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

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第1张

第一种,自西汉刘秀(歆)以来的正统说法,认为此书是大禹、伯益所记,而且:“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人民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分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名者也。”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都承继此说。著名的东汉学者王充也说:“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见间作《山海经》。”都同意《山海经》为禹、益作著。

第二种,近几十年来,《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引起热烈讨论。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认为《山海经》中的《山经》出现最早,主要论证了《山经》成书年代比《禹贡》还早,说:“若《禹贡》出于战国之季,则《山经》之作,其在战国之初,或春秋之末。”

第三种,以王成组先生为代表,认为《五藏山经》是战国后期作品,成书比《禹贡》要晚,是《禹贡》几种地理概念的发展。提出的理由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参见诺亚方舟)、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关于上古奇书《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和作者问题,历来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其中记载了荒诞与现实交织、天文与地理结合、民俗与巫术混同的内容,不禁令人感到好奇,能写出如此奇书的人,到底是谁?又是什么时候写下的这本著作?

(一)山海经的成书时间

《山海经》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应该已经出现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战国时期的很多文人大咖,在其各自的著作中就大量引用过《山海经》里的内容。

最典型的当然是屈原,在其《远游》中有“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自生毛羽也。”

显然,王逸就认为屈原引用的正是《山海经》中的神秘国度即羽民国和不死国。

除了屈原之外,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也有大量《山海经》的痕迹,例如食鸟卵的沃民、中容之国等国族名称;招摇山、昆仑山河不周山等神山名;还有寿木、赤木和玄木等这类神树的名称。

这足以说明,在战国时期,《山海经》的内容已经为人所知,但当时是否叫这个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战国时期也是一个有跨度的时间段,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就认为,《五臧山经》成书不可能早于战国晚期,很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许是在对南越用兵,但尚未完全征服的过程中。

(二)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面对这样一本上古奇书,那么它的作者就更加令人好奇,古人常将其作者比附于古史传说中的“大禹”(王充)或者“伯益”(刘歆)或者“夷坚”(陈逢衡)。

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大禹治水虽然是事出有因,但是将其作为事实来说,大禹因此著《山海经》显然就没有那么可靠了。

从《山海经》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学者都不否认其中强烈的地理志性质,但是横跨如此辽阔、记载如此丰富的内容,仅凭个人之力显然难以完成,所以《山海经》的作者至少应该是一个团体,而且还应该是具有官方性质的学术考察团体。

因为自古以来,地理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机密,不容一般人染指,《山海经》里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而且,山川、海洋、矿藏资源,历来都由国家长期掌控,即所谓的“山海之禁”,所以常人是接触不到的。

而且从《五藏山经》中极为系统的山神崇拜和山神祭祀活动来看,这也是国家宗教权力的集中体现,而这种全国性的山川祭祀活动,一般可能都是由国家上层进行主持或掌握。一个例子是,刘邦攻入咸阳,萧何接手秦代典藏,就提到“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

所以,在先秦时代无人提及《山海经》之名,或许原因在于其为政府所管控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其并未成书。那么,在战国时期,能组织如此大规模、有秩序的地理调查的团体,可能正是齐国的稷下学宫了。

战国时期,齐国作为富强,而稷下学宫又人才荟萃,当时预知天下地理,就必须走遍千山万水,没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没有众多知识分子的参加,这一浩大的工程估计难以完成。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1]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以上就是关于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全部的内容,包括: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山海经》大约是什么至什么初年的作品、山海经: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作者又会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19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