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第1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有以下特点:

认识主体

第一,认识主体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以前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提出认识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认识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人以外的其他事物。一切认识现象都是属于人的,离开了人和人的实践根本就谈不上认识。

第二,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其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第三,认识主体的结构。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结构,它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作为认识主体的群体虽然是由个体所构成,但群体的认识不同于个体,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个体,群体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在群体中个体能摆脱他个人的某些局限性,形成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从而对认识客观世界产生重大作用。所以,在实践中要特别重视群体认识的功能和作用。群体也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受到群体自身的制约,如每个阶级都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对作为阶级的群体认识主体的认识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另一方面,群体的认识也要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局限,封建社会中农民的认识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的认识绝对不能同日而语。

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2认识客体

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即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也就是说,现实世界是可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给了肯定的回答,如黑格尔。但他同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可知论是有根本区别的。

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在欧洲近代哲学中有两位典型代表人物,一位是英国的休谟,他认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即这种感觉是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人是无法知道的。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也不否认感觉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但他认为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客观世界的外在现象,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人的认识是无法达到的。

不可知论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理论,它怀疑人的认识能力,不承认人类知识的客观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批驳了不可知论,以及哲学上了一切其他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发展,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1感性认识,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感官(眼睛、鼻子,手)就可以认识,是一种直观的形象认识,感觉器官“感性”可以大致归结为通过感官经验而完成直观活动,没有明显的理性思维的过程,不是深思熟虑的过程,也即给出直观经验经历作出的主观(融入个人感情)的判断

2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

以对苹果的认知为例:

(1)感性认识如:a这个苹果很好吃;b我很喜欢/讨厌/吃苹果c这个苹果看上去很好吃/很大/很红d我8岁才第一次吃苹果……

(2)理性认识如:a苹果是一种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花白微红,果实圆形,味甜,是普通的水果b“苹果”的英文名称是apple ,日语名字是リンゴ (ri n go)c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和我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史已有5000年,以上已有一个朝代之久d我国原产的绵苹果在秦汉时代就有记载,在魏晋时代已有栽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林檎即沙果,故苹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我国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至今仍有绵苹果分布,河西走廊地区是其中心产区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品种大部分由国外进入,被称为西洋苹果,栽培历史不到200年e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夫第一药”

∷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

认识主体:感性认识离不开人的感觉经验

认识客体: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知觉是多种感觉组合而成的整体,它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是对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直接性。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而且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是人类整个历史实践的产物。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反映过程不仅以客观对象为前提,而且依赖于主体的感知活动。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正确答案:D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定义

拓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对感谢认识的扬弃。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虽然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长处,但是它的片面性、表面性的局限性使得感性认识很不深刻,这也就是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理性认识的特征

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征是: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理性认识靠的是人类的逻辑思维。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①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②判断。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③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感性认识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53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