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第1张

DNA是遗传物质,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信息从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中被提取出,用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相同的,分子生物学家称之为 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通过DNA的复制(replication)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向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录(transcription)到RNA分子中(即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再由RNA翻译(translation)生成体内各种蛋白质,行使特定的生物功能。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这样,通过遗传信息从亲代传向子代,并在子代表达,使得子代获得了亲代的遗传性状。RNA也能通过复制过程合成出与其自身相同的分子。此外,生物界还存在由RNA 指导下的DNA合成过程,即逆转录,这一过程发现于逆转录病毒中。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得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反过来作用于DNA,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见下图,它说明遗传信息由DNA分子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

DNA的复制 ,即DNA的生物合成,就是指以原有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DNA的自我复制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事件。一旦复制开始,细胞当然就不能分裂。而DNA复制结束,就会触发细胞的分裂。

所有的DNA复制过程都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在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解开,两条DNA单链都可作为模板在其上形成新的互补链,这样形成两个与亲代DNA结构完全相同的子代DNA链,并且由于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故该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958年,Meselon和Stahl利用15N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DNA最早证明了DNA的 半保留复制

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有许多酶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DNA聚合酶。该酶以DNA链为模板,以dATP、dTTP、dCTP和dG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与焦磷酸PPi形成)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与模板DNA链互补的新链,这一过程即聚合反应。DNA聚合酶有两个特性,一是其作用的方向只能从5’-端往3’-端发展,二是它不能从头合成DNA链,它必须以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加到已有核酸链的3'-羟基端,即它的催化需要引物链的存在。有些种类的DNA聚合酶还兼有核酸外切酶的活力,在复制过程中行使切除引物等功能。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切口处的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3',5'-磷酸二酯键,使两个DNA片段得以连接,此反应需供给能量(ATP)。

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先由多种蛋白质因子识别复制起点,在DNA解旋酶作用下,DNA双链解螺旋。双链解开后,单链结合蛋白(SSB)与单链DNA结合,使其稳定化,两条链各自成为复制的模板。引物合成酶与复制起始点局部DNA结合,合成与局部DNA链互补的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引物3'-端加入脱氧核糖核苷酸(二者以磷酸二酯键相连)。以此类推,使DNA链不断延伸。两条链中一条模板链是3'→5'走向,在其上DNA能以 5'→3'方向连续合成,该模板链称为前导链;另一条模板链是5'→3'走向,在其上DNA也是从5'→3'方向合成,但是与解链方向相反,而且随着解链的推进,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该链称为后随链。合成完成后,由另一类DNA聚合酶切除引物并填补切除后的空隙,缺口的两端由DNA连接酶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成为完整的DNA双链。

转录 是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的第一个阶段。转录就是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与其核苷酸顺序相对应的RNA的过程,即DNA指导下的RNA合成。常见的RNA包括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它们都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的。

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负责转录所有的基因,而真核生物有多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需要以4种核苷三磷酸作为底物,并需适当的DNA作为模板。与DNA聚合酶不同的是,RNA 聚合酶无需引物,它可以直接在模板上合成RNA 链,合成方向为5'→3'。

真核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有Ⅰ、Ⅱ、Ⅲ三类,分别催化rRNA、mRNA和tRNA的合成。

在体外,DNA双链可同时进行转录,但在体内却只有一条链可用于转录,称为不对称转录。被转录的这条链称为模板链。

RNA链的转录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定位点上,并在另一位点处终止,此间的转录区域称为转录单位。转录单位由指导转录起始部位的序列(启动子)和转录终止序列(终止子)以及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结构基因)三部分组成。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几乎不依赖其他蛋白质因子就能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DNA序列上,从而开始转录合成。但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则必须依赖于一系列蛋白质因子才能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然后才开始转录过程。这些蛋白质因子称为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在启动子核心部位如TATA盒的因子,称为普通性转录因子,如TFⅡA、TFⅡB、TFⅢA、TFⅢB等;另一类是结合在启动子上游和增强子部位的因子,称为转录调控因子,如SP-1、CTF、AT-1、Oct-1等。这些转录因子可以和特异性的DNA序列结合,也可以和其他转录因子相结合共同起作用。

转录过程分为 起始、延长 终止 三个阶段。在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及相关转录因子识别DNA分子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此时,DNA分子双螺旋局部解开,解链范围仅限于与RNA 聚合酶结合的部位。聚合酶识别模板链,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催化最先掺入的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在延长阶段,RNA聚合酶在DNA模板链上沿3'®5'方向移动,RNA链以5'®3'方向延长,被转录过的DNA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在终止阶段,RNA聚合酶移动至转录终止位点(终止子)时,聚合反应终止,新合成的RNA链释放出来,RNA聚合酶从DNA模板上脱落。终止子是转录的终止信号序列。

