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介绍

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介绍,第1张

1、岳飞将军出生在相州的一户农民家里,由于家里穷人没钱读书,都是母亲去找旧的书来教岳飞读,没有钱买纸笔,夏天岳将军用木棍在沙子上写字,冬天就用木棍在雪上写字。有一年春天,岳飞和父亲做完农活后,往回走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所学馆。从此岳飞就在学馆外偷听,他发现老师讲的非常好。

2、后来,向人一打听才知道是陕西人,而且60多岁了,还非常精神,是方圆几里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另外,老师不仅书教的好,而且骑马、射箭、很多武艺也很不错,岳飞非常想去学习,但是,家里十分困难,于是他便每天干完农活以后来这里偷听老师讲课。

3、而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很有特色,最主要的是在内容讲解方面是要和学生们互动的,特别在兵法和行军打仗方面,老师讲的有声有色的,使人听完就难以忘怀。但是老师有个怪脾气,收徒弟要自己选,只要老师选上的家里多穷都没关系,老师选不上的给多少钱都不收,岳飞将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终于成为了老师的徒弟。

4、后来老师也是非常欣赏岳飞的学习能力,让岳飞得到了真传,岳飞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走向了辉煌!这就是一代英雄岳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岳母刺字:是他小时候岳母为了鼓舞他好好学习,用树枝教他写字,在他的背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警示他好好学习。往后的他很努力,很上进,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在金兵侵犯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国,“精忠报国”成了毕生的信仰,他骁勇善战,取得了很多胜利,从此名遍大江南北。

第二个故事三拒诏书:发生在金人入侵中原时,赵构此刻面对金人很得意忘形,没想到来了一封和议诏书,岳飞首次批判秦桧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高宗同意了投降,岳飞三次却不同意,坚持抵抗,处在危难时刻不能这么做,这无疑令高宗和秦桧痛恨,为后来的风波亭事件埋下了伏笔,不过他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当时的百姓心怀感恩,成了支持他的团体。

第三个故事直捣黄龙:发生在岳家军进入中原后,他们以全部的精力让整个金人害怕,要对金兀术全面搜捕,此时的北伐中原,岳飞收复了六地,让金军担心不已,此刻两军交战,岳飞说出了:“直捣黄龙”这样的话,要和所有人共饮酒,消灭了金军的所有力量。

第四个故事十二金牌:这次事件是决定岳飞生死的,这时宋高宗急切希望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岳家军打得很激烈,完全捍卫不住整个宋军,宋军的投降让岳飞心如死灰,为了保护老百姓,让金兀术受疮,临阵逃脱,这样才得以返回中原。不过等到最后一块金牌到来的时候,真正让岳飞的心受伤了。

第五个故事莫须有罪名:这个估计是最悲剧的,秦桧和赵构随意添加的,岳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于秘密处决,他的儿子岳云也因此葬送了年轻的性命,一个莫须有让整个岳家人陷入了绝望之谷。

