚心孝顺公婆,尽兴照顾姐妹。第五十回,贾母游园。李纨忙往上迎,贾母命人止住;然后贾母要吃糟鹌鹑,李纨忙要水洗手,亲自来撕,贾母又命她只管坐下。两个"忙"字,可见其孝心之诚,就是这样的,她和儿子在贾府,实际上是两个处于边缘化的人。贾母时常说她"带着兰儿静静地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子媳妇。认为她年纪轻轻守节,很是可怜。虽然这样说,但除了保证李纨在金钱和尊严上的利益,并没有像对待宝玉黛玉那样,发自内心的疼爱。而王夫人本就是个木头人,除了对着贾宝玉还有点笑脸,对着他人便仿佛泥塑之人。所以李纨也没有从王夫人这儿,享受到婆婆的怜爱。至于贾赦贾政之流,更是不用说了。

在大观园外,李纨生活的非常艰难。到了大观园里,虽然好些了,但还是有些孤独凄苦,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正是一团高兴时候,李纨因平儿触动心事,说起贾珠在世时,也有几个房里人,可惜这些人守不住,日日在屋里不自在,只好趁年轻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第七回"送宫灯贾琏戏熙凤",展现那对小夫妻的闺房之乐。同一时刻,李纨却歪在炕上打盹。这是李纨平日生活的缩影,在这么多个孤独的日日夜夜,她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我们虽不知道,但想必定是极为难捱的。

李纨在贾府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就算有再多的苦痛,再多的思念,也只能默默压在心里,否则便是不合时宜。只有在别人动提起时,才能痛痛快快的哭一回。比如宝玉挨打那回,王夫人哭得肝肠寸断时忽然想起贾珠来,李纨也才能跟着痛快哭一场。贾府对她的态度,从来都是尽可能遗忘她的身份,以寻常人待之。她的精明,她的小心机,是在独自抚养丈夫遗腹子贾兰中形成的。看她生活的状态,她如何不是个可怜人呢?

曹雪芹给李纨的判图是,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判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

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仔细解读李纨的结局,是极为悲剧的。在贾府败落后,他独自带着贾兰生活。后来贾兰苦读终于有了回报,挣了功名。可好不容易升官封爵,却英年早逝,李纨气极之下,抑郁致死。这一生,也就枉作他人笑谈了。"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就是说贾兰最后的结局。李纨一生有三大悲剧,年轻时丧夫,中年丧子,最后自己抑郁而死。司命簿上的女儿,各有各的悲惨。

以上就是“金陵十二钗”李纨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纨的最后结局?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收藏

结局金陵

贾珠与李纨生下一个男孩贾兰。由于贾珠早死,年纪轻轻的李纨就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 李纨一心一意,“惟知侍养亲子,闲时与小姑针黹而已”。人们说她“心如古井”。87版《红楼梦》里的李纨(16张) 正是因为李纨的这种表现,让贾府家长们完全放心,所以李纨被允许搬进了只有姑娘们才有资格居住的大观园。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 李纨提出办诗社,充分说明,李纨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李纨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 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贾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 李纨并不与贾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贾探春那儿,称赞贾探春“雅的很”。 李纨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贾探春、支持诗社。 一是自荐为掌坛人。 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 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不要再用姐妹叔嫂这些俗称,“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新版《红楼梦》中的李纨形象(11张) 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有如狮子博兔,势不可挡,显现了她性格中的奇光异彩。 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 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 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王熙凤知道,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所以,王熙凤从未对李纨施以报复。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 五是李纨提出了诗社第一社的诗题——咏白海棠。 李纨的运作,很快使贾探春的提议落到了实处。 李纨社会活动的潜在能量,让人吃惊。她如果有王熙凤那样的机会,未尝不是一个杰出的经营管理人才。可惜的是,一个寡妇身份,使她的这份才能无以施展。 李纨从进大观园之后、从建立诗社之后,李纨完全变了一个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 我们发现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 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 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真叫“满园春色关不住”。李纨就是这关不住的红杏。 在芦雪庵赏雪联句时,李纨有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她罚贾宝玉去妙玉那儿乞红梅。贾宝玉与妙玉,有着说不清的情谊,大观园内,人人心中有数。李纨分明在用这种惩罚,调侃贾宝玉。这里,流露出李纨对男女友情的一种同情、一种关切、一种鼓励,甚至,也流露出一种羡慕、一种渴望、一种嫉妒。这是难得的窥视李纨内心性意识的冰山一角。不过,她采取的是东方式的可以意会不可语达的诗一般空灵的方式,这是李纨式的“意*”。 事实证明,性这种心理能量不会自然消逝,它只会以一种被改写的程序显示出来。外在的压抑将李纨的能量主体改写成道德主体,她在一种道德的束缚下变形地消解欲望,消解能量。 红学家们考证,曹雪芹的原书中,李纨的儿子贾兰,成人之后,参军立功,修成正果,不料也陷入人生怪圈,早逝了。李纨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全落空了。 《红楼梦曲》给李纨的曲目是《晚韶华》,虽然她阴骘积儿孙,虽然儿子好容易“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却“昏惨惨黄泉路近”。 李纨的悲剧,是彻头彻尾的,从内到外的,留给人们无限的感叹!

