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楞严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吗

华严经,楞严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吗,第1张

三藏十二部经是所有佛经的总称。也可以说是所有佛经的一种分类方法。我下的〈〈中文大藏经〉〉,怕是有几亿的文字,也不能说包含了全部的三藏十二部经。华严经(50来万字吧)和楞严经(78万字)只是其中两部比较重要的经典,当年宣化上人等大德称<<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三部经为“经中之王”,如果有机缘,楼主不要错过,可找来读一读,绝对受益匪浅。 附以下的百度百科的资料。 三藏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

华严经》全名《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saka-sūtra)乘佛教修重要经典乘诸宗奉宣讲圆满顿教经王据称释迦牟尼佛道禅定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乘菩萨解释尽界所宣讲认佛教完整世界观介绍 华严宗旨--《广佛华严经》系‘喻’并举‘理智’兼备名称经要旨都包含题目即包含义;即轨范义;广即周遍义即界体用广边故称广佛即证入广尽界者;华即万德圆备体行譬喻;严即演位万行严饰佛深义佛华严 经缘起理实界宗说菩萨菩提修诸行顿入佛显示性含摄量、缘起尽、空行愿等相涉相入、碍尽理境及佛寥廓碍、庄严比胜境 历史渊源--关于本经梵文版本自古即各种传说据藏《华严经传记》卷载龙树菩萨完所已知佛经认释迦牟尼佛所说并圆满龙王邀请龙宫阅读海龙所收藏佛经龙树菩萨于龙宫见《华严经》由认识释迦牟尼佛确实具比圆满智慧本与本数量巨、涵义深奥非般世间所能理解于本《华严经》龙宫带并使世间流通即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华严经》实际流传经本本略本唐译八十华严四万五千偈 同语言版本--术界般认《华严经》印度散经典形式存并没集结完整经卷约公元2~4世纪叶间华严系经典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印度传播西域区合本《华严经》 本经梵文本目前发现相于《十品》《十经》相于《入界品》《树严经》两本经印度独立传播;尼泊尔归入乘佛教九;单译本 《华严经》三汉译本: 六十华严: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卷称《旧华严》、《晋经》收于藏第九册 八十华严:唐代于阗(新疆)实叉难陀译八十卷称《新华严》、《唐经》收于藏第十册总七处九三十九品译本品目完备文笔流畅受欢迎 四十华严:唐代般若译四十卷全称《广佛华严经入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该经《入界品》全译本贞元十二译故称《贞元经》收于藏第十册 藏文丹珠尔亦《华严经》共45品前44品相于八十华严前49品品相于《入界品》其经文原本自西域于阗胜友、智军译遍照校其内容与汉文本颇入 藏传佛教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受高度重视 七处九--八十华严三十九品、七处九说七处包括三处、宫四处即 1)菩提道场():第六品(世主妙严品);2)普光明殿():第二六品(名号品)、第七十品(十定品)、第八品(离世间品);3)忉利宫:第三六品(升忉利宫品);4)夜摩宫:第四四品(升夜摩宫); 5)兜率宫:第五三品(升兜率宫品);6)化宫:第六品(十品);7)重阁讲堂(即逝林):第九品(入界品) 五周--《华严经》四部解释五周:、所信第所讲名卢舍佛德及其普庄严童行即修行者所信佛二、差别第二至第六所讲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五十阶位差别第七佛思议品、十身相海品、随光明品明差别即差别三、平等第七普贤行品明平等现品名平等故称平等四、行第八离世间品说初说五十阶位说八相道行行故曰行五、证入第九入界品所说先明佛已经自证入明善财童证入界称证入 四结构--整部华严七处九、三十九品信、解、行、证四部:、信即初所信周;二、解即第二至第六差别周及第七平等周;三、行即第八行周;四证即第九证入周 菩萨道--乘菩萨行者初发菩提修行圆满佛阶位《华严经》列五十二等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等觉、妙觉 十信:1)信、2)念、3)精进、4)慧、5)定、6)退、7)护、8)向、9)戒、10)愿 十住:1)发住、2)治住、3)修行住、4)贵住、5)便具足住、6)住、7)退住、8)童真住、9)王住、10)灌顶住 十行:1)欢喜行、2)饶益行、3)嗔恚行、4)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著行、8)尊重行、9)善行、10)真实行 