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州刘使君翻译

寄和州刘使君翻译,第1张

《寄和州刘使君》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原文: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译文: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为郡中政务而劳碌。清闲的日子里您定当临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每当送客之时,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则大多漫步登上水心亭,拂晓时分,江上雾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衬得城郭风光更加美丽宜人。

作者生平:

张籍,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十五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

百度百科—张籍

称呼:刘皇叔,义兄(关张二人称),主公(蜀将称),玄德,贤弟(吕布称),枭雄(周瑜郭嘉等人称),刘使君

外号:贩履小儿,汉裔之后(汉景帝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大耳贼,大哥(电视剧称)

官职:刘豫州,平原相,豫州牧,徐州牧,新野太守,汉中王,汉昭烈帝,

张籍《寄和州刘使君》译文:

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州里供职。清闲的日子里面您当值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每当送客的时候,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的时候大多漫步而上水心亭。

拂晓时分,江上雾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衬得城郭风光更美丽。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迷诗情画意之中浮想连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首有谁能听?

诗文简析:诗首联交代自己与友人刘禹锡分离已久,友人长期踯躅外郡,官场失意。接着描述故乡风物,想象刘禹锡在和州的闲适生活场景:春风饮酒、送客登临、流连风光。“沙口堰”, 又名沙浦、沙河,在和州城东十里,水流汇入长江。

“水心亭”,在三老堂西,因亭有古梅,曾名梅堂亭。尾联抒写对友人才华的赞誉,对友人境遇的劝慰和深深的关切之情,并以知己自许,暗示自己能“听见”友人的醉中高咏。

扩展资料

作者与诗背景:张籍,祖籍吴郡,生长在和州。张籍长期在外地宦游,对于故乡的风物十分怀念,到了乡情难耐时,赋诗作文是他倾泻乡愁的好办法。张籍《忆故州》有“如今身是他州客,每见青山忆旧居”句,看似如诉家常、平平淡淡,而想念家乡的情思却是浓烈而深沉的。

张籍的友人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遭人攻讦而失势,接连被贬放。长庆四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的诏书下达。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到自己的家乡和州,于是给刘禹锡写书信,并附上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寄和州刘使君

因为汉时称"刺史"为"使君",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以后用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曹操曾经举荐刘备担任豫州牧,而使君是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所以刘备就被称为刘豫州”或刘使君”。 汉代设别驾从事史,省称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下,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唐时曾改为长史。唐中期以后诸州仍并置别驾、长史、唯职权已轻。宋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亦称通判别为别驾。所以称刘备为使君。

寄和州刘使君闲的表现:

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以及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以上就是关于寄和州刘使君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寄和州刘使君翻译、三国演义里,刘备有哪些别称、求高手翻译张籍《寄和州刘使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44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