《红楼梦》中李纨身份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

说起李纨来,她虽然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员,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在《红楼梦》中李纨是唯一的寡妇,也是很悲剧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系金陵名宦之后,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出身清贵,嫁与贾家长子嫡孙贾珠为妻,生子贾兰,却青年守寡,开启了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中李纨的特点

李纨淡薄典雅,斯斯文文明事理,清雅端庄,心如死灰超自然,青春守寡,进入观园秋变春,乐悠悠。李纨是个很优秀的母亲,不光教子有方,而且有眼光,看的远,世人可以盯着枯木死灰等对李纨持同情和怜悯之情,但也要现在母亲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未来,贾府抄家了,李纨无能为力。

李纨的结局:在得知贾兰噩耗时便气绝身亡。

李纨年轻守寡,守着儿子贾兰过日子儿子贾兰和宝玉进京赶考,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最后也因为儿子的过上了好日子,而且晚年诰命加身。

生存环境

李纨课子她和儿子贾兰在大观园里的处境,是非常边缘化的。老祖宗口口声声说她可怜,但只是保证她该有的尊严与利益,并不见发自内心的疼爱;婆婆王夫人本来就是木雕泥塑般的人物,也就是见宝玉时还有点笑容;至于贾赦贾政之流,更不会关心这个儿媳妇。

第七回“送宫灯贾琏戏熙凤”,展现那对小夫妻的闺房之乐。同一时刻,李纨却歪在炕上打盹。这只是撷取一个小小的场景,更有多少难挨的夜晚,不知道李纨如何度过。

和李纨较为亲近的,该是那些姐妹们,她们一道吃酒做诗,戏谑调笑,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正是一团高兴时候,李纨因平儿触动心事,说起贾珠在世时,也有几个房里人,可惜这些人守不住,日日在屋里不自在,只好趁年轻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

贾府的人,对于李纨,在尊敬中又有一些警惕,最好是尽可能地装做忘记她的身份,以寻常人待之。李纨再多的苦楚也只应该往肚子里咽,否则就是不合时宜,除非是别人主动提起,比如宝玉挨打那回,王夫人哭得肝肠寸断时忽然想起贾珠来,李纨也才能跟着痛快哭一场。

李纨的日子,过得精明,她不占别人的便宜,也不肯吃亏。李纨算是一个精明人,她精明在骨子里,只争利益,不争意气。她不像凤姐那样要压人一头,只要不损害她的利益,她乐得做好人。赵姨娘的弟弟死了,她张口就赏四十两,按照规矩,只该赏二十两的,这规矩探春都知道,李纨未必一定没有听说过。所以底下人都说她是大菩萨,面子里子俱得实惠。

李纨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位于十二金钗排名第十一位。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作为一个未亡人,她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而曹雪芹笔下的李纨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人物。

人物名片

名字;李纨[1]

字:宫裁

诗社别号:稻香老农

父亲:李守中

公公;贾政

婆婆;王夫人

夫君:贾珠

儿子:贾兰

小叔子:贾宝玉、贾环

小姑子、贾元春、贾探春

身份:贾家的大奶奶

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代表花;梅花[2]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抽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住所;稻香村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为“杏帘在望”,又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名之“稻香村”,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丫鬟;素云、碧月

