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到底有多大关系为什么美国人口可以那么少

人口与经济到底有多大关系为什么美国人口可以那么少,第1张

人口经济关系

人口经济关系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是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吃、穿、住等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就不会有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就不会有人口的存在和发展。可见,在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经济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不仅作为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参与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作为消费主体成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和归宿。如果没有人口的存在,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从而也就没有任何经济活动。可见,人口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在经济和人口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实现的。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关系构成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口经济学就是从人口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方面考察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从而揭示人口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

地理题: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口增长包括两种主要方式:

1、人口自然增长:即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影响下,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生产效率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则非常高,另外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受教育年限较长而造成妇女生育率低,社会保障能力高则人均寿命长,因此经济发达区一般具有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较慢,甚至还会现出负增长的现象。

2、人口机械增长:即由于人口迁移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一般情况下,现在世界上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由经济落后区迁向经济发达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人口迁入区,所以从机械增长的角度看,经济发达区的机械增长率较高。

从总体看,经济发达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而机械增长速度较快,不过相对而言,如果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大于机械增长的影响,即随着范围的扩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所以,我的结论是: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水平与人口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即经济水平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缓慢。

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什么有关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如下:

1、科学的发展促使医疗的进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设施完善,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2、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提高,人们饮食更注重营养健康,使得死亡率下降。

3、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更多的获取自然资源,制造产品,进而带动科学和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4、再者由于 的鼓励政策,比如中国在建国后为了防御外敌再次入侵, 提倡多生,我国人口从4亿猛增到13亿。

5、二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人口死亡率下降,当前世界和平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生活安逸,有利于组织生活和家庭,使得世界人口达到前所未有的数字。

( )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 )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非洲

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是

一方面,当生产技术较落后时,人口与生产力发展成正比,就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必然人口多;

另一方面,当生产技术非常先进时,人口与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因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需要的人更少。

这也是当前世界为什么穷国多生,富国少生不生的原因

选择题: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是:

B、18世纪前慢,18世纪前快,现在变慢

人多了基数大了

现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多少

美国人口普查局:

由于女性生养的孩子更少,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增加,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正逐渐减缓。

报告预测说,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91亿人,比2002年的62亿人增加近50%。不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将大大减缓。

2001年到2002年,世界人口新增7400万人,增幅为1.2%;但是到2050年,人口的增幅将降至0.42%。这要比1963年到1964年2.2%的最高人口增幅低很多。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人口过多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资源分配不平衡,资源消耗快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控制人口,不能过快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人口增长有三种类型,发达国家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大多发展中国家是过渡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少数欠发达地区是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整体来看世界人口处于过渡型向现代型发展的阶段。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特点 地理A零增长B负增长C以较慢的速度增长D以增快的速度持续增

D以增快的速度持续增

从古代开始,人口稀少,社会为求发展,则大力鼓励生育,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劳动力和兵力当时来看,人口的增长着实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正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劳动力过剩,而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率,所以可以说此时的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阻碍、绊脚石可见他们二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医疗、保健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也有可能限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会促使上层建筑颁布适合的条例去限制人口增长,以便自己更好的发展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在特殊地、历史地作用于人口规律。”人口变动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当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将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之,将起到延缓经济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的停滞与破坏的作用。

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自然变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越低。其二,经济发展决定人口迁移。在现代社会中,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及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人们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以谋求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其三,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结构。包括人口阶层结构、教育结构和职业结构等。

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人口变动。一是经济发展使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使得对劳动力由数量的需求转向质量的需求。二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强化了人们对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求,生儿育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三是经济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城市化体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生育观念的建立等等。四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避孕节育技术,改善了人类生殖条件,从而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五是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其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六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弱化家庭所承担的传统功能如养老、保障、安全等,有利于生育率的下降。

从微观角度看,经济发展同样对人口变动产生影响:家庭是一个生产单位,家庭的生育决策取决于家庭收益最大化这一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将增加对高质量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家庭为了培养高质量劳动力,必须增加培养孩子的成本投入,从而产生孩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二是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尤其是妇女受教育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水平高,则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大,父母倾向于减少养育孩子的时间。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完善,使得养育孩子的收益减少,生育效益下降,有助于降低生育率,四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使人们更注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再加上城市规模扩大,生活费用上升,增加家庭抚育孩子的成本,促使人们倾向于少生孩子。

上述分析对于我们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有宏观环境的变化、政策变化只有落实到微观利益机制的变化上,才会最终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生育率的下降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生育率的自发下降,这在农村尤为明显。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在家庭这一微观层次上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机制。因此,我们必须把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行“三结合”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人口增长的各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初始禀赋

经典经济学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其他一切因素均需通过此三者对经济发展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显而易见,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这三个经济发展直接因素及其相互结合状况的差异,势必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地区间初始禀赋的不同,也会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这些初始禀赋主要包括:当地原有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性。

(二)人口增长通过媒介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交叉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初始禀赋和直接因素之间,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如政府政策、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传统文化等等,本文将其定义为媒介因素,正是这些媒介因素的存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人口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初始禀赋因素之一,不但会与其它初始禀赋结合在一起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时候还会独立的通过若干媒介因素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着重从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来加以研究,找出其中所蕴涵的规律。

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系统分析方法及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在分析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的时候,不能将其中的某个因素孤立讨论评价,必须同时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焦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次分析法在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中的理论探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应用AHP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分析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一)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标准与建立

