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四类土质怎么分类

建筑四类土质怎么分类,第1张

一类土指砂、腐殖土等;

二类土指黄土类、软盐渍土和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

一、二类土的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

三类土指粘土或冰粘土、重壤土、粗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土的坚固系数为0.81--1.0,须用尖锹并同镐开挖。

四类土指硬粘上、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冰碛粘土、泥板岩等,上的坚固系数达1.0~1.5,土的开挖须用尖锹、镐和撬棍同时进行。

不是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火山地貌

特点:1流水地貌:冲积扇是流水地貌的典型特征。2黄土地貌:由细小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3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4风成地貌:受到风力的影响。5火山地貌:由火山作用形成,多有火山分布。

1、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含量、腐殖质含量、浅色矿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等)含量、暗色矿物(如氧化铁、黑云母、氧化锰等)含量紧密相关,因此,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也是判断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的重要依据。

2、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黏土的可塑下限含水率低于16%,适耕的含水量范围小,宜耕期短;砂性土可塑下限值高达23%左右,宜耕的含水量范围大,宜耕期长;壤土则居于二者之间。

3、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土壤质地的好坏关系着土壤肥力高低,含氧量的多少。如梅花、梧桐、核挑等植物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应栽植在深厚、肥沃和疏松的土壤上。如油松、马尾松等,可在土质稍差的地点种植。当然,耐癖薄的植物种在肥沃的土壤上则长得更好。

一 看土壤颜色。

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 看土壤适耕性。

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三 看土层深浅。

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

四 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 看土壤保水能力。

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 看保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

七 看水质。

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 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 看动物。

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

十 看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中国的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1、黑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2、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3、黄绵土

又称黄土性土壤,广布于黄河中游丘陵地区。土壤色泽与母质层极相近,质地均匀,疏松多孔,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低,仅05%,矿质养分丰富。

扩展资料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

分为以下几种:

(1)砂土:粒径不大于2mm的砂类土,包括淤泥、轻粘土。

(2)粘土:亚粘土、粘土、黄土、包括土状风化。

(3)砂砾: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指重量比,下

同)小于或等于50%,包括礓石、粘土及粒状风化。

(4)砾石: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大于50%,有时还包括粒径20mm~200mm的碎石、卵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5)卵石:粒径20mm~20mm的碎石、卵石含量大于10%,有时还包括块石、漂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6)软石:各种松软、胶结不紧、节理较多的岩石及较坚硬的块石土、漂石土。

(7)次坚石一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500mm、含量大于10%的较坚硬的块石、漂石。

(8)坚石:坚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1 000mm、含量大于10%的坚硬的块石、漂石。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1、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具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方便,不易板结开裂和春季升温快的特点。但保水保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水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

2、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土质细密,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栽培蔬菜的成熟期较晚:保水保肥力强,但排水不良,浇水后易干裂,不便耕作;播种后缓苗比较困难,植株根部吸收难度大,发育比较迟缓。这类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丰产潜力。

3、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较慢,保水保肥较好,土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有机质和天然养分较为丰富,是一般蔬菜较为适宜的土壤。

扩展资料

砂质土土壤砂性大,土质松散,粗粒多,毛管性能差,肥水易流失,其潜在养分含量低。这类土壤宜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或种绿肥适时翻压培肥地力,逐步改善土壤性状。追施肥料应注意:应施速效性肥料,便于作物快速吸收,避免雨后或冲施后肥料流失宜“少食多餐”。

适当增加施肥次数,这样既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又可减少流失;采用沟施或穴施等集中施肥法;四是掺土施肥法,既可保全养分,还有改土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建筑四类土质怎么分类全部的内容,包括:建筑四类土质怎么分类、土质是地貌么、土质怎么辨认好坏 土质辨认好坏的方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95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