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上《冰花》教后反思

语文一上《冰花》教后反思,第1张

一、《冰花》教后反思

冰花》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本课生动的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说到底是一种爱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他人,前提是一样的,那就是,只有发现、感受到这一切的美好,才能由衷地去热爱,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试图用美丽的情怀去诠释爱的教育。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充满了童真童趣,语意明白,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一、重点词语,复习导入。

我从冰花的多,冰花的样子美的词语中选择了“一朵朵、一束束、宽大、柔嫩、丰满、晶亮、洁白、漂亮。”三组词。通过逐层出事的方式复习导入。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上节课所教的内容进行了回顾,还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是指冰初结时所凝成的细碎片块,形状如花。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学生的眼中经过想象和联想,它却显得美丽异常。第四次上课讲到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先指名学生读,读后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可毕竟是一年级孩子,他们还体会不出,于是我对“惊奇”这个词稍加解释,并引导学生:“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文中的小童感到惊奇时的口气和动作和我们平时一样吗请边读边表演给大家看。”当学生喊得不到位,我就做了示范。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孩子们对冰花的形态有了大致了解,在学习课文后,我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都沉浸在北国风光的意境中,朗读起课文来,感情自然很投入。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打火俄石”。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冰花》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第二自然段“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这里写出了冰花的姿态不仅美而且多,有大的,有小的,有花一样的,也有树叶一样的,还有小草一样的,有聚在一起的,也有单个的,这么美丽的冰花,难怪在小童眼里是那么的“漂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也尝试着在发展练习时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学完第二自然段,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还像()。”的句式并配上了三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冰花像美丽的孔雀,像可爱的蝴蝶,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由于时间的原因,课上未能让学生尽情地说出他们心中的冰花样子。我就说:“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心中的冰花肯定还有很多美丽的样子,那么课后再告诉老师吧!”学生马上停止了发言,这样做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让第二课时预设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当下课铃一响,学生纷纷围在我身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心中的冰花形态。他们有的说冰花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像学校里小朋友的教室,还像马路边的高楼大厦。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有的说冰花像漂亮的妈妈,像慈祥的奶奶,还像尊敬的老师。学生的回答真是太丰富多彩了!好些真的连我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

二、《冰花》教后反思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

1、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例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 “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接着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2、抓住重点句体会冰花的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 ),还像(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冰花像白白的荷花,像红红的月季花,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有的说冰花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像美丽的孔雀……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材的有利因素和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硕果。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玻璃毛糙,有的玻璃干净得一尘不染,有的玻璃上面有很多污垢。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不均匀了,有的地方水蒸气多些,冰结得厚些,有的地方水蒸气少些,冰就结得薄些。在冰结得薄的地方,遇到一点点的热气和压力,又会熔化。就像人们画画,颜料多用,颜色就深;颜料少用,颜色就浅;不上颜料的地方,就是画纸本来的颜色。

就这样,玻璃窗上各种各样的美丽冰花就“画”出来了。又因为水是有表面张力的,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种互相的拉力,它们有向水的中心团聚的倾向,荷叶上的漂亮的露珠就是这样形成的。而在玻璃窗这个平面上,一团一团的水分子也各自向自己的中心“使力”,这样用力的结果,就出现了各种非常规整漂亮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并不一定是五角或六角的,还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图案。但不管是什么图案,一定非常规整,非常美丽。

由於冬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室内比较暖和,而室外非常寒冷。当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时,就会在玻璃上的尘埃周围结成冰晶。最初,这些冰晶也像雪花一样,呈六角形;然后逐渐扩大向四周发展,形成冰窗花。冰窗花的形状与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玻璃的光滑程度有关。如果室内湿度大,温度偏低,水汽结晶快,窗上的图案清晰,就容易形成树枝形状的冰窗花;反之则容易形成碎片状、扇状的;玻璃面粗糙或者尘埃多的地方,冰窗花的图案就会厚一些;玻璃面光滑,冰花图案就会薄一些。因此,就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冰花的形状。

冰是晶体,雪花就是冰晶体的明显例子雪花都有6个瓣,是完美的冰晶

玻璃上的冰是水汽凝结的,由于比较薄,结冰又很缓慢,所以就体现了冰晶的特征,形成各种漂亮的冰花,这些冰花就是无数小的6角形冰晶的集合体由于玻璃上的污迹(或许很浅)和窗户附近的气流影响,冰花会有千姿百态的形象

1、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2、这是凝结现象。 大部分北方地区冬季气温都会很低,家里都会开着空调或是有暖气,紧闭着房门。这样室内的温度就会很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温度升高而变热开始飘动,当它们飘到玻璃窗前时,碰上冰冷的玻璃就凝结了。当玻璃窗并不都是干净光滑的,有的则是不干净或是有灰尘。水蒸气飘到玻璃上就不均匀,玻璃上有的地方比较容易凝结水蒸气,那么冰结得厚些,有的地方比较难以凝结水蒸气,那么冰就结得薄些。冰结得厚的地方,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景致来,冰结得薄的地方,当遇到热气和压力时,又会迅速融化。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冰花。

以上就是关于语文一上《冰花》教后反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语文一上《冰花》教后反思、为什么冰花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冬天玻璃窗上凝结的冰总是结出很奇特的花纹,很多都象卷曲的植物,这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原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49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