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钱有颜还有才的官二代作死之路--洛阳风华往事系列

一个有钱有颜还有才的官二代作死之路--洛阳风华往事系列,第1张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城内四处散落着古迹,随手一指,一条街道、一棵树或许都有着不凡的经历和过往。真正是:巷陌风起云涌,尘封千年繁华。

现在的洛阳火车站附近,有两条十字交错的路。一条金谷园路,一条春晴路。名字取自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金谷春晴。

金谷园的主人就是西晋年间著名的官二代,超级富豪,当时的国民老公,西晋著名才子天团一一金谷二十四友的主要成员之一石崇。

石崇组织的美男才子天团在当时颜值,才华,家世上都是首屈一指。

石崇自不必说,晋书记载,石崇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其父石苞相貌非凡,是西晋开国功臣,石崇更是容貌俊美。

该才子天团首席代表是潘岳,又名潘安。对,就是那个古时美男子的代言人,乘车出行一次,就引得少女,**,老妇人争相投掷鲜花、香果的超级巨星。

我小时候跟随大人参加喜宴,洛阳风俗有在婚礼上夸新郎的传统。那时的司仪,不管新郎高低美丑,一概夸新郎貌似潘安。以至于让年幼无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郎结婚时都要改名叫潘安,好在我也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这么丢人的问题始终也没敢问出口,默默折磨我好几年。

金谷二十四友的代表人物还有陆机。陆机出身名门士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代表作巜辩亡论》,是分析孙吴败亡的原因。其《平复帖》也是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其他成员如刘琨、陆云、左思、欧阳建、郭彰、杜斌、王萃、邹捷、崔基、刘瑰、周恢、陈昣、刘汭、缪征、挚虞、诸葛诠、和郁、牵秀、刘猛、刘舆、杜育等。

他们出身背景相似,人生态度一致,占据了当时文坛十分之七。

这个文学天团有多牛?从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可见一斑。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金谷园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

这群才子在金谷园“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50年后,永和九年,王羲之效仿这种文人雅会,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

天下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名字就取自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同育)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自刘琨的《重赠卢谌》。

石崇的金谷园是座美轮美奂的园林。倘若遗址还在,地位不输于今天的龙门和白马寺。据考证金谷园的大致方位应该是在今日洛阳孟津送庄凤凰台附近。

金谷园有多美?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楼台亭阁,池沼碧波,交辉掩映,茂树郁郁,修竹亭亭,百花竞艳。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园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

金谷诗序中记载有园中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这般美好的园林,我觉得和红楼梦里元妃的省亲别墅很像。你看,秀竹依依,静谧清幽的是潇湘馆,奇草仙藤,异香扑鼻的是蘅芜苑,坐在水边花畔的是藕香榭,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而来,格外好听。鸟鸣幽村,鱼跃荷塘,这不就是稻香村吗?

金谷园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有多高?有“南兰亭,北金谷”之说,金谷在前,兰亭在后。金谷园自建成之日,一直到三百多年后的唐末宋初,都不断有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即景生情,留下诸多诗作。最出名的便是杜牧的这首金谷园诗。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石崇是白手起家的官二代,父亲石苞虽是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司徒,已经是三公九卿之首。但是石苞祖上却并非士族出身,石苞是从给农司马这样的小吏做起,一步步做到了高位。

石苞有六子,石崇最小。据说石苞临终时分配财物都给了其他几个孩子,只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

石崇是几个孩子中才干最为突出的,年纪轻轻就做了修武县令,后步步高升,仕途顺畅。石崇才干突出只是升迁的一方面原因。更多原因是由于当时司马氏家族篡夺曹魏政权后,为笼络人心,对各大士族恩威并施,只要是忠于司马氏的家族后人都会得到惠顾,而有才干的后人会晋升的更快。

关于石崇的财富来源,主流的说法是:石崇跟随晋武帝伐吴有功,一直官升至荆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当时的荆州管辖湖南湖北,是交通要道,客商来使必经之地,石崇的财富便是从这里获得。他派兵扮匪,抢劫远行商客和外来使者,取得了巨额财物。

可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晋武帝在位时,石崇跟随伐吴,他只被封为安阳乡侯,封赏并不是最丰厚的,在任上好学不倦,后因疾病自求解职。后拜为黄门郎、散骑侍郎、侍中。相当于帝王的顾问,离帝王很近,但无实权。

此时石崇就已经有了巨额的财富,开始与王恺斗富了。而且石崇出任荆州刺史是晋武帝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的事情。所以石崇的巨额财富并不全是靠打劫客商所得,至少在晋武帝之时不是。

那么石崇斗富之时巨额家财是从哪里来呢?

