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

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第1张

岳阳主要景点介绍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岳阳楼的主要景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怀甫亭

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怀甫亭"则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 ,虽贫穷潦倒,仍为岳阳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1962年为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公布其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在岳阳楼下临湖平台南侧修建此亭。

小乔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三醉亭

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

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不久就塌毁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娄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

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滨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

仙梅亭

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瓦明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在遗址上复建其亭。

;

岳阳古称“通衢”,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京广铁路、107国道交汇处,具有铁、公、水三位一体的组合交通优势。

岳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休养生息。

夏商时期,这时为荆州之城、三苗之地。

春秋战国时代属楚。

周敬王五十年(公元前505年)就在这里筑起了西糜城,是为境内建城之始。

秦并六国,岳阳市大部分地区属长沙郡罗县。

西汉时属长沙国下隽县。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孙权在今平江县东南的金铺观设汉昌郡,这是岳阳市境内之始。

三国公立之时,东吴派横江将军鲁肃率万人屯驻于此,修巴丘邸阁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建立巴陵县。

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巴陵郡。

郡治设在巴陵城,从此岳阳城区一直作为郡治所。

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9年)置巴陵郡。

隋文帝时,精简郡县,废巴陵郡,建为巴州。

随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巴州为岳州。

公元1276年,改岳州为岳州路。

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

1899年,清 开辟岳州为通商口岸。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1964年10月,设立岳阳专署。

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建制,属岳阳地区管辖。

1983年岳阳市升为省辖市,1986年2月实行市管县。

扩展资料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岳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设立岳阳县,以岳阳市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岳阳市;撤销岳阳地区,所属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划归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岳阳地区,辖长沙市的湘阴和岳阳市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驻岳阳市。

1984年4月6日,设立岳阳市南区、北区、郊区;岳阳地区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

1986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县划归岳阳市管辖。

是 A

1913年9月,巴陵县改称岳阳县,辖东南西北中五区,县城设城厢镇。基层设团,每团设团董。团下设街,设街长管理街巷。1930年4月,全县划为9个自治区,区下辖镇,镇下辖团、街,城厢镇属一区管辖。1932年4月,县政府以镇的区域过大,将其它镇撤销,仅保留城厢镇。1933年2月,又将全县108团改为84个乡镇,城厢镇仍属一区管辖,同时取消团、街,编组闾、邻,作为地方自治之基层组织。3至5户为一邻,5邻为一闾,特殊情况则以7邻为一闾,形成区、镇(乡)、闾、邻四级自治组织。1935年3月,实行保甲制,“以原有的四闾编为一保,二邻编为一甲”。1945年,城厢镇设10保、121甲。1946年后,原第四、第五保合并改为第四保,第六、第七保合并改为第五保,原第八、九、十保分别改为六、七、八保。以后南津港一带划为第九保,因该地居民多系渔民、船民、流动性大,故又称临时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将全县调整为5区16乡,城厢镇改为城厢区。全区共分8个保:一保南津港至先锋路,二保乾明寺,三保天岳山,四保金家岭,五保观音阁,六保岳阳楼,七保得胜门,八保五里牌。全区人口24000多人,面积22平方千米。

岳阳古称巴陵,是荆楚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巴陵大地群贤辈出,文人墨客熙来攘往,文化底蕴博大精

以上就是关于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岳阳的由来、巴陵是指现在的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4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