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明珠罪臣,人生赢家魏东亭

索额图明珠罪臣,人生赢家魏东亭,第1张

#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看过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魏东亭并不陌生。 我认为,他是康熙皇帝的幼年发小、侍读书童,还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之后更是担任东南沿海四省的海关总督,掌管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可见康熙皇帝对其的信任与器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朝中两位炙手可热的宰辅大臣明珠和索额图见到魏东亭的时候,也要毕恭毕敬地叫一声“魏东亭大人”。

我认为,这其中既有着对魏东亭身为朝廷封疆大吏,对其官阶与职位的尊敬,也有着对其与康熙特殊关系的忌惮,当然除此之外,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非常尊重与推崇,进而也令这两位内阁宰辅对其是更加的肃然起敬。 《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 历史 上并无此人,他的原型实际上曹寅,不过其中也包含了一些 历史 上索额图的事迹。魏东亭,在剧中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魏承谟的儿子,而实际上,魏东亭以及魏承谟这对父子都是虚构的人物。

魏承谟并不存在,他的 历史 原型是范承谟,即“清初第一汉臣”范文程的儿子。魏承谟是《康熙王朝》的一个人物,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中的范承谟是清朝大功臣范文程第二子,顺治九年进士,历官浙江巡抚、福建总督。 历史 上的范承谟,起初在翰林院工作,后做到了浙江巡抚,“三藩之乱”前调任福建总督。 我认为,耿精忠叛变后,将范承谟囚禁,在康熙十五年将其杀害。和《康熙王朝》中魏承谟先是被外放做了封疆大吏,后在“三藩之乱”中慷慨就义的剧情基本一致。

我认为,魏东亭是曹雪芹祖父江宁织造曹寅,取“魏东亭”这个名字,历来曹魏连称,以魏代曹,而曹寅字“楝亭”,作者以形近字代替为“东亭”,所以 历史 上的曹楝亭,就变成了小说里的魏东亭。 自幼即作为康熙的伴读,曹寅是病死的,曹寅,出身于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其母孙氏曾担任康熙皇帝的保姆。康熙皇帝回馈曹家,将曹寅的父亲曹玺任命江宁织造。曹玺去世后,曹寅先任苏州织造一职,后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由其内兄李煦接任。曹寅在其出任苏州及江宁织造之前,职务是銮仪卫之职,与魏东亭职务基本一致。

在《康熙王朝》中,训练布库的少年人变成魏东亭,索额图成了看客。魏东亭对于康熙,“忠诚”演绎到了极致。魏承谟是康熙的老师,魏东亭与康熙是发小同窗,两人相伴长大,关系自不用多说,他与苏麻喇姑是康熙最为信赖最为亲密的人,在这一点上,连康熙结发妻子赫舍里氏都难以企及。 我认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使得对于魏东亭、苏麻喇姑的尊敬,就是对康熙的尊敬,反之对于二人的不敬则是对与康熙皇帝本人的不敬。

康熙皇帝驾临山西,山西总督莫洛被康熙训斥,莫洛是左一个,右一个“苏麻大姑姑”地喊着,求苏麻蝲姑替他说说好话。封疆大吏面对一介侍女如此卑躬屈膝,更不用说此时已经是掌管朝廷经济命脉的魏东亭了。 所以我认为,即便是索额图和明珠这样的朝廷重臣,也不敢在魏东亭面前有所不敬,毕竟康熙的面子。实际上,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同样的敬重与推崇,当然这一切都是魏东亭用他的“忠心”换来的。

“智擒鳌拜”后,潜伏魏东亭府上的康熙卧底浮出水面,这是不信任表现,可是魏东亭继续对康熙绝对忠诚,令康熙更加倚重和信任。在杨起隆用美色祸乱康熙时,魏东亭听闻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带人赶到,确保康熙绝对安全。康熙收台湾,北征噶尔丹,魏东亭筹集军费,也算是为康熙做了贡献。 我认为,魏东亭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只是对于国家、对于朝廷、对康熙本人“忠诚”,他的品行,高出结党营私、争权夺势的明珠和索额图,魏东亭对康熙赤胆忠心。

魏东亭对康熙皇帝的“忠”,康熙对魏东亭的特殊 情感 ,在康熙安排任台澎知县时尽显无疑。名义上,康熙以渎职失察、治下无方的罪名,将魏东亭贬谪到了台澎,从封疆大吏撸到县令,两人没有任何交流,明白彼此的用心良苦。这是康熙的“苦肉计”,保护魏东亭,免于党争全身而退。 我认为,台澎金夏刚刚收复,换了别人,康熙会担心再次割据,只有魏东亭才是他真正信得过的人。对于康熙来说,有些事情只有魏东亭去做他才放心,明珠和索额图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因而对于魏东亭的自愧不如。

