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乐曲三个

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乐曲三个,第1张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拉弦乐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大革胡、中胡、四胡、大筒、坠胡、马头琴、马骨胡、艾捷克、萨它尔、牛腿琴等等。

弹拔乐器:琴、瑟、筝、伽耶琴、卡龙、热瓦普、琵琶、阮、月琴、三弦、冬不拉、柳琴、弹布尔、扬琴、扎木聂等等。

民乐大合奏曲:金蛇狂舞、翻身的日子、春光花月夜、步步高、花好月圆、瑶族舞曲等等。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彭修文改编《梅花三弄》原是一首古琴曲。“三弄”就是演奏三遍的意思,是中国传统乐曲的一种曲体,旋律优美刚劲,清秀高雅。月儿高(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原为一首琵琶曲。乐曲描述了祖国山河美丽壮阔的夜色,借以抒发热爱祖国的激情。塞上曲(琵琶与乐队)古曲张大森改编原为清末李芳园根据华秋萍《琵琶谱》中五首小曲加以发展组合而成,现用琵琶与乐队演奏的《塞上曲》是依据传谱、援引“文姬归汉”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原名《浔江琵琶》,最早是一首琵琶古曲,后为丝竹乐合奏而广泛流行。十段音乐均以渔舟为主线,通过不同侧面刻画出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琵琶独奏曲)这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均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面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江河水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民间乐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二泉映月(二胡与乐队)华均曲彭修文改编该曲为中国民间艺人阿炳的代表作。乐曲不仅将人引入夜深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更使人体会到一个盲人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和对幸福的向往。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任光曲彭修文改编乐曲集中了广东音乐特色,以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南国景色和皓空的迷人景色。不屈的苏武(二胡协奏)彭修文曲乐曲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乐曲以二胡协奏的形式通过风雪孤忠,思汉怀乡,执节荣归三个乐章表现了苏武热爱祖国的坚贞诚挚的情怀。交响诗《流水操》(民乐合奏)彭修文曲作品以古琴曲《流水》为素材,构想成篇,写于1979年,乐曲生动地描写了长江大河从源头的滴水汇集成河不断壮大,终成滔滔之势,向着东洋大海,万里奔流不息。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A的主题柔和轻盈,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的主题轻快活泼,生动地表现了人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姑苏行(笛子独奏曲)江先渭曲乐曲采用昆曲音调,色彩鲜明,甜美抒情,诱发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抒情的行板,使人犹如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尽情观赏,美不胜收。幻想曲《秦-兵马俑》(民乐合奏)彭修文曲1984年,彭修文老先生以秦佣坑为题材,以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史实为背景,塑造了出土的秦兵马俑的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三段展示了秦兵一天的征伐。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喜洋洋(民族管弦乐曲)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全曲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作者以两个笛子声部的重迭、顿音和加花的手法,增加了热情洋溢的气氛。长城随想曲(二胡协奏曲)1978年,刘文金访美回国后创作的,乐曲吸收了我国戏曲、曲艺和古琴、琵琶音乐的特点,使作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梁祝》是以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乐曲三个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乐曲三个、由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合奏的民族乐曲都有哪些、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民乐曲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22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