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汉语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第1张

含义同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的语音都有自己的优点。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简单、清楚、表达力强。

1.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无长短音区别,所有的韵母都可以延长,听起来感觉清脆、响亮。适于吟诵和演唱;

3 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四个声调的调值高音成分多,低音成分少,使语音清

4 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

5 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更强。

4 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

5 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更强。

4 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

5 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更强。

问题一:普通话怎么来的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

问题二:中国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主要通行于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则一般不说普通话,因为各地都有汉语方言,不依赖于普通话” 。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通行广东话,中国台湾地区在官方场合也使用普通话,但是口音与大陆的普通话略有差别。

普通话英文“Mandarin”来自葡萄牙语。现今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包括港澳):普通话;台湾:国语 ;新加坡:华语 ;学术界:现代通用汉语 。

简介

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之所以这样,主要由以下原因[3] :

一、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区的人都说普通话,况且其作为官话有一定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北方的汉族人虽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说少许普通话,因此为了稳定大局,新中国顺势就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苏对抗,为了避免国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新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来实现不同地区的新中国国民的沟通与交流,以举全国之力对抗外敌,而普通话有清代满族人两百多年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因此继续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历史沿革

商代

据记载当时均持中原雅音,直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所需,这也表示在很早以前人们都已经有了“雅音入市”共同的心愿。

隋代

最早能够找到的官方推广共同语政策在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

唐代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

事实上,根据中古音韵所拟的唐诗读音,便与今日的粤语极为相近,指粤语为唐代正音并不为过。

――参见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4] 之附录《唐诗拟音举例》,中华书局,1956。

宋代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而在北宋亡国后,南宋时代的刘渊又基于《广韵》著《平水韵》。

元代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

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是大都人,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大都话的面貌。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北京话,因此,大都话成为近代普通话开始形成的最原始基础。

明代

元代将近百年的统治使得传统的 的礼乐风俗、语言文化发生巨>>

问题三:普通话是怎么来的,最先是哪里的方言呢?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问题四:普通话一词从哪来的?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当初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人对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有以下解释: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和封建统治者通行的官话不同。我们推广的普通话,是让群众在学好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掌握而用来的交流工具。在旧社会,一些官僚拿他们定下的官话,作为“特权的语言”,凌驾于群众的语言之上,要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统治教育,认可他们的官僚制度。这个时代不会再来了。我们新中国的干部,南下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普通话只用于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众说自己的语言!

问题五:普通话怎么演变来的 普通话是最基本的,其余的口音,方言才是演变来得

问题六:"国语"是怎么来的 中国有很多方言,方言之间分歧严重,从春秋战国时起,在正式交际场合形成一种大家都要遵循的共同语,以都城的方言为准。到了明代,出现“官话”这个名词,到了宣统元年,清 正式提出把“官话”改为“国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肯定了“国语”这个名称。新中国成立后,变“国语”为“普通话”。

问题七:普通话是怎么来的?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望采纳谢谢。

问题八:英文中“mandarin”(普通话)一词,是怎么来的? mandarin这个字,是“满大人”的音译,也就是说它是从中文音译过来的。也称为借词输出现象。

英文中有不少从中国出口的字。这些字对于英文来说是“借字”,对于中文来说,是“输出的借字”。先从tea这个字说起。

种茶和喝茶本来是中国人的“专利”,由于对外贸易的缘故,茶这个东西传遍了全世界,同时,汉语的名词“茶”也跟着走向世界。“茶”对于外国语来说是“借词”,而在汉语则是“输出的借词”。

“茶”这个字在英语中念tea,在俄语中念чай。英语tea是汉语闽方音“茶”的音译,俄语чай是汉语北方话“茶叶”的音译。两种音译词反映了中国出口茶的两条道路;从陆路向中亚、东亚出口的念作чай,从海路向南亚、欧洲出口的念作tea。出口的“茶”已经完全进入了外国语的词汇中,外国人甚至还可以用它来另造新字,比如“茶壶”在英语中是teapot,在俄语是чайник。

中国出口的词可不算少,在英语里大家熟知的就有kowtow(叩头)、sampan(舢板)、tofu(豆腐)、kung fu(功夫)等等。英国人管中国的达官贵人叫manda-rin,其实就是“满大人”的音译 。这个词到了英国和美国以后,意义还增多了,“北京方言,普通话”,“中国广柑”都可以叫mandarin(普通话还可以叫做Putonghua,是这三个字完全音译过来的)。尤其奇怪的是,把“中国马褂”也叫作mandarin,竟然引得英国妇女管她们的晚礼服外套也叫mandarin coat了。