纳兰明珠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亲戚关系。纳兰明珠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辈分成为康熙的堂姑父。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可见他是皇亲国戚。

康熙五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康熙七年,纳兰明珠查明清河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修复白驹场旧闸口,凿开黄河北岸河道,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康熙十一年改任兵部尚书。康熙十二年,皇帝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军容庄严整齐,康熙非常赞赏。 康熙初年南疆安定后,三藩飞扬跋扈,吴三桂骄横。尚可喜上疏康熙请求撤藩,耿精忠、吴三桂随即附和上疏。我认为,纳兰明珠赞同,是善于揣测,皇帝批准吴三桂等人撤藩。

吴三桂起兵反叛,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举兵响应。额图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被康熙拒绝,待到三藩平定,康熙说,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从此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康熙十四年,纳兰明珠调任吏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期间担任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纂官,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我认为,纳兰明珠表面上为人谦和,实际结党营私,贪污纳贿。

我认为,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只在上游修筑堤坝约束河流,任下游自行畅通,就是草菅人命。于成龙等人建议也要疏通下游,不要与靳辅产生分歧。康熙认可于成龙的观点,纳兰明珠却坚持己见,致使工程两年也未完工。 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相互抽轧。索额图朝中不依附的大臣就排挤,与李光地关系亲密。纳兰明珠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对政敌则暗地里构陷,与徐乾学结成一派。索额图是太子党成员,纳兰明珠把依附太子的人全都构陷排挤。

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后嗣发生纠纷,郑经长子被杀,郑克塽袭延平王,部将刘国轩、冯锡范主事。姚启圣请求朝廷出兵进剿,纳兰明珠也认为应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我认为,纳兰明珠指出总督和巡抚相互牵制,应由一人统一指挥,是明知灼见。康熙接受明珠的建议,让施琅独自统兵进剿。郑克塽遣使求降,清朝顺利收复台湾。 清军占据台湾,明珠建议任用投诚的人,涌现不少有作为的人。清政府此后设立台湾府,从此台湾纳入中央政府。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明珠陪同康熙到东北考察,最远抵达乌喇地区。经过精心准备,纳兰明珠协助康熙两次围攻雅克萨,迫使俄和平谈判。 俄国谈判使团抵达北京,与纳兰明珠会谈。我认为,是纳兰明珠义正严词地驳斥俄方的无理取闹,俄方撤出雅克萨,才为日后《尼布楚条约》签订创造条件。 御史郭琇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康熙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交给侍卫处酌情留用。康熙西征葛尔丹,官复原职,此后二十年没再重用。康熙四十七岁,纳兰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索额图生于盛京,为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 索额图早年为皇宫侍卫,康熙七年,索额图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索额图辞去吏部右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康熙帝以下棋为由召索额图入宫谋划,采取突袭的方式, 逮捕鳌拜并惩其党羽,康熙帝在索额图得力协助下始得真正主持朝政。 康熙八年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九年,索额图改任保和殿大学士,直到康熙十九年八月离任。

康熙十九年八月,索额图以病请求解任,康熙授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康熙帝对议政王大臣,列举索额图不端行为,说索额图之弟心裕素行懒惰,屡次空班,皇帝交给索额图议处,索额图只罚俸一年。 索额图之弟法保懒惰,索额图未能尽教训之责,索额图自恃巨富,日益骄纵。我认为,康熙是开始清算,革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考虑维护太子胤礽势力,于是再次启任索额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帝特命索额图带领盛京、吉林、科尔沁兵前往巴林,与裕亲王会合,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进行决战,在击败噶尔丹后,索额图等因未即率兵追剿,而降四级留任。 康熙三十六年,索额图随康熙帝到宁夏指挥战事,出征有功,恢复原级。康熙南巡至德州,皇太子胤礽得病,突然召索额图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可见康熙开始怀疑他了。

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很密切。康熙对太子不满,索额图被牵连。其次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倾陷索额图的人,首先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家人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高士奇怀恨在心,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因皇子之争被幽禁宗人府。康熙四十二年,赐死索额图,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可见伴君如伴虎。

索额图和明珠主要还是尊敬魏东亭背后的康熙,如果没有康熙对魏东亭的信任,魏东亭也不可能有机会与明珠和索额图平起平坐,这两位朝中元老表面上尊敬的是魏东亭,实际上他们是敬畏魏东亭背后的康熙。 我认为,明珠和索额图称魏东亭为魏大人,既表明他们忌惮魏东亭,也说明他们有些讨好魏东亭,要不然也不可能用这种尊称。而魏东亭也知道自己受人看重的原因,他懂得收敛,所以他才能一直受康熙信任。

