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区别

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区别,第1张

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朗朗”:形容声音清晰响亮。“琅琅”:金石相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朗朗”:茅盾 《子夜》四:那位青年的声音朗朗地在纷呶的诅骂中响了起来。“琅琅”:明·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扩展资料

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区别

现代汉语中,倾向用“书声琅琅”。

朗,是形声字,从月,良声,本指明亮,如“明朗”“晴朗”“天朗气清”“豁然开朗”等。引申指声音清晰、洪亮。如“朗读”“朗诵”“朗声”“朗笑”等。

叠字连用,“朗朗”为形容词,也有相关两义:一指明亮、光线充足。如“朗朗乾坤”“秋月朗朗”等。一指声音清晰、洪亮。《汉语大词典》释义:“朗朗,形容声音清晰响亮。”可用于鼓声。如唐代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可用于读书声。如《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无惧色,朗朗读书。”等等。

琅,也是个形声字,从王(即玉),良声,本指琅玕,即形状像珠的美玉或美石。

叠字连用,“琅琅”是象声词,本指石玉相击的声音。如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礌石相击,琅琅礚礚。”也引申形容珠玉以外其他声音的清晰、响亮。

琅只有一个读音:láng,笔画数:11画,部首:王。

■ 基本释义:

• 琅

•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 琅组词:

珐琅、琳琅、琳琅满目、琅琊、琅琊台、琅邪、书声琅琅、琅琅、琅琅上口、琅嬛福地、琅玕、琅嬛、珐琅质、玲琅、琅环、琅华、琅邪台、青琅玕、林琅、琳琅触目、苍琅、青琅、琅珰、琅函、琅花、琅铛、琅书、琅琳、玎玲珰琅、仓琅、琅园、琅当、酆琅、翠琅玕、桑琅琅、晶琅琅、琅汤、琅珰驿、琅瑘、珖琅

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读音也有所不同,朗朗上口三声、琅琅上口二声

《语文月刊》2004年第10期《“琅琅”与“朗朗”》,漆德平先生在该文中对“琅琅”和“朗朗”作了全面地辨析后写道:“‘朗朗’不能与‘上口’搭配。”(言外之意是只能写作“琅琅上口”,)而文中对“琅琅上口”释义为“诵读熟练、顺口”。笔者认为这均失之绝对化。其实,《汉语大词典》(第6分册第1261页)已收入“朗朗上口”词目,其释义为“谓诵读诗文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笔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十几家出版单位出版的成语词(辞)典,均只收“琅琅上口”词目,其释义可归纳为:(1)诵读熟练、顺口。(2)文辞通俗,便于口诵(3)形容诵读诗文声音响亮、顺口。有的还在释义(1)(2)后标出“琅琅上口”的反义词——佶屈聱牙。由此看来,释义(1)(2)是“朗朗上口”所没有的,只在释义(3)上“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相通,也就是说,前者包孕后者。

“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不仅在词义上有所不同,在语用上也是有区别的。“朗朗上口”只能用来形容诵读得语流通畅、语气连贯、铿锵有力,有时还伴有抑扬顿挫。而“琅琅上口”除此义之外还可以用于诵读的十分熟练,但不一定声音响亮,如“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二岁时,她已以把唐人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另外,“朗朗上口”必须用于有诵读的动作时,形容诵读的状态,而“琅琅上口”还可用于虽没有诵读的动作,但一经诵读便非常顺口。如“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是应当抓住儿童们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编出内容优美生动而又琅琅上口的歌谣……”(刘鼓楼)

“书声琅琅”意思是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成语: 书声琅琅

拼音: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 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举例造句: 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拼音代码: ssll

近义词: 书声朗朗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两者都是对的。词意不同。朗朗是形容词,琅琅是象声词。

基本字义:

1、朗

朗,汉语常用字,一级字,为现代汉语法定规范简化字,读作lǎng。形声字,左声右形,从月,良声。其基本意义是明亮,响亮等,可组词为天朗气清、朗朗上口、朗诵、开朗等。“朗”也是中国姓氏之一。

2、琅

琅,读作láng,属于常用字。本义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后用来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或洁白、华美如玉。

组词如下:

朗:晴朗、开朗、朗读、疏朗、清朗、爽朗、朗朗、俊朗、硬朗、朗润、朗声、稀朗、辽朗、朗普、英朗、朗镜、朗月、朗达、朗俊、朗日、

琅:珐琅、琅琅、琅嬛、琅玕、琅琊、琅邪、琅华、玲琅、林琅、琅珰、琅花、琅园、琅书、苍琅、青琅、琅函、琅琳、琅孉、珰琅、琅瑘、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 朗,明也。从月,良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朗,月光明亮。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良”作声旁。 

组词解释:

1、晴朗

没有云雾,日光充足

2、开朗

(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朗读

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4、珐琅

覆盖于金属表面的不透明的玻璃质材料。

5、琅琅

拟声词。金石相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

以上就是关于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区别、琅有几个读音、到底是书声琅琅还是书声朗朗正确到底是琅琅上口还是朗朗上口正确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34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