本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组成。

目标层(A):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准则层(C):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因素层(P):传统文化(P1),中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我们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P2),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更是达到了90%以上;基础设施(P3),中国每年花重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这也造就了中国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铁路网,还有社会公用设施的便捷;计划生育(P4),中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对于初期控制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对于人口多方面的影响,一直为学术界所激烈讨论;产业结构(P5),中国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阶段,在这转变过程中,附加值低的产业会逐渐被高附加值产业所替代,同时大量机器工具会逐渐代替人工劳力;社会保障(P6),之所以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面会有“养儿防老”这一文化内涵,主要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也有很大的差别;地理位置(P7),中国现在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也贯穿东西南北,东部靠海,便捷了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科学技术(P8),中国高校持续的扩招,给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同时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也使得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政府政策(P9),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中转变,中国政府也在由过去的万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规章的制定、行政引导等方面对人口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矩阵的构造与分层次的两两比较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接下来根据统计年鉴和对于不同人口因素的理解,对准则层因素进行判断和比较。萨迪教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集人类判别事物好坏、优劣、轻重、缓急的经验方法,提出一种1-9比例标度,判断模型如下: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的构造:

准则层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将上述结果写入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检验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第一层次判断矩阵的结果见表1。

第二层次的判断矩阵评价结果与第一层次类似,在C1-P、C2-P、C3-P、C4-P四个层次中,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判断矩阵C1-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40884148,CI=00294716,RI=09,CR=00327462<010;判断矩阵C2-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40773981,CI=00257994,RI=09,CR=0028666<010;判断矩阵C3-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629820417,CI=005964083,RI=124,CR=004809745<010;判断矩阵C4-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5126,CI=00315,RI=112,CR=0028125<010。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所构造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所以各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总排序结果

用C层的排序数值对P层因素的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P层因素相对于A层的总排序数值的结果见表2。

人口增长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给经济总体发展带来强烈的拉动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其贡献率达到249%,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产物,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对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强烈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政策,其贡献率达到207%,这主要是中国正在由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也由大而全统筹安排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制度惯性使“人治”现象仍很普遍,这就造成政府财政投资着力发展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迅速好转;政府对于哪个产业有所倾斜,哪个产业就会得到特别保护;政府对于哪个地区想放开搞

关于这个话题,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单向的。不仅人口增长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发展,也会对人口增长造成影响。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个倒U型曲线:开始时,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人口的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增长率将随之下降。所以当你在现实中观察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某种联系时,你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谁是因,谁是果?

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关键在于对技术进步的处理。如果不存在技术进步,那无限增长的人口和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也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但一旦假设存在技术进步,尤其是一旦假设存在内生技术进步,人口对经济增长就很有可能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人口的增加还可能会带来某种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大体就沿着这几个思路展开,你看到假设,大致就能猜到结果。

大致来说,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资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储蓄率的降低、投资的减少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难度的增加。但它同时也会带来劳动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和潜在的规模效应。显然,其净影响取决于具体的人口增长速度、取决于各种外部因素尤其是政府政策应对,理论分析无法告诉我们答案。

理论不能解决争论。但这个方面的实证也很麻烦:因而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实证模型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内生性问题。07年RES上有两个港中文教授发的一篇paper,用少数民族人口比率做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得到的结果认为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出生率下降千分之一,经济增长率提高09%。这个工具变量同样可能与被解释变量相关,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往往地处偏僻,不过他们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也在回归中控制了相关因素。因而这个结果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不过他们的被解释变量是五年的经济增长率,所以捕捉到的可能依然只是人口增长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长期,过去几十年人口的低增长即将给我们带来人口老龄化和抚养率的降低,而人口年龄结构未来对中国经济将带来负面影响这基本上是共识了。

另:提个可能有意思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会对当前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带来很大影响吗?我觉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女性就业率/受教育水平可能已经改变了无计划生育政策情况下的出生率,并且那些因为某些传统因素坚持要生的人群,即使计划生育存在,他们也会超生吧?95年的Economic Inquiry上有篇文章“Can Government Enforcement Permanently Alter Fertility The Case of China”,就认为政府政策并不能在长期内真正影响到生育率。不过这篇文章我下不下来,不知道它是怎么论证的。

望采纳,云掌财经

作者:冯晗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于为国民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果

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因此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但是,在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这里可以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从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增不断降低,人口总量的增长也趋于平缓。

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变化则是不断向上发展,这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有专家测算了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本投入、人口增长,得出结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并进而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降低几个千分点就会明显促进人均GDP增长”。

尽管该数据模型建立及有关结论数据有待商榷,一些学者也质疑该量化结论和推论的准确性。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们根据该研究报告中可以得出结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经济有效的作用。

由于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来的过度增长(自八十年代中叶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了132%),已经在粮食生产,耕地面积,淡水,海洋捕捞,肉类产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气候,能源,废弃物,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城市16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1960~1998年间,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这四个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

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度膨胀,自然保护区开始受到威胁,大面积森林退化,大量的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多忽视人口增长和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开始被大量需要就业和受教育的问题所困扰。而在人口增长最慢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所以说,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开始重视人口过度增长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二、人口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人口缓慢增长阻碍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长为零甚至负增长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呢?类似观点可在各类研究报告上发现“在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将控制在16亿以内,并顺利实现零增长,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这将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通过对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来看,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才会利于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说到底,是人类同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人口和环境作为自然界中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矛盾统一体,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始终”。

这里的适度人口是指经济适度人口,即:从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承载力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寻求通过最佳方式达到经济协调发展最优目标的适度人口。

我们暂时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世界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以及适度人口增长水平都将会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长规模偏离了适度增长速度,不论是高是低,都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人口与经济到底有多大关系为什么美国人口可以那么少全部的内容,包括:人口与经济到底有多大关系为什么美国人口可以那么少、地理题: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什么关系、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47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