明珠和索额图,虽然贵为内阁宰辅,朝廷重臣,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依然距魏东亭有差距,差距不在官阶上、职务上、品阶上,而是在康熙皇帝心里,所以他们尊称魏东亭为“魏东亭大人”,既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一种真实情况的体现。 众所周知,在这之后,明珠因为结党营私、败坏朝纲,先行被康熙皇帝惩治,而索额图也因为与太子胤礽密谋弑君夺位进而为康熙拿下,两个人就此身败名裂,成为了康熙皇帝的阶下囚徒。

综上所述,我认为,就连在“千叟宴”上,康熙向他们敬酒都是用的空酒杯。而这也便是康熙皇帝对这二人的最终评价,虽然都是有功之人,但同样的,他们也是罪无可赦的“罪臣” 。反观魏东亭,不仅自己被康熙封为了“毅亲王”,自己的小孙子更是被康熙安排给弘历做了侍读,这是康熙对魏东亭的认可,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想要将这份君臣情谊继续下去的态度。所以纵观整部《康熙王朝》,魏东亭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印像中都是上级会给下级行礼,这是官场规矩,索额图和明珠是宰相,级别是正一品,魏东亭是总督,级别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索额图和明珠给魏东亭行礼,显然不是因为官场规矩,二人虽然级别比魏东亭略高,但是其实差距不大,都是朝廷重臣,志同道合的同志,二人给魏东亭行礼也并不过分,其次他们行礼可能也是完全出于日常的礼貌问题和熟人之间的客气,就像我们平时在公司,早上上班,公司的老板有时见到普通员工也都会主动打个招呼问个好。

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他只是电视剧里虚构的人物,魏东亭小时候是康熙的伴读,他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长大后魏东亭的做了康熙的侍卫,再后来又到多地做官,官途也是跌宕起伏,但对康熙始终是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即使在康熙与鳌拜争权康熙最落魄的时候,也是不离不弃,为官清廉,恪尽职守,为康熙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分担了许多忧愁,因此最后康熙也是破例给他封王。索额图和明珠二人行礼也可能因为出于对魏东亭品行的敬重。

还有就是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孩童时期的友谊是非常纯真的也是难以忘怀的。所以在魏东亭身上有皇帝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有引为腹心重用的最为信任的人,这种感情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还有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我们能看到是曹寅和纳兰容若的结合体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康熙对于曹家的宠幸和对于曹家的信任,这时候官阶往往就不能衡量行礼的标准。

综上所诉可知,魏东亭在朝廷上的地位是超然的,即使索相和明相见到他,也要客气的行礼。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幕,顺治皇帝在对众皇子学业测试中,针对玄烨对天道的回答,罚帝师也就是魏承谟半年俸禄,那半年的俸禄到底是多少呢?

品级俸禄对照表

我们先看一下清代品级和俸禄之间的关系,康熙到乾隆年间,每升最优质的大米价格在10多文钱(1两银子等于1000文)。根据《清会典》记载,当时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能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的记载:光绪十五年,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玉米、高粱、谷子三种粮食作为代表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换算下来,光绪年间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粮食。

魏承谟和玄烨

魏承谟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他的原型为范承谟,官位为帝师,二品大员,相当于年薪是155两。罚俸半年,相当于扣减了775两,换算为大米的话,相当于11625斤大米,按现在市价2元/斤计算,米价就是23250元,如果按照普通三口之家一个月50斤大米的消耗计算,整整够一个三口之家吃19年,这样看来这也是一笔巨款了。

那就是范承谟。范承谟就是著名的汉人议政大臣范文程的儿子。顺治9年(1652年),范承谟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予弘文院编修,后累迁至秘书院学士,做过浙江巡抚和福建总督,后来“三藩之乱”的时候,被耿精忠逼迫自缢。

人物情节

顺治9年(1652年),范承谟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予弘文院编修,后累迁至秘书院学士,做过浙江巡抚和福建总督,后来“三藩之乱”的时候,被耿精忠逼迫自缢。

陈廷敬基本上不用讲了,前段时期刚放过《一代名相陈廷敬》,庶吉士出身,是康熙唯一的汉人帝师。

在《康熙王朝》里魏承谟为生民立命,告鳌拜圈地。成为了鳌拜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此刻鳌拜势力日盛,康熙丧未亲政。

但是冲突已经爆发,鳌拜杀了一个康熙的侍卫,康熙反手就打了偷东西孝敬鳌拜的太监吴良辅(这个人物也被改过了,实际上是顺治的贴身太监,康熙元年就死了)。

孝庄为了平衡各方面关系,不至引发冲突,引火烧身。于是一面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一面与鳌拜达成协议,让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巡抚。