本着八卦的精神,扎进史料开始深扒,有几条发现。

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金谷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用丝绸茶叶,铜铁换回珍珠玛瑙可是至少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啊,石崇真的是经商有道。难怪出任交趾使时以十斛珍珠换得绿珠。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真真是珍珠如土金如铁。

晋书中记载金谷园中有水碓三十余处,苍头八百余人。每处不止一个水碓,相当于很多个粮食加工厂,再加上园内的名贵药草,蔬菜粮鱼,可以大胆想象一下,除了自用,也许石崇在洛阳城中经营着粮食买卖,药材等一系列生意,而且他的别院不止金谷园一处,生意更具规模。

石崇斗富,绿珠坠楼,八王之乱是石崇一生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后人都说石崇家财万贯,太过张扬,不懂怀壁其罪的道理。居然和皇帝的舅舅斗富,而且三个回合全占上风。生活奢侈铺张,美女无数,引来他人嫉妒,惹祸上身,绿珠坠楼,自己也被司马伦,孙秀斩于东市,诛灭三族。

实际上整个西晋的世家大族在八王之乱中没有一个家族得以善终,石崇的结局是一种必然,或早或晚,都无法逃脱。金谷二十四友的下场也基本如此。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不仅是追随西晋皇室的士家大族英才凋落,动不动就被诛灭三族,整个家族覆灭。西晋皇室成员之间也是骨肉相残,互相屠杀。最终导致西晋王朝灭亡,五胡乱华。而洛阳城也在战乱中盗贼横行,尽数被毁。

西晋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家族用了三代人的时间,却只存在了短短51年,就以骨肉互相屠杀的惨烈结局而覆灭。曹操家族取代汉家基业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却只持续了46年就被司马氏毫不费力的取代。

两个家族企业创始人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雄才霸主,第二代也很强,无论是曹丕,还是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能够很好承接父辈遗愿,具备带领家族继续向前的魄力和智慧。

第三代也不差,曹睿在位时间虽然短,只有十几年,也没出什么乱子。司马炎还有灭吴一统三国之功,在位前期还降赋税,颁户调式,发展生产,经济繁荣。后期懈怠,奢靡腐化,但在一个没有强势外族入侵的环境下,两个王朝竟如此短命,一定是政权机制本身有了严重的bug而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所致。

历史上评价一个帝王,生前的文治武功只能算一半政绩,在立储问题上才是考验是否明君的关键,能保证死后政权顺利交接,过渡,不出乱子才算合格。

曹操生前在立储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导致群臣分别拥护曹丕和曹植,曹丕在争储的过程中饱受煎熬,所以一即位,吸取前朝教训,立下了宦官不能干政,后宫不得干政,外戚不得掌权的号令。同时为防止其他同宗兄弟与之争权,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分封制度。

诸王受封就国后,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不是囚徒,又是什么

这还不算,曹丕父子害怕诸王久居一地,与地方势力勾结,形成和中央对立的力量,故不断地改变诸王的封地,经常迁徙,生生的折腾他们,让他们无心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曹魏政权轻松的被苦心经营,大权在握的司马氏篡夺,各地曹氏诸侯却毫无勤王之力。

曹丕并没有真正从西汉和东汉灭亡中吸取教训,他只顾防范宗室兄弟,却不关心曹魏政权的安危。忘记了权臣篡位的可能性,他曹丕就是篡夺的东汉政权啊!

