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第1张

1 亚洲-欧洲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 亚洲-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 亚洲-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4 亚洲-大洋洲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 欧洲-非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6 欧洲-北美洲分界:丹麦海峡

7 北美洲-南美洲分界: 巴拿马运河

8 南美洲-南极洲分界: 德雷克海峡

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由于亚洲和欧洲地处同一块大陆(亚欧大陆),所以两洲的分界线就比较复杂。

亚欧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000多公里,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山脉自北至南分为极地、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北、中、南乌拉尔山5段。平均海拔500~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山的最高峰。

山脉的宽度为40~150公里。中段低平,是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乌拉尔山脉两边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以上就是关于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全部的内容,包括: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96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