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后的下一代君王是谁

汉武帝之后的下一代君王是谁,第1张

汉武帝的下一代君王是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在钩弋宫中。太始三年(前94年),赵婕妤生下刘弗陵,号称“钩弋子”。

后元二年二月十二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后元二年二月十四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病逝。二月十五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为政举措

武帝晚期,因对外战争、封禅等造成国力严重损耗,发布《罪己诏》,及时扭转了对国内外的方针政策。昭帝即位后,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躬耕于钩盾弄田、上林苑,示民从事农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减免穷困百姓的负担,昭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 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及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并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百度百科-刘彻

百度百科-刘弗陵

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汉武帝后面的皇帝为汉昭帝刘弗陵。

帝王世系顺序如下:

刘彻(前157-前141-前87)——孝昭皇帝刘弗(前95年-前87-前74)——海昏侯刘贺(前92-前74(7-8)-前59)——孝宣皇帝刘询(前91-前74-前48)——孝元皇帝刘奭(前75-前48-前33)——孝成皇帝刘骜(前52-前33-前7)——共皇帝刘康(前?-前23年) ——孝哀皇帝刘欣(前25-前7-前1)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

在这段时间里(具体时间不详),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因过”受到斥责,忧死于云阳宫。一般认为是子幼母壮,为了防止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找借口处死了她。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

扩展资料:

刘弗陵简介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汉武帝

百度百科-汉朝

百度百科-刘弗陵

汉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谁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

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刘彻患病并且病情严重,就将只有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两天以后也就是公元前87年的二月二十四日汉武帝病逝。二月十五日,刘弗陵登基为西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也就是为汉昭帝。

公元前74年,刘弗陵因患病驾崩,在位只有十三年,年龄二十一岁。谥号为孝昭皇帝,埋葬在平陵。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罢乐淋池

汉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造了一座淋池,方圆千步。池中栽植分枝荷,号为“低光荷”,池中又有“倒生菱”,池底的泥呈紫色,称为“紫泥菱”。

昭帝非常喜欢淋池,常乘文梓之舟,通宵达旦地在这里游玩,并让宫女唱歌,其词曰:“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

到了年底,很多大臣上表谏阻昭帝不要耽于享乐,昭帝接受了群臣规劝,不再贪恋享受。亭台楼榭、鸾舟荷芰也随着时间推移以至朽烂湮灭。

2、太液黄鹄

始元元年(前86年),汉昭帝八岁,有一只黄鹄(天鹅的一种)飞入建章宫内的太液池中,群臣都认为是瑞兆,便趁机为昭帝上寿。昭帝非常高兴,就赏赐诸侯、列侯和各宗室成员,并作歌吟唱,其词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昭帝

刘彻之后的三个皇帝分别是谁?

昭帝 刘弗陵(前95--前74年)前87---钱74年在位,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宣帝 刘病已(前91--前49年)前74---前49在位,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宣帝中兴。 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前49---前33年在位,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昭君出塞。 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前33---前7年在位,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哀帝 刘欣(前26--前1)前7---前1年在位,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断袖之癖 平帝 刘衎(前9--公元5年)公元0---公元5年在位,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刘彻之后是谁继位

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少子,母赵婕即(即钩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弦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史称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始元",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若天假其年,汉昭帝将大有一番作为。可惜,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3里处),尊谥孝昭皇帝。 昭帝无子,后以戾太子刘据孙刘病已(汉宣帝)为嗣。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3846

汉朝的皇帝刘彻过后谁的孩子是皇帝

刘彻之后的皇帝是刘弗陵,刘弗陵是刘彻和赵婕妤所生。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

三月甲申葬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

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

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前74年),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扩展资料:

刘弗陵的父母:

1、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刘弗陵的父亲,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2、赵婕妤

又称钩弋夫人,赵氏(?-约公元前88年),名不详,河间(今属河北)人,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