再来看司马家族,却是另一种极端。

司马懿历经三朝皇帝,军功赫赫,极有威望。门下英才济济,子侄甚多。自司马师,司马昭时,取代曹魏之心就已有之。苦心经营多年才有这样的结果。

晋承继于魏,魏晋官僚体系也是一脉相承,司马氏对各方大族和官僚较为放纵,才有司马家族的地位。所以西晋一开国就是一个已经腐朽的王国,没有一般新开国王朝的新气象。

正是因为目睹了曹魏政权的灭亡,司马炎大肆分封同姓王,并且下放行政权力和军队,不仅如此,很多同姓王都还在京都任职,根本不愿到自己的封地去。如果说曹丕对待宗室分封过于苛刻,司马炎则过度下放了宗室的权力。

而且在立储的选择上,司马炎也是做了一种最差的选择。晋惠帝无能之极,执政能力在及格线以下。这样的弱主,这样强有力的同氏宗族,有太大的概率会出现诸侯之乱。

司马炎对司马衷也并不满意,但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聪明,很得司马炎喜欢。司马炎就隔代指定了第三代接班人,而司马遹的生母并不是司马衷的正室贾南风,仅从人性角度考量,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就注定危险重重。

果然,晋惠帝即位不久,贾后及其外戚专权,贾南风就设计陷害太子遹谋反,向惠帝提出废掉并杀害太子。晋惠帝并没有听从贾后,两人一时争执不下。

这时赵王司马伦蠢蠢欲动,鼓动贾后不可留后患,务必除掉太子。待贾后杀掉太子遹后,司马伦以贾后陷害太子为由,联合齐王带兵一举杀害贾后及其党羽。八王之乱拉开帷幕,西晋皇室开始了内部皇族的互相屠杀。

西晋就这样惨烈的走向了灭亡。

自此,五胡乱华,一个动乱的时代开启。

这就是洛阳城,它曾繁华似锦,也曾历经黑暗、暴力、鲜血、阴谋,几度兴废。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

漫步洛阳城中,回顾那些气象万千,风起云涌的历史瞬间,有唏嘘,有震撼,有沉思,有赞叹。

心中有费解之事,此刻也消减大半。

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历史中自有我们可借鉴的智慧和力量。

有空就去洛阳城中走走吧,品味一番帝都的千年往事,绝代风华。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 轶事典故

陆机辍笔

西晋初年,陆机曾撰写《三都赋》,当时出身寒门的左思也在写,陆机对此很不以为然。但当左思历时十年,完成了《三都赋》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看完左思写的《三都赋》之后赞叹不已,将自己的《三都赋》手稿烧掉,以示辍笔。后便有“陆机辍笔”的典故。

巧对王济

陆机曾到侍中王济那儿,王济指著羊乳酪对陆机说:“你们吴中有什么与此匹敌?”陆机回答说:“千里的莼菜羹,未下的盐豆豉。”当时称为有名的对答。

二陆优劣

卢志曾当着众人问陆机道:“陆逊、陆抗跟你谁近谁远?”陆机道:“正如同你跟卢毓、卢珽一样。”卢志沉默不语。起身后陆云对陆机说:“远邦异域,理当不熟悉我们的祖辈,何至如此计较?”陆机说:“我们的父亲、祖父名扬四海,哪有不知道的呢?”评论者以此评定二陆的优劣。

骏犬传信

当初陆机有一只名犬,名叫黄耳,他喜爱它。后来寄寓在京城,很久没有过问家事,便笑着对狗说:“我家久无书信,你能否送信取回讯息呢?”狗摇著尾巴叫出声。陆机便写信用竹筒装着系在狗脖子上,狗沿路向南走,便到了家中,得到回信返回洛阳。此后便习以为常。

兄弟异同

蔡谟在洛阳的时候,看见陆机、陆云兄弟住在僚属办公处里,有三间瓦屋,陆云住在东头,陆机住在西头。陆云为人,文雅纤弱得可爱;陆机身高七尺多,声音像钟声般洪亮,言谈大多慷慨激昂。

人物生平

荆衡杞梓

陆机出身名门士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其父陆抗亦为孙吴大司马,陆机为陆抗第四子。他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逝世,陆机与其兄陆晏、陆景、陆玄及弟陆云分领陆抗部曲,担任牙门将。

太康元年(280年),陆机二十岁时孙吴灭亡,他于是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由于陆机父祖宗亲在孙吴都位居将相,功勋卓著,他深深感慨吴末帝孙皓抛弃祖业,投降西晋。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于太康九年(288年)创作了《辨亡论》(分上、下两篇)。

二陆入洛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弟弟陆云一同来到京师洛阳,初入洛阳时,二人志气高昂,自认为是江南名族,不重视中原人士,只拜访当时的名士、太常张华。张华一向重视陆机的名声,陆机与张华相见便感到一面如故,他钦佩张华的德望风范,以师长的礼仪对待他(后张华遇害,陆机为他作了诔文,又创作《咏德赋》来悼念他)。张华说:“伐吴之战,获得了两个俊士。”并把他们推荐给诸公,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

