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冷链 关于冷链的介绍

什么是冷链 关于冷链的介绍,第1张

冷链是指各种生、鲜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的全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O℃~4℃范围内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口味,广义的冷链是指这一过程及实现这一过程的设备的总称。最先引进冷链概念的是食品行业,但现在在医学、航天等很多领域有应用。

药品冷链:

 

1药品冷链指冷藏药品等温度敏感性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前的整个储存、流通过程都必须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控温系统)下,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管理系统。

2药品冷链涉及冷链药品的低温生产、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环节。冷链药品在药厂生产后,就已经开始进入冷链流程,经仓储节点、流通渠道、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消费者。

3药品冷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经成为医药生产、批发、零售和消费各终端企事业单位长期和重要的基础建设设施。

 

食品冷链:

1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目前冷链所适用食品范围包括:

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食品冷链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因此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它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等。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载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

“冷链物流”这个名词看似高冷,其实距离你我并不遥远。

由于生鲜产品从出厂到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不利于其保鲜,因此人们想到将冷冻工艺与制冷技术应用至生鲜产品的物流过程,以此来确保易腐易损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从而保证质量、减少损耗。这便是所谓的“冷链物流”,多应用于食品、农产品、快消品与医药领域。

一般来说食品冷链(Food 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目前,食品冷链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头,行业占比达90%。依据《冷冻食品术语与分类》(QB/T 5284-2018),冷链是为保持食品品质,从加工、贮藏、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所规定的低温状态的物流过程。2020年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1年3月1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这是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食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食品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的物流工程。因为冷链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所以需要统一操作规范,对各环节进行温度控制。

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4℃以下,冻结点以上。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个别果蔬除外)。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以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

冷链食品运输环节所用车辆须配备温湿度记录仪来记录环境温控,用于存放冷链食品的冷库同样需要建立详细的温湿度信息记录。温湿度监测记录包括环境温湿度和产品温湿度,产品溯源时可以通过查验环境温湿度和产品温度来进行追溯。其中,温湿度记录仪是实现温湿度监控的方式之一,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追溯中重要的一环。

GPRS温湿度记录仪是指通过GPRS作为通讯媒介的记录仪,记录仪是将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另一变量变化的过程转换为可识别和读取的信号的仪器。属于温湿度记录仪的一种。它能保存所记录的信号变化以便分析处理。记录仪的最大特点是能自动记录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多路信号的慢变化过程和瞬态电平变化过程。

可通过一张手机卡实现数据远传功能,当在途径信号差的地区无法实时上传时,可自身记录并存储数据,待到信号恢复,可自动续传至监控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拼接,并能和地图绑定,进行行车轨迹的记录。

主要有三个特点:(1)时效性:因为冷链物流所承载的产品都是不易储存,而且是易腐烂的。因此,冷链物流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保证产品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2)复杂性: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涉及到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湿度检测、信息系统和产品变化机理研究等技术,有的产品甚至涉及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且每种产品均由其对应的温湿度和储藏时间要求,一旦断链将会造成前面的努力白费,因此大大加大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3)高成本性:冷链物流的成本远比常温物流投入要高。首先是设备成本较高,冷链物流中心仓库和冷链车辆的成本一般是常温仓库和车辆的数倍,而且因涉及到食品等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冷链物流运营成本较高,冷库需要不间断的打冷才能保证温度处于恒定状态,造成冷库的电力成本居高不下;冷藏车也需要不间断打冷才能保证产品的温度恒定,就需要更多的油费。冷链物流资本回收期较长,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承担。

冷链所适用食品范围包括:

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特殊商品:药品。

我国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个别地区也发生与冷链食品相关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大家对冷链食品的关注。

扩展资料

注意

消费者在购买冷冻或冷藏食品时,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最好用超市准备好的夹子挑选食品然后放到塑料袋中;接触生鲜食品后的手避免触摸口、鼻子和眼睛;购物完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的水充分洗手。

家庭在清洗冷冻食品时注意保持清洁,包括:保持家庭厨房加工台面、餐具容器的清洁。如果需要对新鲜或冷冻的畜禽肉或水产品进行清洗,可放到有水的盆子里。

防止直接在水龙头下清洗溅洒水花污染环境。接触过生肉或水产品的手避免直接触碰口、眼、鼻。处理冷冻或生鲜的生畜禽肉、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购买、加工冷链食品时应注意什么?专家答疑

冷链快递即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是指将冷冻工艺与制冷技术应用至生鲜产品的物流过程中,从而确保易腐易损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以求保证质量、减少损耗。

冷链快递通常应用于食品与农产品的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成本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扩展资料

一、冷链快递的三大特点:

1、过程的复杂性

由于商品品质随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产品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运输者必须追踪监督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时效性

本质上讲,冷链快递还是物流,但需要最快时间送达到目的地,才能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医药行业等特殊商品的新鲜品质。

3、高成本性

需要冷链运输的商品对时效、温度都有较高要求,加之生鲜与其他易腐商品需要特定的运输设备、温控设备、保鲜设备和储存设备,这都增加了冷链快递的成本。

二、冷链快递的适用范围如下:

1、初级农产品:生鲜肉禽蛋类产品;海鲜水产品;瓜果蔬菜类产品;新鲜花卉类产品等。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类产品;冰淇淋和奶制品等乳制品类;巧克力类易融化产品等。

3、特殊商品:特殊药品类产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链物流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冷链 关于冷链的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冷链 关于冷链的介绍、冷链包括什么、什么是冷链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86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