大部分的转录过程结束后,原初转录产物需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才具有生物活性。这里以mRNA为例,介绍基因的转录后加工过程。 一般情况下,原核生物的新生mRNA不必进行后加工处理,就能指导蛋白质的翻译。然而,真核生物中前体mRNA在细胞核合成后,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过程并转移到细胞质内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mRNA的5'-端形成特殊的帽子结构。用核糖核酸酶处理mRNA,发现它的5'-端核苷酸总是N7-甲基鸟苷酸(m7GPPPX),mRNA的5'-端的这种结构就叫帽子。不同生物体内,由于甲基化程度不同,可以形成几种不同形式的帽子。这一5'-端的帽子是在转录的mRNA链达20个核苷酸之前产生的,它可能与mRNA翻译及稳定性有关。(2)通过多聚腺苷酸化(polyadenylation),在3'-端加上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这一反应是在RNA末端腺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完成的。研究表明,poly A尾巴仅与mRNA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移有关,而且对mRNA的稳定性及翻译效率有明显影响。(3)mRNA前体的剪接。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都被间隔序列分隔而成为分裂基因,这些间隔序列即称为内含子。因为转录过程中内含子也被转录,所以前体mRNA须通过剪接(splicing)使编码区(即外显子)成为连续序列。对于不同的RNA,其内含子的剪接方式也不同,mRNA前体是采用SnRNP剪接方式。SnRNP是由数种SnRNA(small nuclear RNA)和几十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颗粒。mRNA前体的剪接过程如下:首先,在内含子左端切开,所产生的5'-端与3'-端上游30个核苷酸附近的CTGAC序列中的A形成5’、3’—磷酸二酯键,由此构成套索结构;接着,内含子的右端被切开,两外显子连在一起,套索内含子释放,并且很快在细胞内被降解,剪接即告完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根据mRNA链上每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规则,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肽链。蛋白质合成过程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个阶段。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因为合成过程实质上是将mRNA的核苷酸序列转换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两种不同分子“语言”的转换,所以,把以mRNA为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称为 翻译

由于DNA分子中只有4种碱基,而蛋白质中有20种氨基酸,显然,单个碱基不能为氨基酸编码。如果DNA序列中每两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残基,则只能表示42=16种氨基酸;如果三个相邻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那么,所能表示的氨基酸有43=64中,可以满足20种氨基酸的编码需要。因此,mRNA序列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 密码子 (Codon),或称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表24列出了编码20种氨基酸的所对应的密码子。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如下:

(1)密码无标点符号。即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起标点符号作用的密码子加以隔离。阅读密码必须按照一定的读码框架(reading frame),从一个正确的起点开始,逐个顺次向下阅读,直到终止信号处停止。若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就会使这一碱基之后的读码发生错误,这种错误称为移码。

(2)密码的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不止一种,20种氨基酸中18个具有多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 (degeneracy)。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生错误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却可以不受影响,尤其当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最后一位)时更是如此。通常三联体密码子一个碱基的改变不足以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从一类变成另一类。这些改变一个碱基而对蛋白质没有影响的密码子位点称为简并位点,包括双重简并位点(twofold degenerate site,可以有两种选择)、四重简并位点(fourfold degenerate site,可以任取一个碱基)。突变总是导致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的密码子位置称为非简并位点(nondegenerate site)。在编码序列水平上不导致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的核苷酸替换称为同义替换(synonymous substitution),而使氨基酸发生变化的替换称为异义替换(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遗传密码是非常可靠的,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基因中核苷酸序列错误而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出错的程度。

(3)线性、不重叠。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密码之间是否重叠?例如,对于序列AAGGUCUUC,不重叠的三个密码子是AAG、GUC、UUC,如果重叠一个碱基,则形成四个密码子:AAG、GGU、UCU和UUC。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重叠密码。

(4)特殊密码子。在64个密码子中,有3个不编码(UAG、UAA和UGA),这三个密码子的功能并非指导核糖体插入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而是引起翻译的终止,所以叫做终止密码子(stop codon)。此外,还有一个(AUG)既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多肽合成的起始密码子(start codon)。

(5)密码的通用性。各种高等和低等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核生物)基本上共用同一套密码。最初遗传密码的解读是在体外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中得到的,迄今为止,除线粒体等细胞质基因外,反映编码规律的遗传密码表几乎是通用的。

