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乡约是如何演变的

古代中国乡约是如何演变的,第1张

1 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1) 制订: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

(2) 管理:由自治到官府管理

(3) 宗旨:由邻里之间相互劝诫、“礼俗相交”到宣讲圣谕,约束官员与士绅

2 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

(1) 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2) 士绅发挥较大作用

(3) 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

(4) 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

(5) 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

(6) 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

(7) 儒家伦理(理学/心学)不断渗入乡村治理

(8) 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乡约是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了追求人与人之间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样的理想境界,发展出这种乡治理论。乡约是自治的一种体现。由乡民自动、自发地制订规约,处理众人生活中面临的治安、经济、社会、教育、礼俗等问题。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是陕西蓝田吕大钧(1031—1082)制定的《吕氏乡约》。制定者的目的,是使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它是由人民主动起草的成文法则。乡约采取自愿原则,“其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组织上,每约有“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直月一人,同约中不以高下、依长少轮次为之,一月一更,主约中杂事”。同约人, “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然而,“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①萧公权推崇“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乡约读音:xiāng yuē

词语释义: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

2明清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注释:

县官:

1县的长官;县的官吏。

2朝廷;官府。

3古时天子之别称。

任命:

1承命,接受命令。

2指下命令任用。

3谓听任命运的支配。

扩展:

■ 乡组词

乡土、雪乡、桐乡、故乡、乡愁、回乡偶书、望乡、乡村、西乡、家乡、内乡、乡约、乡巴佬、上山下乡、南乡子、东乡、乡试、鱼米之乡、衣锦还乡、水乡、乡镇、乡下人、乡愿、柏乡、温柔乡、东乡族、老乡、背井离乡、入乡随俗、乡镇企业、望乡台、他乡遇故知、同乡会、异乡、城乡、乡音、理想乡、回乡、返乡、乡野

因为《乡约》改成CCTV-17(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播出了,所以央视7套没有了。

《乡约》是央视目前唯一一档相亲交友类大型户外访谈节目,由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肖东坡主持。节目走进地方,为主嘉宾选择三位高匹配度的众嘉宾现场说媒,通过嘉宾自我介绍、相互了解、观众出谋划策、第一轮淘汰、主嘉宾自述、三人最终选择的节目规则,最终决定嘉宾是否能够牵手。

《乡约》获得“中国最具商业投资价值电视栏目”、“电视民生栏目社会影响十强”、“全国最具社会影响力栏目”、“2015两岸四地品牌栏目四小龙”、“2015影响中国传媒十大品牌栏目”等称号。

扩展资料:

节目定位:

1、风格定位:真实的乡村喜剧,直播的快乐访谈

节目追求轻喜剧风格,以访谈、互动、表演、模拟、展示等表现手法,加以主持人诙谐幽默的主持和现场机智灵敏的反应,为节目营造一种轻松快乐、欢庆祥和的婚恋氛围。

2、形态定位:舞台上的真人秀,家门口的真相亲

节目走进地方,主持人和嘉宾拉家常,与现场观众话沧桑,为平民百姓提供一个话语平台,接地气、草根性,平民化,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的乡土情怀。

以真相亲、真服务作为节目的制作理念,节目嘉宾婚恋诉求真实,基本信息准确,栏目选择嘉宾注重他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以提高嘉宾牵手的成功率,同时为出场嘉宾在栏目官网、官微和专业婚恋网站提供后续的婚恋服务。

3、内容定位:展示当代青年婚恋生活观念搭建城乡男女相识交友平台

以男女青年相识交友为载体,从嘉宾的人生体验和现实诉求中提炼话题,通过现场嘉宾、嘉宾的父母亲朋和现场观众对话题的讨论,反映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水土上典型人物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展示普通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中国乡约是如何演变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中国乡约是如何演变的、什么是明代的乡约制度、乡约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74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