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旗

满族八旗,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问题描述:

所谓的八旗分什么上三旗和下三旗,还有旗都是怎么分的?这些都是怎么回事?还有想知道镶蓝旗的具体情况(我是镶蓝旗的,就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解析:

在女真人氏族制时期,就存在着作为生产和军事行动的组织形式——“牛录”。当时,在行军出猎时,参加的成员,各依所属的族或寨行进。每十人中以一人为首领,被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所属九人听他的指挥。努尔哈赤把从战争中合并来的各部落的诸申、伊尔根,统一组织起来,规定每三百人编一牛录,每牛录置一牛录额真(汉译为佐领)。牛录额真之下置代子二人(即骁骑校)作为副手。每五牛录置“五牛录主”(即甲喇额真,汉译为“参领”)。每五个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

“旗”原来只是标志这一新组织的队伍不同部分的旗帜。1601年努尔哈赤只有黄、红、蓝、白四旗。随着队伍的扩大,1615年.于原有四色旗帜以外,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色旗帜,合为八旗。八旗逐渐兼具有它们所标志的队伍本身的名称的意义了。

而由于队伍庞大,所以皇帝不可能亲自统率所有的部队,只亲自带领镶黄、正黄、正白。这三旗相当于亲卫队,自然心气要比另外的高,逐渐就成为了上三旗。其余的就被称为下五旗,分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统率。

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镶蓝旗部队布防在北京正阳门内,大约是西城区、玄武区的位置。清末时达到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满洲八旗按等级划分排序依次是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满洲八旗为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等,共八旗。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

在八旗成立之初,旗的名目上并无民族属性之分。在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的1629年,开始有蒙古二旗的记载。1635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部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整编,组建为若干蒙古牛录分属八旗。汉军本为后金进入辽沈地区所获之汉人军民,在天命后期被以奴仆的形式分拨给诸贝勒、大臣等。皇太极即位后,以编组汉人牛录、开科取士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脱离奴仆身份,成为拥有单独户口的旗籍之人。汉军单独编旗始于1631年,1637年分为二旗,旗色玄青,1639年再分为四旗,旗色为正青旗和黄、白、红镶青边。1642年汉四旗编组为若干汉军牛录分属八旗,正式成为八旗的组成部分。满洲、蒙古、汉军均由同一旗主管辖。因为有了这三个部分,一些史料又误将八旗称作“二十四旗”,实际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正确称谓应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是各旗之中族源不同的组成部分。清朝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以上就是关于满族八旗全部的内容,包括:满族八旗、满族八旗排序是什么、满八旗都是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19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