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访官所唱的《赏花时》何解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访官所唱的《赏花时》何解,第1张

曹雪芹绝对是汤显祖的拥趸。展读《红楼梦》,汤显祖的踪影贯穿始终。除了那令宝黛痴迷沉醉的《牡丹亭》外,第二十九回中,亦有《南柯梦》现身:贾母一行人听戏于清虚观,随机拈出的前两本〈〈白蛇记〉〉〈〈满床笏〉〉已经很不如老太太的意,再问第三本时,竟系《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这三出戏连在一起,明确暗示了贾府由兴起到烈火烹油的极盛期直至最终衰落的过程。

而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汤显祖另一名作〈〈邯郸记〉〉,却常被读者忽视。彼时尚值大观园鼎盛,入晚,宝玉的丫鬟私下为他庆生。其间请来了各房姑娘及少奶奶李纨,玩了一个很重要的游戏:报花名。牌子上的每种花都对应着席上的某个女子,判词则预示她的命运,多为万境成空的悲剧人生。

游戏开始前,众人撺掇小戏子芳官唱支曲子助兴。芳官拗不过,只得细细地唱了一曲《邯郸记●赏花时》。在诸芳云集的夜宴上,安排这样一出戏里的这样一支曲子打头阵,可谓别有深怀。个人觉得,它不但以这慨叹人生虚无的戏曲昭示与宴诸芳命运无常,更以“赏花时”这个曲牌名与接下来的报花名游戏相对应,进一步将在座者黄粱一梦的归宿揭示于读者面前。再者,王实甫《西厢记》里,崔莺莺唱的第一支曲也叫〈〈赏花时〉〉:“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这还不够清楚么?

也许更有一层含义。王安忆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致意思是,任何伟大小说都有一把钥匙,一旦掌握了这钥匙,读者就可分花拂叶,登堂入室。要找到〈〈红楼梦〉〉的钥匙,必须细读第一回僧道间的对白。它告诉读者重要信息:大观园诸般情种前身皆为神灵,为完一段孽缘才纷下红尘。待缘尽,自当重回天庭,各司其职。

就让我们以这把钥匙来解析《邯郸记●赏花时》。它是来蓬莱山门外扫花的何仙姑唱的第一支曲。何仙姑已入仙班,她请吕洞宾到尘世度人扫院,以便抽身赶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这个被“度回”天庭的尘世女子是谁呢,莫非便是当年被带到那滚滚红尘中体验了一番人间情爱的前神灵?

接向来就似乎顺理成章了——唱此曲者不是他人,正为芳官。当大观园诸芳被雨打风吹散之际,她自然不可幸免,很快就被赶出贾府,到水月庵做了名挨打受骂的小尼姑。一天,宝玉跟班茗烟偷偷爬在水月庵的墙头,见她正在淌眼抹泪地扫着地。

反观《赏花时》第一句:“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何仙姑司扫山门之职,芳官也得担当扫庵杂务;何仙姑是道家神仙,芳官到底也出了家。由是观之,曹公安排芳官演唱此曲有一石二鸟之意——既点明红楼诸艳的人间遭际终成一梦,终须被“度回”天庭的冥冥大运,更具体明确了其中的芳官将由吕洞宾召回天界,履行打扫山门落花的职责。

当然,这结局还是体现了作家多么仁慈与美丽的向往!

1、是元曲西厢记里崔莺莺的唱词。

2、崔莺莺出场就感叹:“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3、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4、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5、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的,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

6、这一句暗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恨世事无常。

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它以五本的宏大规模来敷演一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不仅题材引人喜爱,而且人物能刻画得更丰满细致,情节能够表现得更曲折动人,再配以与浪漫的内容相称的秀丽优雅而又活泼的语言,自然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有王实甫作前四本、关汉卿续作第五本的说法,也有说关作王续的,现在一般的看法是五本均出于王实甫。但第五本有一折中数人对唱的情况,这明显不合元杂剧的体例,且为前四本所无,它与前四本的关系乃至出现的年代,恐怕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王实甫,大都人,《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天一阁本《录鬼簿》说他名德信,其他可靠的生平资料就很少。

从贾仲明对他的吊词来看,他似乎是混迹于教坊勾栏的一个风流落拓的文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王实甫的剧作,见于载录的有十三种。现存的除《西厢记》外,尚有《丽春堂》,写金章宗时丞相完颜乐善仕途沉浮的故事;《破窑记》,写吕蒙正始贫终富过程中与刘月娥的曲折的婚姻,成就都不大。另外,《贩茶船》和《芙蓉亭》二剧各存一折曲文。他可以说是以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所作吊词)。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前者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了后者对张生和莺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而且诸宫调中的故事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戏剧性,很适宜用戏剧形式来表演。但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西厢记诸宫调》仍有不少显得粗糙的地方。它的情节不够紧凑,有些枝节铺衍过甚;它的人物形象也时有暧昧之处,如张生忽而因为得不到莺莺痛苦得要自杀,但在见到与莺莺原有婚约的郑恒时,忽然又觉得自己同他“争一妇人,似涉非礼”,这一类情节对故事的爱情主题造成一定的破坏。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这当然不错。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很少从观念的冲突上着笔,而是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作者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了。像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这里并没有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而是在人物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出青年男女之间一见钟情的爱悦,而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在经过一番艰难曲折之后,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虽然这种胜利不得不以剧中冲突双方的妥协、矛盾的消解为代价,以男主人公中进士然后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模式来完成,但毕竟是张扬了受抑制的情和欲的权力,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以上就是关于《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访官所唱的《赏花时》何解全部的内容,包括:《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访官所唱的《赏花时》何解、花落水流红是什么意思、全诗 诗词 西厢记 王实浦的 知道的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14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