十向:1)救护切众离众相向、2)坏向、3)等切佛向、4)至切处向、5)尽功德藏向、6)随顺平等善根向、7)随顺等观切众向、8)真相向、9)缚著解脱向、10)界量向 十:1)欢喜、2)离垢、3)发光、4)焰慧、5)难胜、6)现前、7)远行、8)、9)善慧、10)云 五十三参--《华严经》内容用境、行、三字概括:境指毗卢遮佛所居重重尽华藏世界;行善财童例说明修华严者要获取菩提努力修证;指菩萨修行者根据努力程度达十位 《入界品》记载善财童发阿耨罗三藐三菩提知菩萨云何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庄严幢沙罗林发第南逰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故事五十三位善知识:1)德云比丘;2)海云比丘;3)善住比丘;4)弥伽者;5)解脱者;6)海幢比丘;7)休舍优婆夷;8)毗目瞿沙仙;9)胜热婆罗门;10)慈行童;11)善见比丘;12)自主童;13)具足优婆夷;14)明智居士;15)宝髻者;16)普眼者;17)厌足王;18)光王;19)优婆夷;20)遍行外道;21)鬻香者;22)婆施罗船师;23)胜者;24)狮频申比丘尼;25)婆须蜜;26)鞞瑟胝罗居士;27)观自菩萨;28)趣菩萨;29)神;30)安住神;31)婆珊婆演底夜神;32)普德净光夜神;33)喜目观察众夜神;34)普救众妙德夜神;35)寂静音海夜神;36)守护切城夜神;37)敷切树华夜神;38)愿精进力救护切众夜神;39)妙德圆满夜神;40)瞿波释种;41)摩耶佛母;42)主光;43)遍友童师;44)善知众艺菩萨字智童;45)贤胜优婆夷;46)坚固解脱者;47)妙月者;48)胜军者;49)寂静婆罗门;50)德童;51)弥勒菩萨摩诃萨;52)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53)普贤菩萨摩诃萨 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善财童终于修行圆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身充满切世界刹等行等觉等神通等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畏等佛所住等慈悲等思议解脱自悉皆同等 华严三昧--甚深禅定名称明真界、尽缘起理修六度四摄、庄严佛行普贤菩萨行入觉华严三昧六十华严三十七曰:普贤菩萨受三昧其三昧名佛华严若华严三昧谓已经佛《量寿经》诗句证:佛华严三昧宣畅切经典净影《量寿经疏》说:华严说彼三昧统摄界切佛悉入其《华严经》第十二品贤首菩萨偈曰:严净思议刹供养切诸;放光明边度脱众亦限;智慧自思议说言辞碍;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便神通等;切皆自佛华严三昧力 重要注本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 著《十经论》 李通玄《华严经论》 《金狮章》--全称《华严金狮章》华严宗三祖藏贤首师向武则解释《华严经》讲记比喻巧妙深入浅结构严谨言简意赅令武则茅塞顿赞赏章采用十代表圆满华严结构共十部:名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相五说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菩提十入涅盘解《华严经》简易入门书

佛教在中国已逾两千年了,经书就有几百种类,有古老的真经,也有古代至现代高僧的著作:心经260字;吉祥经297字;八大人觉经370字;大悲咒(观音语)415字;盂兰盆经(离苦)1000字;弥陀经(信愿)1800字;金刚经(获智慧)5000字;六祖坛经(顿悟)12000字;园觉经(修行)13000字;地藏经(孝亲尊师)17000字;楞严经(开悟)60000字;梵刚经(戒律)62000字;华严经(宇宙观)360万字;杂阿含经50卷…-湖南江畔居仕

《法华经》七万八千字左右。《愣严经》七万六千字左右。《华严经》六十九万九千字左右。

佛经(大藏经)是记载佛语和佛陀教法的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继承其传教事业,以集体忆诵和讨论的方法收集整理他的言论,经过四次结集形成。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日文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等。但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华严经,楞严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华严经,楞严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吗、华严经简介、全部佛经总共有多少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50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