蛋白质肽链的合成是从氨基端(N-端)逐个加入氨基酸,直至羰基端(C-端)最后一个氨基酸为止。多肽链合成的场所就是核糖体,一个细菌细胞中大约有20000个核糖体,而真核细胞里则多达数百万个。它们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复杂的rRNA骨架和许多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多肽链在核糖体上的合成过程可划分为起始、链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下面以原核生物为例,介绍多肽合成的过程。

(1)起始阶段:mRNA先后与核糖体的30s亚基和50s亚基相结合,形成有生物学功能的70s起始复合物。这时,携带有甲酰甲硫氨酸的tRNA(fMet-tRNAf)占据了核糖体上的肽酰位点(P位),空着的氨酰位点(A位)准备接受另一个氨酰tRNA。

(2)肽链的延伸:可分为三步进行,( i )由A位上mRNA密码子规定的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并结合在A位上;( ii )此时A位和P位上都结合有氨酰-tRNA(延伸时P位上为肽酰-tRNA),肽酰基从P位到A位,并形成新的肽链;( iii )核糖体沿mRNA(5'→3')作相对移动,肽酰-tRNA又从A位移到P位,失去氨酰基的tRNA从核糖体上脱落,A位待下一个氨酰-tRNA进入,开始新的一轮肽链延伸反应。

(3)终止阶段:mRNA的终止信号进入核糖体,释放因子(辅助蛋白质合成终止的因子)可完成终止信号的识别。P位上tRNA与肽链之间的酯键在水解作用下断裂,肽链从核糖体上脱落。随后,mRNA、tRNA 与核糖体分离,核糖体又解离为大小亚基,可重新聚合参与另一条肽链的合成。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与上述过程略有不同。起始复合物的大小为80s,起始tRNA携带的是甲硫氨酸(原核生物中的是N-甲酰甲硫氨酸)。此外,合成中涉及到的蛋白质因子较多,合成机制更为复杂。

人们最初认为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到mRNA,再从mRNA翻译成蛋白质,通过蛋白质来表达遗传信息,实现生物体的各种功能。然而,在1970年,科学家发现有些RNA病毒会将RNA反转录成DNA,并且找到了促成这一过程的反转录酶。这使得人们扩展了对中心法则的认识。反转录酶可以将mRNA反转录为DNA,而这样的DNA分子里没有内含子。这样的DNA分子称为 互补DNA ,或 cDNA

真核生物每个细胞里都有全套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然而,在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只有一部分基因被表达为蛋白质。所有要表达的基因,都有相应的mRNA被转录和加工。原则上可以提取一定组织细胞中的全部mRNA,将它们反转录成稳定而便于保存的cDNA,形成cDNA文库。

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这样的信息流动过程依赖于酶和其他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同样,DNA和RNA的复制也依赖于聚合酶和其它蛋白质与核酸模板的相互作用。在生命进化的早期还没有酶时,核酸分子又是如何复制的呢?这个难题可能的答案是:RNA分子和蛋白质一样具有酶的功能。这一发现使我们看到:在DNA和蛋白质出现之前,生命进化的早期有一个RNA世界。RNA分子先催化其本身的复制,并发展出许许多多酶的活性。接着,RNA分子开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成了更高级的酶,因为它们有20个侧链,比 RNA的4个碱基更为多样化。最后RNA反转录形成了DNA,从而DNA代替RNA作为遗传物质,并且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单链的RNA更加稳定。这样,留给RNA的作用就一直保留到现在,即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作为中间媒介。

原文地址: >

这里先说一句,市面上最常见的新手尤克里里材质就是桃花芯木和相思木,这个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就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

不知道你说的全桃花芯木的尤克里里是不是桃花芯木全单的意思,后者说的就是面单桃花芯木尤克里里的意思,这里我们可以对单板和合板做一个区分

尤克里里琴箱木材工艺主要有两种:合板和单板。工艺不同对音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新手们可能觉得这些专业性的词很比较陌生,下面我会尽量简单明了的跟大家讲解一下。

合板简单来说就是用3层木板压合成一块木板,里面包含两种工艺做法——中纤板和实木合板。找了很久才在网上找到这两张图,展示很明显了。这张图就是中纤板合板,中纤板就是中间那块板子是用木头碎屑经过高压制成“木板”,上下两面贴上木纹皮或者贴纸,是很常见的低端做法。

这张是实木合板,就是用实木版代替木头碎屑,一般是那些有做出口生意的乐器品牌会用的,因为国外对于环保和一些材料方面的控制比国内严格很多,这块大家最好提前了解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买乐器肯定要买多少有点名气的品牌,因为至少这些牌子人家“要脸”啊。

