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什么颜色

铜是什么颜色,第1张

铜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

铜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铜的化学性质:

铜的氧化态有0、+1、+2、+3、+4,其中+1和+2是常见氧化态。+3氧化态的有六氟合铜(III)酸钾,+4氧化态的有六氟合铜(IV)酸铯,0氧化态的Cu(CO)₂可通过气相反应再用基质隔离方法检测到。

铜容易被卤素、互卤化物、硫、硒腐蚀,硫化橡胶可以使铜变黑。铜在室温下不和四氧化二氮反应,但在硝基甲烷、乙腈、乙醚或乙酸乙酯存在时,则生成硝酸铜:

Cu+2N2O4==Cu(NO3)2+2NO。

金属铜易溶于硝酸等氧化性酸,若无氧化剂或适宜配位试剂的存在时,则不溶于非氧化性。

1、纯净的金属铜紫红色的,不纯净的有可能是金**或者褐色。

2、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

3、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黄铜和纯铜的区别主要区别:定义不同,颜色不同,含铜量不同,密度不同,用途不同。

1、定义不同: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纯铜是含铜量最高的铜。

2、颜色不同:黄铜呈淡金**;纯铜颜色呈紫红色。

3、含铜量不同:黄铜中铜的含量在60%左右;纯铜中铜的含量在995~9995%。

4、密度不同:黄铜的密度是在852-893g/cm³,纯铜的密度是在762-783g/cm³。

5、用途不同:从黄铜和纯铜的用途来看,普通的黄铜用途广泛,可用于制作阀门、管道配件,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抗腐蚀性。而纯铜的延展性强、导电性很好,多用于电气工业。

含铜量的具体区别:

含铜量是黄铜和纯铜主要的区别之一,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含铜量在60%左右。而纯铜是含铜量最高的铜,含铜量在995%~9995%左右。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含铜量为60%左右,呈现出来的颜色为淡金**,这种金属可用于制作阀门、管道配件。而纯铜的含铜量在995%~9995%左右,它呈现出来的是较深的紫红色,因具有延展性强、导电性好等特点,多用于电气工业。

此外黄铜和纯铜的颜色也存在较大区别,黄铜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淡金**,而纯铜的颜色较深,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紫红色。

1、铜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

2、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3、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4、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单质铜是紫红色。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其水合离子常呈蓝色,而氯做配体则显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