这样其实就是各退一步,一方面在帝师方面进行了妥协,另一方面也暗地里保护了魏承谟,并让魏承谟外放,在京外发展,以便给康熙作外援。

说起老师,首先入脑海的便是韩愈的那篇《师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一代明主康熙也不例外,康熙的那些老师可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魏承谟

汉人、正直、饱学名士。

作为帝师是很不容易的。皇家的孩子不能骂、更不能打,真是难为了魏师父,都是让自己的儿子代为惩罚,每次魏师父惩罚魏东亭的时候,心里应该也会有些许淡淡的无奈、心疼吧。

小康熙犯了错误,魏承谟惩罚的是魏东亭,小康熙说:“东亭可是你的儿子”。魏承谟说;“人在庙堂只有师生,没有父子。”

帝师是一条艰苦的路,也许魏承谟不太懂审时度势,得罪鳌拜、外放巡抚。

济世

满人、大明皇帝钦点的状元、通古今、博天地、品学兼优的饱学之士、名满天下的大儒、刚正不阿。受先帝之托,勤勤恳恳教导康熙。

刚开始由于是鳌拜为康熙选的老师,康熙不好好学习,济世便跪在先帝面前惩罚自己。实则与魏承谟用的是同一招,帝师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既要博古通今,更要懂得因材施教——拿的住自己的学生,更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护好自己的脑袋。

在得知康熙应试取得头甲第三名之后自请离开,济世说皇上今后应以天下为师,继往开来,创立万世帝业。老臣已经教不动了。

给皇上当师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君如伴虎。魏承谟、济世做帝师不怕死,因在他们心里若是死了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世清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傲气、骨气——轻生死,重清名。他们教康熙如何做一个饱学之士。

济世最终回家养老。

伍次友

关心政治、正直、为国计民生所虑。

康熙与之初识隐瞒了身份,以龙儿会师,想必伍次友也并非真的没有识破龙儿的身份。

汉赋九问、兰草八章康熙早就拜读,寻名来拜师。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不一定知心,知理知事不一定知史。”劝诫康熙要虚心学习。

分别之际,伍次友说:“从此以后,你我尽欢而散,天各一方,你今年虽只有十六岁,天资聪慧,龙体强健,皇权独掌,忠臣一心。为师斗胆展望大清未来,认为康熙皇帝有望成为中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皇上得天时而行仁政,有时间与雄心为天下人创造一代康熙盛世。”

伍次友作为老师这段话说的很好,既夸奖了自己的学生,又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学生成为前无古人的好君主,当时的康熙年轻、有抱负。老师的这番话确实也鼓舞了康熙。伍次友就像给了康熙一个目标,康熙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伍次友教给康熙的是放眼未来、如何做一个好帝王。

最好的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子傲气,不适合做官,但很适合做老师。

也许读书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做老师,享受桃李满天下的惬意~

孝庄太后

康熙最重要的老师,伍次友评价孝庄太后“数百年来最不凡的女人,将来必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火眼金睛什么都看的透透的”。

正如孝庄自己所言:“我可以成就皇帝,自己却做不了帝王。”伍次友也曾说“我只会评论皇帝,不会做皇帝。”

也不能说是他们成就了了康熙,但是康熙的帝王之路孝庄太后有不可估量的分量,孝庄太后是康熙很好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孝庄太后,康熙也会成长,但至少不会那么快成长。

在康熙每一次遇到危难之时,孝庄太后都能化险为夷。给康熙出谋划策、当主心骨。着实是康熙最好的导师。学生犯错的时候劝导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不听劝导,酿下大祸之后全力以赴的去解决问题。做为家长皆老师,孝庄做的很好,堪称楷模,值得好多为人师者去学习。

康熙的这些老师,皆是饱学之士、正直、为天下计。每一个都是在真心实意的教导康熙,真心的为康熙。遇见这样优秀的老师是莫大的幸运,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自然也不会是泛泛之辈。康熙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些老师们。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优秀的老师,校园里传道受业解惑的是老师,人生活路上指引方向的也是老师,遇见优秀的人便可以当作老师来学习。

老师也需要学习,一个老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的为人师,我们普通人则更加需要学习。

科幻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成长~

学习也亦是如此~

(均来自康熙王朝截图~)

以上就是关于索额图明珠罪臣,人生赢家魏东亭全部的内容,包括:索额图明珠罪臣,人生赢家魏东亭、魏东亭是总督,索相和明相为何要给他行礼、廷考顺治为什么罚魏承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44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