李纨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封建皇朝最高学府的主管官。李纨从小时起,父亲就以前朝贤女为榜样向她灌输封建伦理。成年后,远嫁京城贾府。正当生活向她展开繁花似锦似的前程的时候,不幸丈夫贾珠在二十岁上就病故,遗下一子贾兰。

丈夫病故,这个家庭和社会为她准备什么样的生活和出路呢夫死再嫁,这是一条出路。但是,李纨从小所受的家庭熏陶和教育,使她连想都没有去想要重新得到爱,重新享受人生,而且,即使她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这个家庭和社会也不允许她再嫁。这关系到贾府这样号称诗礼传家的家族的声誉。李纨必须从一而终。李纨默默地忍受着命运对她的打击,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从此,她不施脂粉,懒画蛾眉,抑制一个女人爱美的天性和爱的欲望,带着贾兰,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过着寂寞凄清的生活。

全书充分地表现了李纨对自己寡妇地位的自觉。她从一个贾府的大奶奶进入这个家庭的新的角色,把感情、义务、心态、行为、责任都转到与寡妇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她必须扼杀在感情上的任何欲望和对幸福的向往。怡红夜宴,众姐妹抽签取乐,李纨抽的一支签上,画着一枝老梅,上写着“霜晓寒姿”四字,另一面的题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正是李纨的写照。书中说她“心如枯井”,并不是说她没有感情,而是说她作为一个寡妇,必须有节制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她也有对过去生活的眷念,只是她不能公开的表现出来,她必须把对逝去生活的眷念深深地埋藏心中。但是,人非木石,现实生活总会把那些哪怕是埋藏得很深的感情激荡起来。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苦劝不成,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他的名字哭道: “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对于别人还可,但对李纨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 ,使她记起逝去的生活, “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作为一个寡妇,不仅享受人生的幸福已经无份,而且也被排挤出现实的世俗生活的圈子,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只宜采取清静守节、对世事不问不闻的态度。李纨小心地避开了贾府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全书只有一次写到她涉足“内政”的事,那是凤姐病了,王夫人命她和探春、宝钗代管家政。探春兴致勃勃,准备一显自己的才能,宝钗因是贾府亲戚,有诸多不便,但也积极进言议政。独李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凡事只求平稳,对探春、宝钗的主张随声附和而已。平时,她对世事“一概不闻不问,惟知待亲养子,闲时陪待小姑等针黹诵读”,每日到贾母王夫人跟前尽礼,陪伴他们消愁解闷,除此之外,诸事不管,这就是她的全部生活。

受了贾母王夫人之委托,李纨成了大观园众姐妹的领头,她也因此找到精神上的寄托。探春发起组织诗社,她第一个支持,并自荐诗社掌坛。她欣赏宝钗诗作的含蓄浑厚,也赞美黛玉的立意清新,风流飘逸。李纨偶尔也作几首诗,寄寓自己的情思。第五十回,诗社活动达到 。芦雪亭联诗,宝玉再次落第,李纨提出处罚的方法,说: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又提出罚作红梅诗一首。从这些地方,透过厚重的精神障幕,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李纨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就李纨所接受的教育和她安于寡妇的地位来看,她是封建礼教的信奉者,但是她又与贾政、薛宝钗这样的封建礼教的信奉者不同,贾政、薛宝钗是自觉的,而李纨却没有权利作另一种选择,她首先是一个礼教牺牲者。贾政用封建礼教禁锢宝玉,李纨却用它来禁锢自己。宝钗是个有才能的女子,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读,却像传道士一样向姑娘们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李纨才能平平,从小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但能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才能。如果把凤姐和李纨进行比较,一个是那样利欲薰心,一个是那样清心寡欲,一个对弱者、奴隶采取高压的态度,一个处处宽厚待人,对弱者、下人也能体贴关切,并不总是以主子和大奶奶自居自傲。由于李纨在生活中没有个人的非分的追求,她又是奶奶中唯一没有染上趋炎附势、仗势欺人卑劣行为的人物。因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平儿平白无故地挨了凤姐的打,平儿受不了委曲,欲拔刀自杀,李纨拉了平儿去大观园稻香村歇息,劝慰她。次日,李纨和探春等邀凤姐做诗社的监社御史,凤姐心里明白,无非要她作个进钱的铜商,发生了争执。李纨说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泼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这虽是妯娌之间的调侃,但也实实在在的揭了凤姐的短,说得凤姐告饶。在大观园,也只有李纨才敢于这样做,在这短短的情节中,又使我们看到李纨性格的另一方面:李纨并非是没有是非感没有决断的一个“大菩萨”,不过寡妇的地位限制了她的发展罢了。