班固在《汉书》里称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随侍的赵氏因犯过错,遭到汉武帝斥责,后来赵氏忧郁而死于云阳宫,就地下葬。

现在更流行的说法是褚少孙在《史记》里的补记: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汉武帝之后几任皇帝是:汉昭帝( 刘弗陵); 汉宣帝 (刘询);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西汉(前202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

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雒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

一任帝 汉高祖 刘邦 

二任帝 汉惠帝 刘盈 

三任帝 汉文帝 刘恒 

四任帝 汉景帝 刘启 

五任帝 汉武帝 刘彻 

六任帝 汉昭帝 刘弗陵 

七任帝 汉宣帝 刘询 

八任帝 汉元帝 刘奭 

九任帝 汉成帝 刘骜 

十任帝 汉哀帝 刘欣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对外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

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_、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_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死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

扩展资料:

汉武帝时期武功昌盛,大规模开疆拓土,汉朝国威远扬。

元朔二年(前127年),遣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右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 ,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  ,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_、九真、日南、珠_、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设武都、_柯、越_、沈黎、文山五郡[80];同年又平定东瓯、闽越,将其民迁往江淮。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界推进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氏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太初三年(前102年),又遣光禄勋徐自为筑外长城之光禄塞和居延塞,将西汉北疆推进到戈壁沙漠一带,自此奠定了汉地的基本格局;到了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又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对西域的控制。

西汉极盛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百度百科-西汉

汉武帝之后的西汉

霍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依靠文治武功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不过,他的连年征战和种种好大喜功的举动,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汉武帝的明智之处在于,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晚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表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然而,汉武帝在下轮台诏两年之后便去世了,其“与民休息”政策在汉昭帝、宣帝时得到了实施。汉元帝时,朝政危机加剧,西汉开始衰败;到汉平帝时,外戚王莽施展计谋,终于以新朝取代了西汉。 霍光辅政“昭宣中兴”

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前86年至前74年)和汉宣帝(前73年至前49年)相继即位,昭宣时期,西汉又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昭宣中兴”局面的出现固然是社会积累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但辅政大臣霍光亦功不可没。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十几岁入朝为郎,后任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在宫中二十多年,小心谨慎,不曾有过,深受武帝信任。汉武帝晚年欲立少子刘弗陵为继位者,但弗陵年幼,须由大臣辅政,武帝认为唯有霍光最合适。于是命画工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并对霍光说:“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昭帝年仅8岁,不能听政,“政事一决于光”。

霍光辅政期间,忠实地执行了武帝生前规定的政策,史书称他“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同时,他也经历了几件对西汉政权发展非常重要的事件。 第一件事:召开盐铁会议。

汉昭帝关注民间的疾苦,他即位不久,即派官员巡行郡国,了解民间的生活情况。始元六年(前81年)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盐铁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论盐铁官营问题。在会上,

贤良文学在大将军霍光、丞相车千秋的支持下批评了武帝时期律令繁苛的弊政,主张罢去盐铁官营及酒的专卖。不过,御史大夫桑弘羊与霍光的政见不同,他力主盐铁官营,依然坚持武帝前期的治国方针。经过激烈辩论,酒的专卖被废除了,盐铁继续实行官营。

第二件事:粉碎燕王旦和上官桀的谋反。

燕王旦是昭帝之兄,按照长幼次第他以为自己当立太子,他继位心切,主动上书要入朝求宿卫,武帝非常生气,将其派去的使者关押。武帝死,昭帝即位,燕王旦心怀不满,声称“我当为帝”,几次派人去长安刺探情况。霍光料到燕王旦会有异志,但不想把事情闹大,便褒赐燕王旦钱三千万,并增加封户。不料燕王旦更加气愤,联络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密谋反叛,但机密泄露,刘泽等人被杀,霍光出于少帝刚立,不便杀其兄的考虑,没有将燕王旦处死,这使他又参与了与上官桀的谋反活动。

