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界线有多少条

秦岭淮河分界线有多少条,第1张

15条,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简略如下:

(1)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秦岭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6)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7)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采纳哦

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秦岭淮河:

秦岭

1)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2)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位于秦岭东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秦岭—淮河分南北,只分了我国东部,沿秦岭再向西,大致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到昆仑山及其余脉。

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 与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的分界线。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6、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扩展资料:

范围划分: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

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

部分地理意义:

1、气温:① 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②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分界线

2、降水:①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②湿润区(南)与半湿润区(北)分界线(之一)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分界线

4、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分界线

5、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北)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分界线

中国供暖分界线。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每年的11月15日,中国的集中供暖系统开始工作,并在未来4个月内为居民住所持续输送暖气,这让生活在该分界线以北的数百个城市中的居民欢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则要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情况下捱过这个冬天。

这种“不公”并不容易解决,而中美***本周宣布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或许已使该问题变得更为艰难。清华大学教授江忆表示,政府不太可能为南方所有城市居民提供集中供暖,否则中国每年将多烧5000万吨煤炭。

扩展资料:

局部供暖:

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

“要求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寒冷地区大,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提倡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集中供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1、气候方面:

(1)、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南北雨季长短界限。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6)、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2、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4、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5、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扩展资料

中国地理分界线:

1、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3、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4、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以上就是关于秦岭淮河分界线有多少条全部的内容,包括:秦岭淮河分界线有多少条、秦岭-淮河是什么分界线,一共有哪八种。、秦岭淮河是什么分界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801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