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第1张

概念: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个性具有下列特性:

一、个性的倾向性

个体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合力,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形成了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

二、个性的复杂性

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觉察得很明显,如热情、健谈、直爽、脾气急躁等;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连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

三、个性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是同卵双生子甚至连体婴儿长大成人,也同样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特性。

四、个性的积极性

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个性与共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体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普遍联系与具体联系、运动与具体事物的运动、辩证矛盾与具体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等等,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联系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个性心理特征之间、心理过程中个性心理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例如,感知的发展是记忆发展的前提,而记忆的发展又影响着感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建立在感知基础上,同时,思维的发展使感知得到改造、完善,并获得概括的性质。

(二)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有顺序、有规律、按照一定的模式向前发展的。不论是总的心理发展还是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细、由分化到综合、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例如,记忆总是从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向有意记忆、意义记忆发展,情感总是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既没有一个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的终点。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各个相邻阶段是相互联系逐渐过渡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因而前一阶段往往包含了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往往残留着前一阶段的一些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四)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心理活动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当某些代表新质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新质就会代替旧质而跃居优势地位,量变也就引起质变,新的阶段也就开始形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的发展由一个个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某一发展阶段具有该阶段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以思维发展为例,童年期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青年初期不仅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更高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大学阶段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由于环境、教育、文化等的不同,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各个成分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存在着差异。有的发展较快,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即已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发展较慢,到较晚年龄阶段才达到成熟水平。例如,感知在童年期、少年期就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思维却要到青年期才得到充分发展。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同一心理过程中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亦各不相同。例如,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有的很大程度上还处在经验型思维阶段。去看看:个性心理有什么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方面的特征。

(一)整体性

个体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

个性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一个正常的人总能够及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矛盾,调整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保持和谐一致。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无序状态,出现人格分裂。其次,个性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个性是由各个紧密联系的成分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统一整体。构成个性的各种成分中,有的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个性的基本特征。有的是次要的,起辅助作用。最后,个性的整体性还表观在只有从整体出发,在和其他个性特征的联系中,才能认识个别特征,使其具有确定的意义。由此可见,正常人的心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独特性和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个性组合结构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同是沉默寡言的特征,有的人冷眼看世界,不是知己不与谈;有的人胸无点墨,故作高深。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由于受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个体之间具有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例如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全世界的华人具有不少相同的个性特征。因此,个性是差异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个性特征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之中,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例如,一个人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得冷静、理智、处事有分寸。体现了“自制”的性格特征,偶尔表现出的冒失、轻率,则不是他的人格特征。由于个性的稳定性,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个性特征推测其成人的人格特征。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个性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大改变、丧偶、迁居异地等,往往会使一个人的个性发生较大的甚至彻底的改变。

(四)社会性和生物性

个性从其形成和表现的形式上看,既受社会历史的制约,又受个人生理特征的影响。例如,在一定的社会中,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的人们在某些共同的生活条件下生活,逐渐掌握了这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形成某些共同的人格特点。但是个体的遗传和生物特性是个性形成的自然基础,影响着个性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个性特点形成的难易。例如,一个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而不平衡型的人,就比较容易形成勇敢、刚毅的人格特点;而要形成细致、体贴的人格特点就比较困难。相反,一个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就比较容易形成细致、体贴的人格特点;而要形成勇敢、刚毅的人格特点就比较困难。所以个性是先天自然素质和社会环境的相互选择、相互渗透的产物。

个性心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

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构成。

个体的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者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某种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指脾气、秉性或性情)、性格。

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

气质:秉性是内在的个性本性,主要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例如:性格温和、热情、奔放、对人忠诚、疾恶如仇、礼让关怀;行动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谈吐幽默等等。

个性类型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3、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划分,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

4、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因素有很多,据科学抽样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时期是青年时期,自古英雄出少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对象是父母。

百度百科-个性心理

两者区别如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属于认识过程;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是情感过程的表露;决心、毅力、目的性、自制力等体现了意志。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表现了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动力系统,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组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除了其区别之外,每一个人的每一种心理过程都带有个人的独特特性,每一个人的个性又都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二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

3、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扩展资料

个性的类型: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3、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划分,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

4、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

影响个性的原因:性别、民族、出生环境、童年及青年生活环境、成年生活环境、父母、朋友。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因素有很多,据科学抽样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时期是青年时期,自古英雄出少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对象是父母。

以上就是关于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个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有哪些、个性的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88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