上官桀是与霍光共同辅政的大臣,他们之间有姻亲关系,霍光的女儿是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之妻,上官安贪图富贵,请求霍光将其5岁的女儿送进宫去,许配昭帝为后,霍光以其女年龄太小为由,没有同意。上官桀父子又请昭帝之姊鄂邑公主相助,主持上官安女与昭帝的婚事。事后,上官桀父子对鄂邑公主非常感激,又求霍光封鄂邑公主的男宠丁外人为侯,又被霍光拒绝。于是上官父子和鄂邑公主都对霍光不满。此时,早对霍光怀怨恨之心的燕王旦,还有因为子弟求官不得而不满霍光的桑弘羊便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霍光。

公元前80年,他们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历数霍光擅自用权的数种罪行,并表示燕王欲到京城来保卫皇帝,防止奸臣作乱。此时14岁的汉昭帝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不相信书中所言,便将信搁置起来,不予理睬。上官桀等人见上告不成,又设计让鄂邑公主置办酒席,宴请霍光,席间用伏兵杀掉他,并废昭帝,迎立燕王旦。不料机密泄露,霍光迅速将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诛杀,鄂邑公主和燕王旦自杀而死。这次政变被粉碎后,汉政权得到了巩固,霍光的声望进一步提高了,昭帝对他更加信任。

第三件事:废昌邑,立宣帝。

公元前74年,昭帝卒,没有后嗣,经大臣们计议,迎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刘贺在王国时就狂妄骄纵,行为没有节制,霍光见昌邑王是个无道之君,忧心忡忡,与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等商议并上告皇太后,废掉仅当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迎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宣帝。霍光这一“废昏立明”的举措,防止了西汉政治发生动乱,保证了社会正常发展。

宣帝刘询是武帝的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害时,刘询刚出生数月,被送到民间收养。昌邑王被废后,刘询继位,已18岁,仍由霍光辅政,宣帝下令一切政事首先要通过霍光。在为政方针上,他与霍光没有分歧,统治政策基本上是昭帝时代的继续。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霍光主持朝政二十年,尽心竭力地辅佐昭宣二帝,排除了影响西汉政权发展的各种干扰,执行了武帝晚年“轮台诏令”的精神,促进了“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

轻徭薄赋是“昭宣中兴”的一大特色。为减轻农民负担,汉昭帝即位第二年(前85年)便“诏毋令民出今年田租”。这是自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以来第二次免除全国的田租。宣帝曾下令,禁止官吏“擅兴徭役”,不许增加农民的负担。 宣帝时,民族关系也得到了发展。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呼韩邪特来长安朝见宣帝。为表示与汉的密切关系,他自言愿为汉家女婿,与汉和亲。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战争状态。此后50年间,北部边境安宁。

总之,昭宣时期,由于霍光的鼎力辅佐,推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使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受到历代史家的称赞。 元帝仁弱危机四起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期。宣帝是“中兴之帝”,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元帝以后国势转衰,与元帝推行的治国政策有关。元帝名,是宣帝之子,公元前49年,宣帝死,他即位为帝。《汉书·元帝纪》说他“柔仁好儒”。他当太子时,与宣帝的一段对话,颇能反映他们父子的不同追求。刘对宣帝多用文法吏、采取严厉镇压的办法进行统治颇不以为然,当面对宣帝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霸是指法家的办法,用暴力和权术进行统治,王是指儒家的办法,从思想上进行统治。霸道、王道两手并用的统治术,在封建统治集团里有深远的影响。汉宣帝的话再次表明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实际推行的是儒法并用的统治政策。而元帝即位后,“颇改宣帝之政”,大力提倡儒学,一味宽仁,大量征用儒生执掌朝政,还重用中书宦官弘恭、石显等人,他们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如元帝的老师萧望之被他们诬告,含冤自杀;著名学者京房、待招贾捐之等人也被杀害。元帝仍执迷不悟,依然信任恭、显。正如刘向批评元帝在用人上,是“贤与不肖混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元帝时,自然灾害严重,皇族、贵戚、官僚和豪强地主依仗权势,大肆兼并土地,致使无数农民贫困破产,而集官僚、富商大贾、豪强地主于一体的大地主集团逐渐形成。为了生存,许多破产的农民沦为奴婢,也有的逃亡山林,结成起义队伍,反抗政府。