问题九:普通话是怎么产生的? 要说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广义来说,从有朝代开始就有了普通话,那时的普通话叫官话,适用人群不广,主要是一些官吏、商人和一些长期流浪各地(即现在小说里所谓的江湖人士)为了对付各地语言发音差异便于沟通才使用的。那时的官话大多以名个朝代的都城地区的语言发音标准为官话发音基础,有时也带点皇帝老家的口音掺和。 明清两代因为都是以北京为都城,所以官话基本上接近北京话,这就为现代的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各地兴办新学,为了统一各地语言标准,当时 的语言工作者要求各地高校必须以普通话授课,至此,普通话开始广泛传播。而“普通话”这个词开始替代“官话”也开始出现,成为一种广泛、大众化语言的代名词。 讲一段趣事,武汉朋友大概很多人听过。 当年黎元洪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在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时,因那时普通话的发音依据还没有完全确定,所以会议决定投票解决到底以哪种方言为普通话发音标准,因黎元洪是武 ,又位居大总统之极位,会上便极力宣传以武汉话为普通话发音依据,结果到到投票结果公布后,北京话仅以一两票之差险胜普通话成为普通话发音准绳。到现在还有很多武汉老人把这事传为笑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名词及其定义被沿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发音进行完善和修订,成为今天通行的普通话。 多说一句:现在台湾、香港、澳门所使用的普通话更接近民国时候的普通话标准。 退守台湾后,在台湾大力推行普通话,使当地方言使用范围大缩小,特别禁止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日语,从而大规范了语言的标准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台湾人都能够说很好的普通话的原因。至于香港、澳门的普通话都是民国时候和抗日时期全国各地避难而推广到那里的。

采纳哦

问题十:中国有多少中方言,普通话又是怎么来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写的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1月18日出版发行。全书分概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7编,收入129种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每种语言有5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

可能许多人都会感到奇怪,中国有56个民族,为什么会有129种语言?《中国的语言》在概论的第二章,关于中国的语言识别问题,对这个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也就是中国有一些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中国的语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种,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 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如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1.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语、侗语、傣语、布依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藏缅语族――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珞巴语、土家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载瓦语、阿昌语等。苗瑶语族――苗语、布努语、勉语、畲语等。2.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图瓦语、西部裕固语。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满―通古斯语族――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3.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崩龙语、布朗语。4.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排湾语、布嫩语、阿眉斯语等。5.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塔吉克语。斯拉夫语族――绩罗斯语。此外还有朝鲜语和京语,它们究竟属于哪个语系,现在还不清楚。

嗯,在具体说 就可能10里一方言啦,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更是不计其数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抗日的时候我们的无线电总是被Riban人破解,导致我们没有失去很多先机。后来找了一个浙江当地山里的一个村子里的人来传播消息,结果他们传播的时候就是Riban鬼子当面听着都听不懂。这样传播虽然慢一些,但是很安全。即便是被Riben人抓去也拷问不出来什么,因为他们说的方言只要那个村子里的人才能听懂。

至于普通话吗,详见百度百科:普通话baikebaidu/view/4591#3

普通话的由来是: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标准口音:

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e)”说成“han”,把“蝴蝶(hudie)”说成“hudiěr”,把“告诉(gaosu)”说成“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e”、也有人念成 “qǐnlüe”;“附近”一词,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另外,北京话儿化音很多,如:地—地儿 ,字—字儿 ,天桥—天桥儿 。等等,很多很多,普通话吸收了一部分,但由于北京话儿化音过多,也不能全部吸收。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普通话与汉语有联系,普通话是汉语的一种语音。但是不能说普通话就是(等于)汉语,二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二者是从属关系。

一、汉语

汉语是从语言的角度给予的命名。它包括汉语的口语语音与书面文字。例如联合国把汉语指定为联合国官方通用的六种语言之一。即英语、俄语、汉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即在联合国会议上可已使用的汉语语音和汉字。由此可知,汉语是一种语言,而普通话不能用语言来定义。

二、普通话

普通话是从语音的角度给予的命名。因此普通话不包括文字。与普通话对应的是方言。这两种语音都属于中文的范畴,也都属于汉语的范畴。也正因为这一点。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宣传中,一直在强调“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普通话强调的是语音,而非文字、同样的文字,普通话的读音与方言的读音有可能不一样,但是写出来的汉字基本上是相同的(当然方言词汇不在此列)。例如,“人民”的发音:普通话读作“rén mín”山西方言可能就读成了“réng míng”; 男女的发音:普通话读作“nán nǚ”,江浙一带的方言可能读成了“lán lǚ”。由此可见,普通话针对的是语音,它与方言相对。普通话只是汉语是一种语音,汉语里还包括方言、古汉语音韵和文字,其中文字又涵盖了简化字和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古文字(如甲骨文、篆字、金文等)。

三、中文

再多说一点儿,中文与汉语也有区别,汉语只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汉语里不包含中国其他民族的语音和文字。但是中文是中国语音和文字,它既包括汉语,也涵盖了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和语音。同时还要知道普通话除了是汉民族的通用语外,普通话还是全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通用语。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扩展资料:

朱文熊提出"普通话"这一说法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当时人们称各省普遍通用之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本意为颜色混杂、不纯粹,"蓝青官话"是指夹杂了各地方言的北京话。

因为这种话多是在官场使用,所以称为"官话"。后来,大家都开始说这种人人都明白的话了,使用这种话已经不再仅限于"官"了,

民国初年就出现了"国语"一词,"国语"代替了"官话"。较之"官话","国语"有了"民"的味道。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行文字改革时,语言专家对"普通话"这一词的使用进行过严肃的科学论证,称"官话"显然是不可以的;称"国语"也是不妥的。

因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汉语,还不能称普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为"国语"。直接使用"普遍通行的汉语"又嫌音节过长,于是才采用了节缩的方式,称之为"普通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以上就是关于汉语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汉语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普通话怎么来的、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930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