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有哪些自然天敌

蚂蚱有哪些自然天敌,第1张

蛙和鸟两大类。

由于蛙类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是蝗虫最主要的天敌。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蛙类的生存场所。据统计,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达266只。

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这几天,关于蝗虫的消息可以说真的不少,主要这波“蝗灾”可以说算是世界性的灾难之一,从非洲到亚洲是路过了过个国家,并且还跨过了海洋区域。而根据2月22日科学报告指出,如今位于中东地区蝗虫的灾难还在发生,所以说虽然我们看到印度等地已经完全控制了,但是还有很多国家是在蝗灾之中。

根据专家们表示,这次的蝗灾的主力军是沙漠蝗虫,同时它的影响也是蝗虫之中影响多,波及范围大的物种之一,沙漠蝗虫是典型的独居型昆虫,一旦条件形成才会成群结队,那影响会成倍增长。根据科学报告指出,这批蝗虫就是在东非地区遭遇暴雨之后孕育的,随后的干旱迫使这些昆虫小范围聚集,同时在一个优质的气候条件之下,导致它们产生更大的群集行为。

而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预计随着这批沙漠蝗虫的幼虫逐渐长成,第二批蝗虫的爆发将在今年的四月出现,之后的数量可能是现在的600倍,所以蝗虫的治理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那大家的提问也来了,蝗虫最怕什么?为什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三类可能是少不了的。

蝗虫最怕之一——气候,为什么?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气候是导致这次蝗虫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气候都差劲了,它如何繁殖,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并且这次我们也看到了,蝗虫从非洲到亚洲地区,就算是到了印度地区,也没有进入到我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在哪里,一座大山让这群“蝗虫”无法进行翻越,同时最为主要的就是这座大山的气候条件不允许,只要他们想过来,这条路是其中之一,很明显蝗虫属于生物,也不可能意外的冒险去爬山被“冻死”吧。

第二个就是,我国本身的天气也比较寒冷,最近虽然没有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但是还是又弱冷空气活动,所以就算是蝗虫到达了边界地区,看到这么寒冷的天气也不会过来,只会找一些比较温暖的地区生存,这样也有利于它的繁殖,这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当然说道这里,我们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蝗虫怕气候,地球大部分的生命体都是害怕气候变化的,这个可能没有什么争议的。

蝗虫最怕之二——鸡、鸭、鹅,为什么?

鸡、鸭、鹅可以说是蝗虫自然界之中的“天敌”,这算得上是一种天生的天敌。在历史上,我国也具有“养鸡斗蝗”的纪录。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在2012年的时候,农业部发动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十个地区进行牧鸡治蝗,全国有125万农牧户出动了近300万只鸡,对1400多万亩草原蝗虫进行了治理,共减少牧草直接经济损失127亿元,户均减灾1万多元,户均增收近6500元。

所以说,鸡、鸭、鹅是蝗虫最怕的,这是最为直接的“天敌”,当然很多人看到“养鸡斗蝗”的纪录报告,不少的人也想起了,我们以前治理蝗虫的技术真的是一流,真的是“纯天然无污染”,带来的价值效应还高。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实现的,毕竟鸡、鸭、鹅要达到一个大规模才能够将蝗虫治理更快。

蝗虫最怕之三——人类,为什么?

当然,对于人类来说,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全球不少地区还真的有吃的,不然也不会给予这种高价值,例如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

所以说这是文明世界的一种美食吧。当然这个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蝗虫可以食用,大家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看就行。如果人类去食用这些蝗虫的话,当然数量也是有限的。如果这次印度说的4000亿蝗虫可以食用的话,就算是我们人类可以捕捉,估计也吞不下这么多。

所以说,我们可以说也是“蝗虫”最害怕的,但是真的这个蝗虫可以食用的话,也是能力有限吧,4000亿蝗虫能吃到自己“TU”吧。

这就是我给大家说明最害怕的三类。当然最有影响力的可能就是气候带来的影响,可以分分钟消灭,但是对于蝗虫来说,也不那么容易被灭掉,因为它们也是随着气候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作者:冷眼

以上就是关于蚂蚱有哪些自然天敌全部的内容,包括:蚂蚱有哪些自然天敌、蝗虫最怕什么 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72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