志匡世难

太熙元年(290年),太傅杨骏征召陆机任祭酒。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杨骏。

元康二年(292年),陆机接连担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他喜欢交游权贵门第,与外戚贾谧亲善,为“金谷二十四友”(一作鲁公二十四友)之一,因而遭到讥讽。

元康四年(294年),吴王司马晏出京镇守淮南,任命陆机为吴国郎中令。

元康六年(296年),随吴王游梁、陈之地,其冬,转任尚书中兵郎。元康七年(297年),转为殿中郎。

元康八年(298年),陆机出补著作郎。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并辅政后,陆机被请为相国(司马伦)参军。因参与诛讨贾谧有功,赐爵关中侯,不久,司马伦将要篡位,任命他为中书郎。

永宁元年(301年),三王(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举义,诛杀篡位的司马伦,齐王司马冏认为陆机任中书之职,怀疑加司马伦九锡以及惠帝禅诏之文陆机有参与,于是收捕陆机等九人交付廷尉治罪。仰赖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一齐救援疏理,陆机才得以减免死刑,被流放边地,遇到大赦才没去。当时中原多难,与陆机交好的江南名士顾荣、戴渊等都劝陆机回到江南,陆机仗着才能声望,志在匡正世难,所以不从。司马冏主政后,恃功自夸,受爵位不礼让,陆机厌恶他,便作了《豪士赋》来讽刺司马冏。司马冏仍未觉悟,而最终失败被杀。

当时,成都王司马颖推让功劳而不自居,慰劳下士。陆机既感谢他救过自己的恩德,又见朝廷屡有变异祸难,认为司马颖必定能使晋室兴隆,于是委身于他。司马颖让陆机参大将军军事,任平原内史,后世遂称其为“陆平原”。

河桥鼓哀

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让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等各军共二十多万人。陆机因家中三代为将,是道家所忌讳的,外加客居他乡做官,位居群士之上,王粹、牵秀等都有怨恨之心,所以陆机坚决请求辞去都督之职。司马颖不同意。陆机同乡人孙惠也劝陆机把都督之职让给王粹,陆机说:“你是说我要踌躇躲避贼子,正好会招致灾祸。”于是就任。司马颖对陆机说:“如果事情成功,封你为郡公,任台司之职,将军你要努力啊!”陆机说:“从前齐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诸侯之功,燕惠王因怀疑乐毅而失去将要成功之业,今天的事,在您不在我啊!”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内心嫉恨陆机得宠,对司马颖进言道:“陆机自比于管子、乐毅,把您比作昏君,自古以来命将派兵,没有臣子欺凌国君而可以成事的。”司马颖沉默不语。

陆机开始治军时,军旗折断,他内心很是厌恶。军伫列阵出发,从朝歌至河桥,鼓声传数百里,自从汉魏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盛大的出兵场面,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惠帝与陆机在鹿苑交战,陆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的士兵如同积薪,涧水为此不流,将军贾棱也战死。

华亭鹤唳

当初,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一并被司马颖宠幸。孟超率领一万人任小都督,还未交战,就放纵士兵掳掠,陆机逮捕了主凶。孟超带铁骑百余人,径直到陆机麾下抢人,回头对陆机说:“貉奴(北人对南人的蔑称)能作都督吗?”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杀了他,陆机不同意。孟超公开对众人说:“陆机将要谋反。”又给孟玖写信,说陆机怀有二心,不赶快决战。作战时,孟超又不受陆机管辖,轻易率兵独自进军而覆没。孟玖却怀疑是陆机杀了他,便向司马颖进谗言,说陆机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都被孟玖利用,与牵秀等共同证明。司马颖大怒,让牵秀秘密逮捕陆机。当晚,陆机梦见黑车帷缠住车子,手撕扯不开,天亮后牵秀的部队就到了。陆机脱下戎装,穿上白帢,与牵秀相见,神态自若,对牵秀说:“自从吴国覆灭,我兄弟宗族蒙受大晋重恩,入朝陪侍帷幄,剖符带兵。成都王把重任交给我,我推辞却没有获准。今日被杀,难道不是命吗!”便给司马颖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凄恻。临刑时,陆机感叹道:“华亭的鹤鸣声,哪能再听到呢?”于是在军中遇害,时年四十三岁。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一同被害,弟陆云、陆耽也随后遇害。陆机既不当死罪,士卒都因此感到痛惜,没有谁不为此流泪。这一天白天大雾弥合,大风折树,平地积雪一尺厚,议论的人认为是陆机冤死的象征。他死后,好友纪瞻赡养接济陆家,无微不至。

