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第1张

1透镜用透镜符号来表示(一条线段两头有两个V形标志)

画出主光轴,标出光心、焦点来

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折射光线(一般作过光心的光线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较好)的相交点,即可得到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如虚实、大小、正倒等)。

2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照到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它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屏上像的亮度会变暗。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实像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u>f)

(2)共轭成像指的是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以互换,两种情况下分别成放大、缩小的倒立实像

4透过凸透镜看二倍焦距之外的钟表,秒针的像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倒着看仍是正常的方向,所以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5实像和虚像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光线所在的直线的相交而成的

不同点:实像是实际光线相交成的,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有:会聚太阳光(或平行光线)的方法、远物成像法、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方法、共轭成像法

7

(1)照相时照远景时,相机远离被拍摄物,镜头后缩;照近景时,相机要靠近被拍摄物,镜头前伸。(理由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放大投影仪投出的像时,镜头要向下调节,同时要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缩小投影仪投出的像时,镜头要向上调节,同时要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理由同上题)

(3)

放大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时,应将放大镜到被观察物的距离适当增大(不能比透镜的焦距大);缩小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时,应将放大镜到被观察物的距离减小

(理由: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是个规律,交给你个方法超级好记:2倍焦距是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物体在2倍焦距外,光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原理);物体在一倍喝倍焦距之间,光屏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原理);移动规律是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就是说想要像变小,就要让物体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反之则相反)

1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只能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接不到,只能用眼睛看(放大镜原理)

汽车后视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前车灯里应该用凹面镜

医生观察耳道应该凹面镜(作用都是汇聚光线)

我们可以在探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景物清晰倒立的像,像比物小很多。

要注意一下问题: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2拍近景时,应将镜头往前伸,使镜头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相反。

3胶片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上下倒立、左右颠倒的。

4像和物体分别在镜头的两侧。

5像一定比物体小。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它的成像原理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在焦点上不会成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相对原物体而言,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凸透镜成像原理是指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成像,适用于光学领域。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包括一部分天文望远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凸透镜。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

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1.画定一直尺

2.在直尺上画出点O,为光心,在O点画一凸透镜。在凸透镜两侧标出一倍焦距点f、二倍焦距点2f。

以上就是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照相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物理原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97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