岳飞生平大事考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岳飞从小天资聪悟, 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 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飞十六岁,在乡娶刘氏为妻, 第二年(1119年)生长子岳云。宣和三年(1121年),岳飞十九岁,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二十岁,首次从军真定,任小队长,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陶俊、贾进和,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因功补承信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乡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飞二十二岁,第二次从军平定,参加了保卫太原的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二十四岁,因功被提为偏校,进义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于平定军中。后因丢失“告身”(任命文书)离开部队,同年十月岳飞第二次从军进相州兵马大元帅赵构军中,带兵奇袭游冠吉倩获胜,一举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赵构的赏识,补承信郎,接着在侍御林大败金兵,杀金军枭将,转保义郎。在滑州杀败金兵再立战功,迁秉义郎。靖康二年(1127年),岳飞转入宗泽部, 在开德曹州(今山东荷泽)大破金兵,因功转武翼郎,同年七月,岳飞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南京上皇帝书》,主张北上抗金而得罪了主张南逃的黄潜善 、汪伯彦,被罢官离队。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河北招抚使张所招兵第四次从军,被提拔为“准备将”。岳飞在参加收复新乡的战斗中,活捉金军千户阿里索,进战太行山,击垮了金军万户王索的反扑,因战功突出转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春, 岳飞离开新乡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接连克敌取胜,宗泽提拨岳飞为统制官,宗泽很器重岳飞灵活妙用兵书阵法的高超指挥艺术。但宗泽死后,接任宗泽的杜充治军无能,部下王善举兵数万叛乱,他无能平定,岳飞仅以二千兵力,平叛于南熏门、转武经大夫。后杜充假借勤王,率部进驻建康(今南京市)。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杜充带领三千亲兵北降金兵。 为了保存抗金实力,岳飞带领余部进驻茅山(今句容金坛),在广德取得六战六捷的战绩,升御使下都统制。 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飞向宜兴移营,平定了太湖流寇郭吉、戚方,在常州阻击金军, 活捉万户一人,取得四战四捷之战功,宜兴人民感激岳飞的恩德, 为他建了生祠祭祀。 由于刘氏在战乱中失散,岳飞在宜兴另娶李娃为妻, 同年十月十五日生三子岳霖于宜兴唐门。 岳飞在宜兴抗金战果辉煌,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接着于建炎四年六月收复了建康,并北渡长江,收复了泰州高邮等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在靖江为他建了生祠祭祀。宋高宗授岳飞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岳飞一跃成为南宋高级将领。绍兴元年(1131年), 岳飞与张俊会师进军洪州(今江西南昌),岳飞在九江战败马进,俘敌八千,因功提升为神武右军都统制,进驻洪州一年。绍兴二年(1132年)2月,岳飞奉命到湖南桂岑平定了游寇曹成军(弟岳翔收杨再兴时阵亡), 因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镇守江州。 绍兴三年(1133年)春, 岳飞奉命到会江西虔吉(今赣县、吉安县)平定了盗寇彭友, 这时岳家军巳达一万八千人, 分守在江州(一万人)虔州(五千人) 广州(三千人)三处。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蕲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岳飞被任命为镇南军承宣使,率军北伐,两个多月时间,取得了收复郢州(今钟祥县)、隋州(今隋县)、新野、唐州、邓州、襄阳六州郡的重大胜利,岳飞被晋升为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1135年),高宗再次召见岳飞, 并封为武昌郡开国侯。同年六月,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么,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冢军,扩充了抗金力量,升检校少保,四子岳震生于九江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移军襄阳, 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三月十六日,岳飞年近七旬的母亲姚太夫人病逝于鄂州军营,四月岳飞扶灵上庐山葬母,五月返回军营,七月底岳飞被任命为河东宣抚、从襄阳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个月时间,岳家军先后收复汝州、颖州、卢氏县、商州、虢州、伊阳、长水、业阳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 被迫撤军。 岳飞气愤以极, 便上庐山为母亲守丧去了。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派李若虚上庐山东林寺请岳飞下山,拜太尉,升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绍兴八年十一月,岳飞用反间计废除了金人扶立的刘豫傀垒集团, 为北伐作了战略准备。 同年十二月,岳飞多次上书高宗反对议和、痛诉秦桧的投降主张。绍兴九年(1139年) ,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的最高官阶。五子岳霆生于九江。绍兴十年(1140年)夏, 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 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 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 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驶骈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寿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事迹补遗

岳飞出身寒微,虽“位至将相”犹保持清廉。飞遇害,全部家产被没收,“仅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南蛮铜弩、镔刀、弓、箭、鞍辔,布绢三千余匹,栗麦五千斛,银钱十余万贯,书数千卷而巳②。二十年后飞冤案平反,朝廷偿还岳家充公的财产,计钱三千八百三十贯,水田七百余亩,旱地一千一百余亩。而枢密使张俊一一罢相家居后,每年仍收入租米六十万斛。以一般田租每亩不足一斛计算,即占田六七十万亩。绍兴二十一年,高宗到张俊家,张俊接驾供宴,进奉上等酒食果子等几百种.又进献多种玉器,内有金器一千两,珠子六万九千余颗,玛瑙碗三十件,各种精细玉器四十余件,绫罗缎绵等一千匹和大批名贵古玩、书画等。与岳飞相比,何啻霄壤!