小说八十回后,对李纨有很好的描写。宝玉宝钗成亲之日,正是黛玉病危之时。全家都在忙宝玉的婚事。病危的黛玉身边除了几个丫头,竟无一个亲人前来关心照料。李纨是一个寡妇,在人们心目中是不吉利的象征。她已经失去参加喜庆婚礼的权利,她应该躲起来,藏起来。李纨闻讯黛玉病危,就急忙赶来。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 “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她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尽姐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李纨的这些慨叹,有对黛玉的同情、赞美,有对凤姐的不满、反感,也想到自己“竟未能尽姐妹之情”,竟自谴自责起来。到了潇湘馆,又忙着帮助紫鹃料理。正在忙碌之际,林之孝家的奉贾母王熙凤之命,唤紫鹃过去搀扶新娘,以实现调包之计。紫鹃不忍丢下黛玉,执意不肯离去,也是李纨出面调解,改派雪雁。最后给黛玉送终的只有三个人:紫鹃、探春、李纨。黛玉临终惨状,更显出贾母凤姐等人的冷酷,李纨的善良。

李纨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柱是贾珠遗下的贾兰。在贾兰身上,李纨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教子读书,贾兰与叔叔贾宝玉一起赴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李纨喜之不尽。贾兰后来还做了高官,李纨也成了诰命夫人,李纨的凄苦一生总算有了报偿。

有论者认为,兰桂齐芳不符合原作精神,其实,前八十回里,此类情节已有暗示,不能一概加以否定。它们的区别在于:在续作者看来,贾兰高中,飞黄腾达,爵禄高登,母因子贵,李纨戴珠冠,披凤袄,都是她清静守节的善报,肯定了封建伦理观念。而在曹雪芹看来,李纨用虚掷青春换来的儿子的高官厚禄,是不值得赞赏、钦慕的。第五回判词写道: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是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苦志守节,老来富贵,不过是作了他人笑谈的资料而已,丝毫不值得妒忌羡慕。《红楼梦曲·晚韶华》就说得更明白: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首曲进一步把贾兰的功名富贵看作与李纨镜里恩情一样的空无虚幻。苦志守节,既成为他人的笑料,而富贵功名,也不过是一个“受人钦敬”的虚名而已。李纨虚掷年华、葬送青春的悲剧的深刻性正在于,它不仅包含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而且也包含了对富贵功名的人生道路的否定。

《红楼梦》李纨结局是得知贾兰噩耗时气绝身亡了。

李纨青年时期就守寡了,算得上是贾宝玉的嫂子。她的心境却像极了死灰,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也全部都被压制。

李纨的生活也仅仅是抚养自己的孩子,侍奉自己的婆婆和贾母,陪着自己的小姑子们做做女红,可以来看,李纨的生活确实是十分规律,并且也夹杂着一种深深的无奈。而贾兰的死对她来说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的生命失去生存的勇气。

李纨生活非常无趣:

李纨低调,随和,凡事不闻不问,一心抚养幼子,再就是陪着小姑子们做做针线,读读书。她不穿华丽的衣服,甚至连妆扮的脂粉都没有,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有凤姐的份,却没有李纨的,当贾琏夫妇在屋内午嬉时,李纨却独自无聊地睡大觉。她的日子,既没有色彩,好像也没有声音,寂静,孤独,年纪轻轻却活得老气横秋。

没有了夫君,李纨是彻头彻尾的弱势群体。她心里该有多孤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难处啊。可是有没有人来安慰她,理解她。除了儿子,她相当于是孤身一人。这样的生活,是压抑的,苦闷无趣的。

以上就是关于李纨读音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李纨读音是什么、“金陵十二钗”李纨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纨的最后结局、关于李纨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56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