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第1张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2对农作物的危害。

       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

       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对牲畜的危害。

       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双面含药单层膜这种地膜是将除草剂、添加剂和树脂预混,或者做成母料,然后在普通地膜挤出机上吹成膜。这种地膜生产简单,设备投资低。可以生产生产普通地膜的设备。这种地膜分为(0140003)mm普通地膜和(00060002)mm微膜。这种除草地膜主要产于中国。单面含药双层膜该地膜由双层复合除草地膜组成,A层为含除草剂的树脂层,B层为防止除草剂扩散的树脂保护层。这种除草地膜一面有药,它的应用是把药粘在地上。国外有很多这样的地膜。塑料薄膜每层厚度为01毫米,对面一层总厚度为02毫米,薄膜厚度易于回收,可以充分发挥功效,但成本较高,在国内难以推广。一面涂除草剂膜这种薄膜是在普通塑料薄膜的表面。通过涂布和干燥工艺将除草剂涂布在薄膜上。膜的一面有药物,但一部分也能扩散到外层。国内有少量生产,工艺复杂。共同的特点是使用不同类型的聚乙烯树脂作为溶胀材料,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和添加剂,其除草机理是相同的。这种地膜覆盖地面后,在阳光的照射下,地膜下覆盖的土壤中的水分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在地膜下凝结成水,附着在除草地膜表面。在这一部分,混合或涂布在膜表层的除草剂被溶解和提取,并与水滴一起落回表层,在表层形成一层薄薄的含除草剂的土壤处理层。发芽的杂草种子通过芽鞘、茎叶、根等将除草剂吸收到体内。,并通过抑制杂草中的蛋白酶而被杀死。使用这种除草地膜时,一般要求整地要细、平、齐,覆盖要严,除了不平整外,平均在80%以上。含遮光剂的除草地膜这种地膜是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黑色母粒和添加剂,吹塑成膜。其厚度国内控制在(0008±0002)mm,国外也大量生产。具有普通地膜一样的保温、保湿、作物生长、增收、早熟作用,还具有防止表层土壤板结的功能。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不透光,用来覆盖地面,杂草因为光照不足,直到枯死都无法生长。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又叫黑色除草膜。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部分地区曾利用废旧普通农膜对蔬菜、棉花等作物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经济、技术原因未能得到推广。1978年,农牧渔业部通过对外科技交流,从日本引进一整套的地膜覆盖技术,包括作业方法、专用地膜和覆盖机械。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人力和物质条件,并与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覆盖效应及其对作物生育的影响,以及作物生理、生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覆盖栽培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的理论,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覆盖栽培技术的经验。1979年试制成功地面覆盖专用膜,接着又试制成功了多种有色地膜、反光膜、除草膜、光降解膜、耐老化长寿膜、切口膜等新产品。1983年又研制了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浅型低密度聚乙烯超薄地膜。1980年试制成功了地膜覆盖机,1984年已经可以生产不同动力牵引的各种覆盖机共60多种型号,1984年成立了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1985年,中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80×10^10平方米,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地膜覆盖栽培在80多种作物上均获得成功,有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覆盖栽培作物亦有40多种。

能有效增加积温量,克服了低温干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条件,使晚熟高产优质玉米良种获得丰收,产量成倍增加。由地膜覆盖技术发展到大棚蔬菜,使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用1、可增加耕层土壤温度,利于作物的发芽出苗,尤其是春播作物和秋播作物,气温相对较低,效果比较明显。

2、地膜的保水保肥能力强,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快速蒸发,特别是干旱地块,浇水后有利于保墒。

3、地膜铺设以后,让杂草得不到阳光和呼吸,可以有效预防其生长甚至杀死杂草。

4、因为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增加耕层土壤温度,导致一些作物生长加快,生育期提前,促进作物的成熟。

地膜适用于春季,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

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

扩展资料:

种类

1、无色透明地膜:通常也称为普通地膜,厚度0015毫米,幅宽80~300厘米不等,其透光率和热辐射率达90%以上,还有一定的反光作用。

2、黑色地膜:透光率低,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但增温性较缓慢,不及透明膜,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

3、银灰色地膜:透光率在60%左右,能够反射紫外线,地面覆盖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

地膜材料以聚乙烯为主,另有部分聚氯乙烯及乙烯-醋酸乙烯树脂(EVA)。聚乙烯中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地膜中均有应用,三者由于分子结构不同,材料特性与加工性能及产品性能有较大差异。

HDPE分子量高,密度大,结晶度高,因而透光性差,但力学性能好,强度高,加工性较好,易制成微薄膜;HDPE受紫外线影响最明显,地膜初始强度虽较高,但老化较快,特别是老化后横向强度很低,无法回收,所以一般不用HDPE做地膜,特别是耐老化地膜不可以使用HDPE。LDPE分子量分布宽,结晶度低,因而透光性好,加工性能好,但力学强度相对较低。LLDPE分子链上仅带有短支链,分子量分布窄,结晶度介于LDPE和HDPE之间,力学性能好,透光性较差,加工性能比LDPE差,拉伸性较好,易制备微薄膜,抗刺穿性较好。

一、优 点

1、提高棚内温度:土壤水分的蒸发是地温散失的主要原因,由于薄膜的透光性好,能有效地使太阳光转变成热能。其次,薄膜透气性差,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因而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

2、保持土壤水分:由于地温提高及热效能的作用,土壤中的水分会沿着毛细管上移,经薄膜阻挡并在膜面上聚成水滴而滴回土壤,使水分呈上下运动状态,使土壤均匀湿润,从而有利于蔬菜生长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保持土壤疏松状态:建棚后,避免了雨水冲刷带来的土壤板结。因此,能使土壤保持疏松。

4、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由于土温的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铵态氮的消化,增加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也提高了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同时,防止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因此,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

5、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棚内便于进行蔬菜的精细管理,因而有利于蔬菜正常的生长发育。大棚蔬菜的产量比露地常规栽培的明显提高,同时蔬菜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6、使蔬菜提早上市:在塑料大棚内,蔬菜的播种期和定植期均提早,使蔬菜的整个生育进程提前,实现了早春早熟栽培及提早上市。

7、减少了灾害的影响:由于大棚的保护作用,因而减少了病虫、低温、暴雨等灾害性因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二、缺 点

1、淋溶少,土壤易产生盐渍化:棚内的肥料由于受雨水冲刷淋溶少,剩余的肥料和盐分会随水分的移动而上移,积聚在土壤耕作层,造成高浓度的盐分危害,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

2、品种单一,病虫基数大:大棚内种植的蔬菜品种往往比较单一,同科作物种植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造成病虫基数增大,甚至出现作物的“自毒现象”。

3、生产投入增加,产品成本增高。

4、不利于机械操作。

5、由于棚内气温高,氧气也没棚外充足,人在里面做活非常闷热。

6、假如不坚持每天开棚通风换气,棚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降低,不利于蔬菜的光合作用,同时,棚内也易产生有毒气体。

以上就是关于地膜的防治与危害全部的内容,包括:地膜的防治与危害、地膜的种类及功能、地膜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88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