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哪些,第1张

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

3、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孔尚任《风筝》

4、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王令《纸鸢》

1、《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风鸢图诗》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徐渭所著。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

3、《风筝》是清朝孔尚任所著。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

4、《观村童戏溪上》是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5、《纸鸢》是北宋诗人王令所著。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1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句

风筝

唐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风鸢图诗

明 徐谓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怀潍县

清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2描写“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儿童放风筝”的古诗如下: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564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作者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3关于放风筝的儿童诗

放风筝的儿童诗有:

1、放风筝。

风儿吹,树梢动,我们快去放风筝。

我拉绳子慢慢松,风筝飞到白云中。

孙悟空追红蜻蜓,摇头摆尾是长龙。

蓝天、红花、绿草坪,我们快去放风筝。

2、风筝。

红蜻蜓绿蜈蚣,蓝蝴蝶黄蜜蜂。

天上飞来风中舞。

拴根线儿,吊根绳儿,小孩儿拽住追啊追。

抓紧了别放松!

3、飞翔的风筝。

宁愿我飞进风中,扑向我苦苦追寻的梦。

和你一样的纯真,不怕坠落从高空。

你是我手上缠的线,线上牵的风筝

当我轻轻的拉到尽头,你就来到我怀中。

我们都一样纯真,有梦的人像风筝。

追梦人的声音,只有追梦人能听懂。

4儿童放风筝的古诗

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3、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孔尚任《风筝》4、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5、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王令《纸鸢》1、《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2、《风鸢图诗》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徐渭所著。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

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3、《风筝》是清朝孔尚任所著。

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

4、《观村童戏溪上》是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

该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5、《纸鸢》是北宋诗人王令所著。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

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5描写孩子放风筝的句子有哪些

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

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轩治翁

7、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1、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 高骈《风筝》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 陆游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 徐谓《风鸢图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 孔尚任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 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吴友如的题画诗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 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 骆绮兰《春闺>>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作者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比魏征。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深婉。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留世。上引五言绝句是否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诗人意在借物写景,状景抒怀。“碧落”指天界、天空。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叹。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一生主张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一片丹心”始终不得报国。陆游著作极富,八十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该句摘自何卷,尚待查考。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诗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最后,谁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风筝十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柔丝千尺总危机

云晴日暖春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和风丽日动星文

仙真控鹤来蓬阆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

纸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

谢宗可,生卒经历不详。清乾隆辛亥年刻有其《咏物诗》两卷。《风筝十首》摘自卷下。另《纸鸢》一首,观其风格,与《风筝十首》倒了相近,原引何处,尚待查考。

1、《风筝》孔尚任 〔清代〕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译文:一群红裤小儿结伴一起放风筝,可是由于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于是手里提着风筝线大骂老天。人人都夸奖你(老天)春天来得早,可是你却欠我放风筝的大风。

2、《纸鸢》王令 〔宋代〕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译文:谁制作了纸鸢来使远方景色更加壮观,好像是嫌弃飞鸟的花样不够多端。(纸鸢)才凭借着一条线乘风飞去,就有愚人仰头观看。碧霄应该不太可能到达,偶然能断掉绳子的时候(乘势高飞)就感觉安逸。旋风没有卷起,苍茫的溟海遥远,(纸鸢)很是嘲笑大鹏起飞像那般艰难。

3、《村居》高鼎 〔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风鸢图诗》徐渭 〔明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译文: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5、《观村童戏溪上》陆游 〔宋代〕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

村居清 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

描写放风筝的诗歌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中写道: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南宋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有趣: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明代著名诗人兼画家徐渭写了《风鸢图诗》25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

另一首

“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读后发人深思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更是描写放风筝的脍炙人口之作

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儿童放风筝的古诗有哪些、关于孩子放风筝的诗句、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17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