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乘以g等于多少

水的密度乘以g等于多少,第1张

水的容重就是1000kg/立方米。

容重就是密度,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一、水的容重是98kN/m3。公式是密度乘以g。

二、容重也称为重度。有两种理解:

1、指单位容积内物体的重量,常用于工程上指一立方的重量,如单位体积土体的重量。

2、表示物体因受地球引力而表现出的重力特性,对于均质流体,指作用在单位体积上的重力。其单位是:牛/立方米。

3、水是物理学上的标准物质,1克水是1毫升,1000克是1升。

4、水的重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水的重量,用公式表示γ=ρg,式中:γ-水的重度,国际单位N/立方米,ρ-水的密度,国际单位kg/立方米。

扩展资料:

1、水的密度在3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原因: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3、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O)2和(H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O)3的缔合分子存在。

4、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75kPa)时水分子多以(H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5、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

6、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饱和重度和浮重度转换公式: 有效重度=(土重力—土中固体颗粒体积×水的重度)/土总体积=饱和重度-水重度(水重度=10kN/m^3)。

饱和重度是指土孔隙中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重量,是土的饱和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它可通过土的其他物理指标(土粒相对密度、孔隙比等)计算确定。在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时,饱和重度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

地基中的应力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对地基的强度问题、刚度问题, 还是对地基的稳定性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基中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是地基应力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土体的自重应力为土体变形稳定后,因土体自重引起的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在地下水位面以下由土体的有效重度(等效重度)γe 计算。

严格地说,应是水的重度,单位体积的质量------Kg/m3,它与温度相关,当水在4℃时的重度为1000Kg/m3,当温度上升时,重度要下降。比重是某种物质重度与水的重度之比,它没有单位,如钢的重度为7850Kg/m3,则与水的重度比为785,即说它的比重为785。自己与自己相比,当然是1。

水的容重就是1000kg/立方米。

容重就是密度,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水的重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水的重量,用公式表示γ=ρg,式中:γ-水的重度,国际单位N/立方米,ρ-水的密度,国际单位kg/立方米。

水的起源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认识,各有各的道理,但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收集更多的客观证据,以揭开这个谜。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2%的面积被水覆盖。然而,地球上的水从哪儿来,却始终是未解之谜。

《自然》杂志载文称,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塔吉胥湖陨石和地球地幔岩石样品的同位素分析显示,水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此前预期的要晚很多。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驳了此前很多科学家所持有的“水是地球形成阶段时期由陨石表面的冰层转变而来”的说法。地球上水的起源和形成时间决定了地球演化的方向和生命起源的时间。对于地球上的水的来源,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外源说”和“内源说”两种说法。

以上就是关于水的密度乘以g等于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水的密度乘以g等于多少、饱和重度和浮重度的关系、水的比重是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42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