单板是指用单层的实木板,来制作成原料件,之后进行组合而成的。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单板=单层板。但是并不代表单板就是一整块木板。一般像吉他、UK这些,很多都是双拼的板材,也就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两边用两块板子拼合而成。所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

上面这张图就比较明显能看到合板单板区别了,这是之前学生送修的琴,家长质疑不是单板,我就找隔壁店装修的师傅,把琴切开给学生家长看了。这个切开的我到现在还留着,这里就能比较清楚的看明白,面单琴的面板、背板、侧板分别是什么样子了。

我说这么多合板单板区别,其实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音色上来。在同等材质的基础上,合板音色是不如单板好的,因为单板是用一整块原木板切割出来的,能够更好地还原木材本身的共振和音波传导能力。反观合板,声音要穿过三层纹理不同的材质,整个传导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衰减,最后呈现出来的声音肯定没有一整块实木传递的声音优秀。

除此之外,尤克里里的各个面用的木材工艺不一样的话,叫法也是不一样的。

当琴的背侧板和面板都是合板的时候,叫做“合板琴”;当琴的背侧板和面板都是单板的时候,叫做“全单琴”;当琴的背侧板是合板,面板是单板的时候,叫做“面单琴”(国内一般面单琴,都会统称为单板琴,所以大家要做好区分,别被坑了)。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半知半解的新手问我,是不是单板就一定比合板音色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太正确的。全单琴音色>面单琴音色>合板琴音色,这样的说法是在木材和制作工艺都相同的前提下,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并非一定要去追求全单琴。

这里给你推荐几个尤克里里品牌型号,你当做参考

UMA-03C

UMA也是做得比较早、线下铺的比较开的一个品牌,这支03C桃花芯合板琴应该是被认知比较早的一款,多年来没有改款也应该是接受度不错的原因吧。这支琴配的是过去早期比较常见的尼龙琴弦,从外观上看也可能没有前面推荐的两把尤克里里精致,但作为新手入门琴来说还算是够格的。这款算是他们家入门的款,就是弦钮的齿比,如果我没记错,这款03C应该是14齿的。在目前市面上大量都是18齿的情况下,稍微少那么点意思,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如果想要更高的齿比,可以考虑自己买回去换一下,一套二三十的完全够用了,效果会提升不少。

GORILLA歌芮拉GUC-2001

这款我重点推荐一下,我自己上手试过,歌芮拉的GUC-2001用网上的说法,应该算是他们家的“单板爆款”。作为一支桃花芯单板琴,搭配的依然是他们家的日产进口碳素琴弦。这把琴比较惊艳我的是它的黑色古典琴头,说实话民谣琴头看多了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传统的古典琴头一般不是桃花芯木贴片,就是玫瑰木的。这种黑色琴头的就尤克里里来说,算是比较少见(仿品除外)。造型来说,在这个价格区间算是比较有辨识度。音色水平,试过他们家这款,中等偏上,至少对得起这个价格,性价比中上水平。就是好像最近市面上有不少杂牌开始仿他们家这个造型的,所以大家如果选择的时候,认清一下品牌比较好。

REALSUN 瑞声AC200

到了这个价位也算是中高档琴了,瑞声的品质在这个档次是非常优秀的。这支相思木全单的音色非常棒,做工还是一贯的很细节、很精致。具体的参数配置,为了节省篇幅,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就我个人的体验,高频更加突出一些,感受不错。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蛋白质分子的演变 5 核酸的进化 6 遗传密码的进化 1 拼音

fēn zǐ jìn huà

2 英文参考

molecular evolution

3 概述

分子进化是 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变现象。主要包括蛋白质分子的演变、核酸分子的演变和遗传密码的演变。

(1)前生命物质的进化。最初覆盖于地球上的那些致生元素,先是生成各种原始的致生分子(如甲烷、硫化氢等),致生分子在多种能源(包括太阳的紫外线、电离辐射能等)的影响下,进一步形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后再逐步过渡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核酸.蛋白质等。

(2)核酸分子的进化。包括量和质两方面。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明显看到各种生物每一基因组的核酸的量在总的趋势上逐步增加。同时,脱氧核糖核酸的质也在变化,用分子杂交方法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似程度越高;反之,则相似程度越低。

(3)蛋白质分子的进化。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亲缘关系发现,愈是亲缘关系相近的蛋白质沉淀反应越强;从氨基酸的分析结果也发现和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相差越大。

(4)细胞器和遗传机构(如遗传密码)的进化。1979年发现遗传密码的统一性原则不适用于线粒体基因,表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密码也发生过变化。分子进化研究可以为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佐证,为深入研究进化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4 蛋白质分子的演变

