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臣中,哪些级别的大臣才能上朝

古代的大臣中,哪些级别的大臣才能上朝,第1张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会看到这样一个场面,皇帝坐在龙椅上,一群大臣站在殿上,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古代的列班上朝,是皇帝可以与大臣商议国事的一种大型会议。

不过对于上朝这件事情,有的皇帝有时候也不会天天去上朝,既然连皇帝都嫌上朝麻烦,那么那些每天要起那么早去上朝的大臣呢?说到这个那你可真是想多了,在古代的大臣中可以分为地方官和京官,京官虽然可以留在京中任职,但是也不一定能有机会体验早起上朝的痛苦。

那么留守在京城任职的京官都有机会去列班上朝吗?上朝的官员都有什么标准呢?

上朝又称朝会、会朝,算是国家中最高的议事会议,因为几乎全程都会有皇帝参加主持并裁决意见。不过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皇朝律法,对于上朝的日期与时间,以及上朝官员的标准都有不同的规定与限制。

在唐朝时,皇权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发展,三省六部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官员的数量大规模增加。在当时的律法中规定,所有的在京中任职的官员都要上朝,只是品级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上朝日期。

唐代的早朝主要分为大朝会、常朝和五月朔朝会,五月朔朝会的时间较短,在《董公行状》中有记载:“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遇到五月朔会朝,天子和百官共同处理政务,而作为宰相的董公自然是要去的。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上朝是一种君臣协商性的活动。

在《唐六典》中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而唐代官员可以入朝参与朝会的品级都要在六级以上,“朔”是农历每月初一,而“望”是农历每月十五,也就是说品级在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去上朝就可以了,而五品以上的所谓的“大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则需要每天去处理朝政。

等到了宋朝,文官数量也大大增多,可以去参与朝会的官员的数量也不少。后来经过宋神宗的元丰改制后,不仅恢复了唐初的三省制,明确规定了一些人作为朝官参与朝会。如果说宋初还具有一些皇权的专职独裁性,仅让一些在京无所事事的京官每日上朝,那么在元丰改制之后,则具有进步性,规定了上朝官员的品级,根据三省制的恢复,门下省以起居郎为底线,中书省官员的品级要在起居舍人以上,而尚书省和御史台要在侍郎以上和御史台中丞以上,那些每天都要参见皇帝的官员称为为“常参官”,也就是“朝官”。

而至于元朝的官员上朝,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朝官要上朝以外,还不能缺少一位重要的人物,这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通事官,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翻译这一职业,通事官需要将汉族官员的话翻译成蒙古语,所以每天的朝政都要在场,来减少君臣交流的障碍。

到了明朝,明朝的朝会分为侯朝阶段,入朝阶段和早朝阶段,朝会的种类则分为大朝、朔望朝和常朝三种。

人数因不再受品级的限制而庞大,连地方官四品以上都可以列班上朝,但级别越高位置可以越往殿里,级别低的一般在外面或者旁边,后来由于上朝秩序的混乱。

在洪武二十四年,于是规定了“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入朝顺序,但也看得出,“将军先入”是对武官的一种看重,相比于宋代的重文抑武,是统治者思想的一种反思与变化。

而像明代的大学士和六部的尚书和侍郎以外,三品以上的官员也没有多少了,因此按照朝会时的位置,也几乎是这几位大员与皇帝共讨政务罢了。

等到了清朝,由于清朝官员品级众多,共有九品十八级,所以清朝官员数量庞大,而能够参与朝会的京官只限制在了三品及以上的官员中,并且受明朝按照官员品级安排位置的影响,一品官可以在太和殿内朝见君主,二品官员可以在门外,三品官员则要在更外面。

据记载,一品的官员有太师、太傅、太保、总督、驻藏大臣、三殿三阁和太子太保、少师等,二品则包括总督 、山东巡抚、巡抚和漕运总督等,三品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按察使等。也就是说除了上面的官员和一些三品及以上官员以外,其他的官员则连朝会面见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除了官员以外,一些享有爵位但没有品级的皇亲国戚也可以在殿内参与朝会,这主要可能是受清朝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不过在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皇权,但是后来可以参加朝会的一些皇族大都成了皇帝的同盟军了。

所以说在真正的古代历史中,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机会上朝,甚至有些人做了一辈子官连皇帝的长相样子都不清楚,但这样的官员大多都是没有得到晋升没法提高自身品级的,换言之就是没有好好提高政绩好好做官。

不过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不同的标准,对于不同朝代的朝会,时间不同,人员不同,秩序位次不同,程序也会不同,唯一不会不同的恐怕就是坐在龙椅上的都是皇帝了吧。

古代的一品大臣官职应该是相当高了,在古代一品大臣就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和绅是康熙的军机大臣,也是一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他就是所谓的一品大员。要是拿到现在是中国的来说的话,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位置可以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是类比的,话应该相当于国家干部。

我国是一个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当家做主的市民全体中国公民并不是某一个人,所以没有办法,类比到现在的中国社会 。

笏hu 四声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明朝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太子宾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

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从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参知政事,从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员外郎 正六品 都事、检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从七品

参议府参议,正三品 参军断事,从三品 断事、经历,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

尚书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务厅司务 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妇之号九。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与外派官职,不计其数,难以累述。

另外您说的知县七品只是一部分知县,县分三等。

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

六万石以下为中县, 知县正七品;

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知县从七品。

明朝官吏职务

知县--县长,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州--地级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府--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承宣布政使司--省长

税课司--税务局局长

织染杂造--纺织局局长

巡检司---公安局局长

递运所使--邮政局局长

礼部尚书--文化部,教育部长

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

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太仆寺卿--交通部部长(管马的)

鸿胪寺卿--外交礼仪

尚宝司卿--盖章的,保管御玺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1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清朝的是这样的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部兵;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武)参将。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13、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府千总。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属骁骑尉。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18、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没有,未入流。注: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追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加衔后,有弹劾权。这些都是官衔而非实职。

找具体要看是哪个朝代了,这里就以清朝为例吧

清朝九品十八级+未入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外官:提督、八旗都统、将军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外官: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外官:总兵、八旗副都统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外官:巡抚、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外官:参将、指挥使、八旗城守尉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外官:游击、宣慰使、指挥同知、八旗协领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外官: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防守尉、八旗佐领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王府二等护卫

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外官:关口守备、守御、防御、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王府三等护卫

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宗人府经历、大理太常寺丞、钦天监监判、五官正、神乐署正、僧录司善事、道录司正一

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典籍、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典籍、满洲读祝官、赞礼郎、太仆寺主薄、鸿胪寺满洲鸣赞、国子监丞、通政司经历、知事、兵马司副指挥、各部寺司库

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的大臣中,哪些级别的大臣才能上朝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的大臣中,哪些级别的大臣才能上朝、古代的一品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2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