铜的活动性较弱,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

在人们的印象中,金属铜是紫红色的,故金属铜有赤铜、红铜和紫铜之称。化学手册和教科书关于金属铜的颜色的记述则有如下几种:红色、紫红色、玫瑰红色和棕红色。这些记述大同小异,都描绘了金属铜最基本的色调——红色。但也有书认为铜也可以是**的。最近,A.H.盖勒罗等人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撰文(下称盖文)认为:Cu是**的,Cu的淡红色是在空气中很易生成的Cu2O所致。其根据有三个:①磷青铜呈**;②从Cu2O基体的特殊显微照片中看到Cu的**针状结晶;③预热至红热后的铜条在甲醇或丙酮蒸气中能显示出明亮的**。 由此看来,关于金属铜的颜色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有澄清的必要。笔者拟通过对盖文的辨析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盖文作者把磷青铜的**当成金属铜原本的颜色与金属锡和铝的白色混合后产生的居间颜色,显然是把这种合金的形成简单地看成是**颜料与白色颜料的调合,这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即使是两种结构相同,而且彼此能以各种比例互相溶解的金属,它们的合金能呈现居间颜色的情况并不多。在大多数合金系统中,由于可能出现新的晶体结构,合金的颜色往往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例如,在Au中加入某些白色金属,所形成的合金的颜色会因金属的不同而异:加入Fe,呈蓝色;加入Al,呈绛紫色。有的情况下,甚至所加白色金属的量也会使合金呈现截然不同的颜色:在Au中加入少量Ag、合金仍呈**;加入25%的Ag,合金则变成绿色。又如,Cu与Zn的合金——黄铜,呈**,但在Au中加入Cu与Zn后,合金却呈白色。可见,根据合金的颜色来推断组分金属的颜色是不可靠的。 通常,我们所说金属的颜色,是指在自然光下凭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色彩。盖文作者所见的彩色照片,不管它是如何摄制的和是否经过复制,它毕竟是经过处理的彩色图象,因此,不能作为Cu是**的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 为了验证盖文的第三个根据,笔者用3块表面平滑的紫铜片(厚度分别为05、15、30mm,宽、长均为2cm、45cm),用150mL烧杯代替结晶皿,用酒精喷灯作热源反复进行了盖文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详细过程。 将未除去氧化膜(Cu2O),表面呈暗紫红色的铜片置于灯焰上加热至红热后,离开火焰(铜片表面呈黑色),迅速悬挂在盛有少量甲醇(液层厚度约3mm)的烧杯内,这时可闻到甲醛辛辣的气味。如此重复5次。经过前4次的操作(热铜片每次在杯内停留约20s),杯内的甲醇已被温热,甲醇蒸气的浓度较大,当第五次将红热的铜片悬挂在杯内时,红热的铜片的表面在较高浓度的甲醇蒸气的作用下呈现出浅紫红色,这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 CH3OH+CuO=HCHO+H2O+Cu 由于反应是放热的,所以铜片保持了不长的一段时间的高温,在这段时间,铜片时而呈红热状态的暗红色,时而呈浅紫红色,但从未出现过盖文所说的明亮**。随后,铜片的温度逐渐下降,其表面局部地方慢慢出现了棕红、橙、黄、绿、蓝、紫等彩色,而大部分表面呈现红褐色。冷却至室温时,各种颜色保持不变。用乙醇代替甲醇做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丙酮则否。由此可见,盖文的实验结果是不确实的。笔者发现,将红热的铜片浸入甲醇或乙醇中,使铜片表面的CuO还原为浅紫红色的Cu后,再置于灯焰上加热,当铜片表面刚出现正在不断漫延的金**时,立即离开灯焰悬挂在盛有甲醇或乙醇的烧杯内,铜片表面就会出现大片很美丽的彩虹般色彩,这色彩与上述实验出现的相同,其中**的多寡与加热强度有关,温度越高,**越少,蓝紫色越多,直至完全呈黑色。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这彩色的形成与热铜片是否处于还原性气氛中无关,在电炉上加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关键是要除去铜片表面的氧化膜。将表面呈彩色的铜片浸入冷的稀硫酸(100%)中,彩色表层迅速溶解,复露出Cu的浅紫红色。鉴于未见CuO可呈现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的记载,而Cu2O则随晶粒大小的不同可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笔者初步认为这层彩色物质可能是铜片的新鲜表面在不太高的温度下与O2作用生成的Cu2O。 除了上面用甲醇或乙醇(气态或液态)还原红热状态的CuO的实验外,我们还可以在氢气还原CuO、铁钉或锌片浸入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等教学实验中看到Cu的紫红色。如果说,在这几个实验中所见到的紫红色都是Cu2O的颜色的话,那么,金属铜在下面这个试验中所显露的颜色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 用一把锋利的木工凿用力地刮去铜块的表层,铜块新鲜刮面上显露的仍是紫红色。由此联想一下用小刀割金属钠或钾的情形:虽然Na和K都是很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它们的表面会被O2迅速氧化,但是,在它们的新鲜切面上,我们仍来得及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本色。与Na、K相比,Cu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它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紫红色的Cu2O的速率远不如Na和K生成Na2O和K2O快,所以,可以肯定,铜块新鲜刮面上的紫红色就是Cu的本色,不是Cu2O的颜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盖文关于“Cu是**的,Cu的淡红色是在空气中很易生成的Cu2O所致”的结论是错误的,块状金属铜及其在常温下被空气的O2氧化所生成的Cu2O膜都是紫红色的,不过后者的颜色更深更暗些。粉未状金属铜的颜色则与Cu2O的极为相似,两者很难区别。

不同种类的铜,其颜色也不同。青铜(铜和锡的合金)呈青灰色;纯铜是呈紫红色;黄铜(铜锌合金)呈金**;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白色。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以形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部分古文物表面可以形成红色的斑点铜锈。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硫酸铜为天蓝色或略带**粒状晶体。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铜的活动性较弱,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金属铜有纯铜和加入其他化学元素制成的铜合金,其颜色各有不同。纯铜的颜色为紫红色,黄铜为金**(铜和锌的合金),白铜为银白色(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青铜颜色为青灰色(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以上就是关于铜是什么颜色全部的内容,包括:铜是什么颜色、铜什么颜色 铜的颜色是什么、黄铜和纯铜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000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