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一般烧多长时间

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一般烧多长时间,第1张

导读:我们现在的计时方法采用的是24小时制,这是世界通用的时间制度,在没有二十四小时之前,古代是怎样计时的,纪时单位是什么呢?我们常见古人用一炷香的时间来计时,那么一炷香一般烧多长时间?1柱香等多少时间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一炷香时间:大约三十分钟。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古人的时间计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来代替。

古时计时公认说法

一炷香的时间:半个小时。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

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

古时指"一盏茶"的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

古代纪时单位

一、 时:

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三、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03:00 – 05:00

由此可见,所谓“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又如《西游记》第一回:“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便是让孙悟空在半夜11时至1时前去拜会菩提祖师。

由于古代报更使用击鼓方式,故又以鼓指代更。如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其中的“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四、点: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约为半个小时,但是由于香的长短、环境、风力等等因素,一炷香所表示的时间并不相同。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古时候没有钟表,大多时候都是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之外,还可以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且根据香的平均长度也有划分,有一小时一炷香、三十分钟一炷香、一刻钟一炷香等等。

扩展资料:

古代计时单位

1、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2、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一柱香相当于三十分钟。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一柱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古人看时间的方法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为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盏茶有两炷香,所以一炷香就是5分钟,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古时人们通过日晷计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四刻钟,这是官方的计时方法,但在民间,人们在生活中对时间的要求并不需要很精确,便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时间计量词,比如弹指间、一炷香的功夫、一盏茶的时间、一顿饭的时间等。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

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

古时指一盏茶的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以上就是关于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一般烧多长时间全部的内容,包括: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一般烧多长时间、一柱香燃烧的时间是什么、一柱香是多长时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60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