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七星瓢虫的特点有哪些呢

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七星瓢虫的特点有哪些呢,第1张

1、七星瓢虫身体呈卵圆形,背部拱起,呈半个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一个淡**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

2、体腹及足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

3、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斑。小盾片黑色。

4、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外形特征:具体见图(瓢虫中唯一的一种益虫哦)

七星瓢虫

体长65~75mm。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   卵:长126毫米;宽060毫米。橙黄包,长卵形,两端较尖。成堆竖立在棉叶背面。每块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达80粒。   幼虫:共4龄各龄期的主要特征:   一龄:体长2—3毫米。身体全黑色。从中胸至第八腹节,每节各有6个毛疣。   二龄:体长4毫米。头部和足全黑色,体灰黑色。前胸左右后侧角**。腹部每节背面和侧面着生6个刺疣,第一腹节背面左右2刺疣呈**,刺黑色。第四腹节背面刺疣**斑不显其余刺疣黑色。   三龄:体长7毫米。体灰黑色头、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斑。腹部第一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桔**,刺黑包。第四节背侧2刺疣微带**,其余刺疣黑色。   四龄: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桔**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均有桔**斑。其余刺疣黑色。   蛹:体长7毫米,宽5毫米。体**。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腹末带有末龄幼虫的黑色蜕皮。

1、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而仓皇逃走。

2、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

3、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4、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以上就是关于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七星瓢虫的特点有哪些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七星瓢虫的特点有哪些呢、七星瓢虫有什么特点、七星瓢虫的特点和本领七星瓢虫简单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91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