飞当年平寇伐虏,南征北战,屡建功勋,高宗打算在杭州为其修建上等府邸,飞慨然辞谢,他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而被加封为少保的杨沂中在西湖建造豪华住宅,引西湖水环绕宅院四周。“置歌儿舞女”,与诸将竟相侈蘼。

飞不纳妾,不要女使侍奉,驻屯鄂州时,蜀帅吴蚧一个属官,前来鄂州与岳飞议事。飞设宴招待,竟始终未见女子出面陪酒。他回蜀后,与吴蚧谈及此事,吴蚧遂花钱二千贯买一士家姑娘连同陪嫁的珠宝玉器送给岳飞。岳飞把那姑娘连同嫁装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将劝其把此女留下,以结好吴蚧,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蚧听说后对岳飞愈加敬重。

飞常与土卒同食,一杯酒,一小块肉必均给部下,酒少则投之以水,让每人都能尝到。每逢出师,士卒露宿,飞也露宿。逢到远处师,则令妻子到将士家去慰问,有困难者则送去金帛。遇有婚丧嫁娶,则亲往照顾。士卒有了疾病,亲为调药。

朝廷颁赐稿赏,有时多达数十万贯,飞总是如数分配下去,不私取一毫。

飞素常对于部下凡立有战功者,均予升尝,即使无名小吏,也不让遗漏,而对于自己的儿子岳云则严格要求。收复襄汉之役,云功第一,飞不予上报,过了一年才按朝廷铨叙规定,任命为武翼郎。平杨么,云又立大功,飞仍不上报。都督张俊听说后说:“飞廉则廉矣,然也太不公平矣!”俊乃奏云功。飞犹力辞。有一次朝廷下特旨,对岳云连提三级,飞力辞说:“士卒们冒着矢石,斩将陷阵,立奇功,才提一级,我的儿子岳云没有什么功劳,受这样高的升迁,不同士卒平等待遇,将何以服众况且这也不足以向大众表明“大公至正”之道。所以多次辞请不受。朝廷褒奖了岳飞的这种精神,接受了他的辞请。

有一次,岳飞出师在外,部僚刘康年私自“书填印纸”向朝廷上章请求封岳母为国夫人多次子岳雷授文资。飞得知此情,责打刘康年五百马鞭,并将其捆绑起来,两次向朝廷写了请罪奏章,请取消上述封赏。

飞处处体恤民间疾苦,每次战事后,各州县生计困乏,遇到出师,飞首先忧虑部队给养,所以他总是蹙额皱眉同将士们说:“东南民力耗矣!国家有了民才能站得住,咱们为将士的不能白白浪费粮响。大功不成,如何报答国家!”

飞十分注意农事。京西、湖北平定后,飞即募民营田,给以牛、种,假以口食,分任官吏,责其成功。又制定屯田之法,使戌伍攻战之暇,尽力南亩,实行二三年,即省外调漕运之半。朝廷尝嘉其有曹操、诸葛亮、羊枯之风。

飞自结发从戎,十余年回,大小数百战,未尝败北。张俊常问用兵之术。飞说:“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缺一”。张俊问:“严如何解”飞说:有功者重尝,无功者罚,如此而巳”。

飞用兵常与敌人斗智。绍兴七年十月,伪齐刘豫在全国主要靠山粘罕被排挤,挞懒、兀术得势后,有废刘豫迹象。一天,巡逻士卒抓获一名兀术派遣的密探。飞见了那密探,故意惊愕的说:“汝非张斌耶是我军中人也”。遂引至私室,责备他说:“先前我遗汝以蜡书至齐,相约诱四太子(兀术)而共杀之。汝走后不复来,吾又遣人去过。齐帝(刘豫)巳许我、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矣。汝所持书竟没有送到,为何背叛我”那密探只希望缓死,即伪装慑服。岳飞乃作蜡书对密探说:“汝罪当死,我今宽贷汝,汝再到齐,问他举兵日期。汝这次以死相报如完成任务才对”。其将蜡书藏好,给以厚币,并反复叮咛,千万不可泄霭机密。密探唯唯拜谢而出。走不远,飞又将其召还,给以更多币,重又嘱咐二遍。如此反复多次,暗探径直逃向兀术那,把蜡书递给兀术。兀术拆书看了大惊,立即报告金主熙宗。金对齐更加憎恨,不久将刘豫废掉。

飞奉母至孝,从高宗渡河后,曾遣人往返十八次,才将留在沦陷区的老母接至军中。母有病,药饵必亲尝。家居行步,唯恐有声。遇出师必叮嘱家人,谨慎侍养。

1、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2、岳家军

“岳家军”是当时人们对岳飞率领的军队的习惯称呼,正如韩世忠率领的军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张家军”一般。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此后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的缘故。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所害。

3、事母至孝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飞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岳母于绍兴六年三月病故。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

4、人物介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字鹏举,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少年时期就拜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岳飞在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岳飞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桧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边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加朝,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后来,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岳飞坚决反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一代抗金名将岳飞就这样惨遭杀害,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他精忠报国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介绍、岳飞的故事100字、岳飞的英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31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