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当中的“齐”是什么意思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当中的“齐”是什么意思,第1张

齐就是治理的意思

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

中国人家族观念是很强的,因为以前那不仅是个人存在的基础群体,更是一个生产单位齐家,有管理家族事物,操持家庭,使家庭和睦的意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连这都摆不平,那报效祖国就是一句空话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解释:修身齐家,儒家的伦理政治。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出处:《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示例:《野叟曝言》七四回:“太宗治天下却是贤君,若讲修身齐家,便几于禽兽之行。这逼父内乱,是千真万确,罪无可逭的了。”

近义词:韬光养晦

造句:

1上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至娶妻生子安稳度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2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朝不保夕,又何谈什么大理想。

3六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就一条规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对女子而言做好前面两个即可。

5学一些做人的道理,虽不能入圣超凡,也可修身齐家做一个好人。

6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管理国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当中的“齐”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当中的“齐”是什么意思、请问“齐家”是什么意思、“修身齐家”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2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