墓地 据旧县志载:福泉山头丞相坟,通波曲曲绕墓门,日落青枫不知路,寻春来吊墓中魂。陆机墓又称丞相坟,将军墓。旁有庵,在福泉LLI脚下,通波塘西畔,系县古迹,常有文人学士来竭墓凭吊。 主要成就

文学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达佳丽,被誉为“太康之英”。

陆机作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陆、潘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诗中山水描写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写山姿水态,为谢灵运、谢朓诸人的山水诗起了先导的作用。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 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陆机流传下来的诗,共105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称:“子建士衡,咸有佳篇。”

陆机赋今存27篇,较出色的有《文赋》、《叹逝赋》、《漏刻赋》等。散文中,除《辨亡论》外,代表作还有《吊魏武帝文》。陆机还仿扬雄“连珠体”,作《演连珠》五十首,《文心雕龙·杂文》篇将扬雄以下众多模仿之作称为“欲穿明珠,多贯鱼目”,独推许陆机之作:“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张华曾对陆机说:“别人作文,常遗憾才气少,而你更担心才气太多。”其弟陆云曾在给他的信中说:“君苗见到兄长的文章,便要烧掉他的笔砚。”后来葛洪著书,称赞陆机的文章“犹如玄圃的积玉,没有什么不是夜晚发光的,五条河喷吐流波,源泉却一样。他的文辞弘达美丽典雅周全,英锐飘逸而出,也是一代的绝笔啊!”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评其诗文云:“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明朝张溥赞之:“北海(孔融)以后,一人而已”。

思想

陆机创作时恪守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并深受黄老思想内修之学的影响。理论见解在许多方面都跟道家思想密切相关,或直接引用,或是对其加以发挥,很有老庄思想的风范。

陆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分封制,曾著《五等论》以说明。

书法

陆机善书法,其章草作品《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宋陈绎曾云:“士衡《平复帖》,章草奇古”。《大观录》里说《平复帖》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平复帖》对后世也产生过较大影响。清人顾复称“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这些评论或许有牵强附会之感,但若是怀素、杨凝式当真见到,也确会为之动情。董其昌赞云“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宣和书谱》还曾收录有其行书《望想帖》。

家族成员

祖父

陆逊,字伯言,三国孙吴时官至丞相,封江陵侯,卒追谥昭。

陆机父亲

陆抗,字幼节,官至大司马、荆州牧,卒諡号武。

陆机兄弟

兄长

陆晏,官至裨将军、夷道监。

陆景,字士仁,官至偏将军、中夏督,封毗陵侯。

陆玄,陆抗死后领其部曲。

陆亭,早夭。

弟弟

陆云,字士龙,西晋文学家,官至清河内史。

陆化,早夭。

陆逸,早夭。

陆耽,官至平东祭酒。

陆机的诗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乾,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叠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魏晋·陆机《文赋》

文赋

魏晋 : 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乾,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叠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魏晋·陆机《短歌行》

短歌行

魏晋 : 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

∨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 乐府 , 感叹 , 人生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魏晋·陆机《猛虎行》

猛虎行

魏晋 : 陆机

∨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 乐府壮志难酬 查看更多陆机的诗文>>

起初潘安在政治上趋附不已再加上得罪过孙秀,后来孙秀得势设计他与王爷造反,最终导致夷三族。

详情: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他与好友石崇、贾谧经常活跃在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

扩展资料:

潘岳被诛灭三族,他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之子,已经出门的闺女,无论长幼都被害。而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难得免,潘豹的闺女与其母相抱哀号哭喊分不开,于是被赦免。

潘安能够名垂后世的原因:

(1)相貌:潘安是美男子,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

(2)才华: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亦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3)深情:潘安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安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有钱有颜还有才的官二代作死之路--洛阳风华往事系列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个有钱有颜还有才的官二代作死之路--洛阳风华往事系列、陆机原文_翻译及赏析、潘安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53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