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第1张

问题一:什么是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影响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问题二:气候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

(2)大气环流:不同地区所在的气压带、风带位置不同,气候不同;

(3)地面状况: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3)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

问题三:气候两大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 气温;降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地形地势。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5、洋流因素。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洋流

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

一、世界气候分布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12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

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气候,自然科学名词,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扩展资料

气候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不同的缘故。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冬季陆地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洋流: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在气温上,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显著不同,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的分布。

地形: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人类活动:

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以上就是关于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全部的内容,包括: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什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7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