可以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的分子演变来说明。在无颌类脊椎动物(如七鳃鳗),运输O2的球蛋白只有Mb,而在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中,运输O2的球蛋白有Mb和Hb。据研究,Mb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含有153个氨基酸残基;成人血红蛋白(HbA)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即α2β2),α链含141个氨基酸残基,β链含146个氨基酸残基。此外,胎儿血红蛋白(HbF)含有两条γ链(即α2γ2);成人(少量)血红蛋白(HbA)含有两条α链和两条δ链(即α2δ2)。γ链和δ链的结构与β链相似,均由1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已知鲸的Mb与人的各种Hb之间有115~121个(约占80%)氨基酸残基的差异,这表明Mb和Hb和祖先分子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基因重复和随后的基因突变而开始分歧了。在人的各种Hb多肽链之间,差异最大的是α链跟β链、γ链、δ链,有84~89个(约占60%)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其次是β链跟γ链,有39个(约占27%)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最小的是β链跟δ链,只有10个(约占7%)氨基酸残基的差异。这表明Hb的祖先基因,首先通过基因重复和基因突变分化出α基因和β基因,然后从β基因分化出γ基因,最后才分化出δ基因(图1,A)。据戴霍夫(MODayhoff)估算,Hb分子大约每600万年有1/100的氨基酸残基发生变化。照此,Mb跟Hb的分歧时间约发生在80×600万年48亿年前;Hb的α链跟β链的分歧时间约发生在60×600万年36亿年前;β链跟γ链的分歧时间约发生在27×600万年≈16亿年前;β链跟δ链的分歧时间约发生在07×600万年420万年前。根据以上数据,就可画出Mb分子和各种Hb分子多肽链的进化系统树(图1,B)。

5 核酸的进化

就量的方面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从低级到高级,基因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因此,细胞中的DNA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是总的趋势。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肺鱼和某些两栖类细胞中的DNA含量就比鸟类和哺乳类的高出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出现了多倍化,或重复序列及内含子的大量增加。就质的方面看,随着生物的进化,DNA中的堿基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利用分子杂交方法可以比较各种生物DNA分子的相似程度,进而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通常先将待测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一个个片段,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把大小不同的片段分开,再把这些DNA片段吸引到硝酸纤维膜上,并使吸附在滤膜上的DNA分子发生变性,再和预先制备好的DNA探针(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DNA片段)进行分子杂交,最后通过放射自显影就可以鉴别出待测的那个DNA片段和探针DNA的同源程度。例如,有人用分子杂交法测定灵长类6种动物与人的DNA的相似性,其结果依次为丛婴猴58%、卷尾猴905%、恒河猴911%、大猩猩947%、黑猩猩976%。与用形态分类方法确定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6 遗传密码的进化

70年代末发现了线粒体的特殊密码,启发人们认识到遗传密码也是经历了变化的。现在大家都公认,遗传密码从一开始就是“三体密码”。据戴霍夫的推测,在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密码经历了GNC→GNY→RNY→RNN→NNN5个阶段的变化。G、C分别代表鸟嘌呤和胞嘧啶,N可以是G、C、A、U中任何一种堿基;YC或U;RG或A。最初,密码的通式是GNC,可形成GGC、GCC、GAC、GUC4种密码子,分别决定甘、丙、天冬和缬4种氨基酸。随着化学进化中氨基酸种类的增加,遗传密码也由GNC扩展为GNY。这种扩展虽仍决定4种氨基酸,但已增加了信息RNA突变的可能性,对原始生命体的进化有利。以后又由GNY扩展为RNY,这样翻译出来的蛋白质便可含多达8种氨基酸。接着再由RNY扩展为RNN,可决定13种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而且出现了起始密码AUA。最后,由RNN扩展为NNN,使参加蛋白质的氨基酸增加到20种,侧基复杂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等都是在这次扩展中出现的,同时还出现了三个无义密码,充当肽链合成中的终止信号,构成现在的遗传密码表。目前不少学者认为,以上推测是比较合理的。

用于图形工作负载调度、一些电源管理位以及选择媒体功能。对于较新的硬件,也被用作HEVC/H265处理的一部分。

英特尔此前曾尝试在其Linux内核图形驱动程序中自动启用GuC和HuC功能,因为驱动程序没有优雅地处理丢失/损坏的固件文件的情况,所以最终恢复了对GuC和HuC的支持。现在驱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加健壮,因此他们将再次尝试打开自动行为,可能是在Linux54周期中。

以上就是关于中心法则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心法则、尤克里里的材质、分子进化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06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