元帝统治期间,虽然恭行节俭,甚至“夙夜栗栗,惧不克任”,也曾多次诏令减民负担,但由于他仁弱好儒,“犹游不断”,致使奸佞弄权,朝政混乱,社会危机越发深重。 成哀腐败汉运已尽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死,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成帝在位26年,他死后,其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在位6年。成哀时期,西汉的政治昏暗达到极点,是公认的“极乱”时代,汉朝国运已走到尽头。汉成帝自幼喜吃喝

玩乐,当皇帝后,更是沉湎于酒色犬马之中。他是有名的游乐皇帝,经常身穿便衣到宫外游玩,与市井小人混在一起,连公卿大臣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成帝还是好色之徒,花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乐。他宠爱歌伎赵飞燕,将她及其妹妹招入宫中,封为婕妤。后来,他又废掉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其妹为昭仪,整日流连后宫,不理朝政。 哀帝比成帝更加荒*昏庸,他因纵欲过度,百病缠身,于是宠爱男色,仪貌秀美的董贤便成为他朝夕相处的伴侣。哀帝常与董贤同床共寝,一次睡觉,董贤的身体压着了哀帝的衣袖,哀帝想起身,但不忍惊醒董贤,竟剪断了自己的衣袖。 成哀时期,农民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哀帝时谏大夫龚胜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制度太奢,刑法太深,赋敛太重。”另一位大臣鲍宣则上书指出当时百姓“有七亡(七种损失)而无一得”,“有七死(七条死路)而无一生”,全面概括了自元帝以来人民遭受的苦难。“七亡”中主要有:“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并公,受取不已”、“苛吏徭役,失农桑时”等,“七死”中主要有:“酷吏殴杀”、“治狱深刻”、“怨陷亡辜”等,鲍宣还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

面对西汉后期严重的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忧国之士纷纷寻找解决办法。哀帝时,大司马师丹提出了限田限奴婢的建议,主要内容是:王侯、公主、官吏占有土地以30顷为限;商人不得做官;诸王占奴婢以200人为限,列侯、公主以100人为限,官僚和一般地主以30人为限。这个方案虽然给了官僚地主极大优待,但是,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因为他们占有的田地和奴婢早已超过最高限,绝不会自愿放弃限额之外的奴婢和田产。哀帝对这一建议并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两千多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70倍,使限田限奴令成为一纸空文。

在政治腐败愈演愈烈、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一些人提出汉运将终,应该“易姓受命”的主张。究竟谁可取代刘姓天下呢?外戚王莽成为人们的希望。 王莽字巨君,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倚仗这一裙带关系,王氏家族成员

把持了朝廷许多重要官职,为王莽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哀帝死后,年仅9岁的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王莽以大将军大司马的身份把持了朝政。王莽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拉拢人心的办法,博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拥护。在社会危机加深、统治者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人们对王莽寄予了希望,吏民为王莽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万余人。这样,王莽终于在公元8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 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辉煌业绩的西汉王朝终于走完了历史的行程。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名刘弗陵,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出生于长安。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母亲钩弋夫人。

在位13年,公元前74年6月昭帝于未央宫暴病而死,享年仅21岁。葬于平陵,谥号孝昭皇帝。

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少子,母赵婕即(即钩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弦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史称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始元",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若天假其年,汉昭帝将大有一番作为。可惜,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3里处),尊谥孝昭皇帝。 昭帝无子,后以戾太子刘据孙刘病已(汉宣帝)为嗣。

以上就是关于汉武帝之后的下一代君王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汉武帝之后的下一代君王是谁、刘彻之后的皇帝,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汉武帝之后几任皇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46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