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夫人和王夫人结局的推测,无论如何,当年风光无限的两位诰命夫人,在家族倒下后注定只有凄惨的后半生,这才符合《红楼梦》悲凉的基调。<p><p><h3>关于《红楼梦》中王夫人的评价<h3><p><

邢夫人和王夫人结局的推测,无论如何,当年风光无限的两位诰命夫人,在家族倒下后注定只有凄惨的后半生,这才符合《红楼梦》悲凉的基调。<p><p><h3>关于《红楼梦》中王夫人的评价<h3><p><,第1张

贾家被抄家后,一众女眷被圈禁在馒头庵,圈禁解除后,夫人回南京凄冷度日,而邢夫人则在花枝巷了此残生。

在《红楼梦》里,邢夫人和王夫人二人,是极少被人拿来相提并论的,因为无论怎么看,她们似乎都是两个世界的人。

邢夫人是大房贾赦的妻子,不过从她奚落迎春的话来看,她是贾琏生母死后才成了贾赦的填房。因此她的出身肯定不好,她的兄弟邢大舅无赖且粗俗,当年为了父母遗产,兄弟姐妹几人闹得鸡飞狗跳。

邢夫人非常贪财,侄女邢岫烟来贾府小住,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她竟扣去一两,害得邢岫烟因无钱打发下人,没少被欺凌。

她本性愚犟,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分,凡贾赦看上的女孩子,她都尽心尽力去促成,后来因说服鸳鸯嫁给贾赦一事,她还被贾母嘲讽了一番。

她的丈夫贾赦,虽然是大房,但因贪恋酒色而不被贾母所喜,邢夫人自然也要被贾母低看冷落。

与邢夫人不同,王夫人出身金陵王家,是四大家族之一,而且在贾府式微时,王家的王子腾几度晋升,风头一时无两。

她的运气很好,一生有三个子女,而且都很争气。大儿子贾珠天资聪颖,年方十四就进了学;女儿贾元年少入宫,后被封妃,这不仅是王夫人的骄傲,也是整个家族的荣光;小儿子贾宝玉虽然顽劣,但衔玉而诞,异象出生,自带光环,最被贾母所宠,因此成为荣国府的“活凤凰”。

王夫人其人,本性愚鲁且阴狠,这从其听信小人之言害死大观园几个丫头便知。只是素日里她沉默寡言,又吃斋念佛,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贵妇形象。

不过,无论是窝囊的邢夫人,还是得势的王夫人,在贾家这座大厦轰然倒塌时,就是她们最平等的时候,因为她们所遭受的打击,是一样的。

按前八十回给的预示,贾家最终必定被抄家。那么在贾府被抄家后,邢夫人和王夫人该何去何从呢?

先被圈禁在水月庵

按律法,在抄家时,不仅是宁荣二府的宅邸,就连大观园也要在查封范围。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没个把月时间都查不清楚,所以自查封开始,作为钦犯的眷属都会被圈禁起来,这些人有贾环、贾兰这些无罪在身的贾家子弟,也有邢夫人、王夫人这样的女眷们。

那么他们会被圈禁在哪儿?如果我们记性不差,应该会记得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托梦王熙凤,劝其未雨绸缪,着重家庙这样的祭祀产业,因为按律法,就算将来家族事败被抄,那祭祀产业是可以不入官的,如此子孙们就有了个容身之所。

那秦可卿的话,王熙凤有没有放在心上且去执行呢?书中写道在她惊醒后,梦中事忘掉了大半,自然也就无法按秦可卿的话去做了。不过,在此之前,贾家已经有了自己家庙,那就专为寄放灵柩的铁槛寺。所以,在贾家查抄时,这铁槛寺就是贾兰、贾环这些男丁的圈禁之所。

而女眷们,当然不会跟男丁们混居。她们会被圈禁在哪里呢?在第二十四回,有脂砚斋对贾芸批语:“《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等语。由此可知,将来贾府被抄后,贾芸是挺身而出做了一番好事的。其中就包括“仗义探庵”。

那么这“庵”,自然就是住的都是女性的尼姑庵,而在前八十回,与贾府关系密切的尼姑庵都有哪些呢?大观园里的栊翠庵?不好意思,在查抄范围之内,连妙玉都要被撵出来的,贾芸一来进不去,二来也进去了也没人可探啊。

另外一个就是馒头庵了。

这个馒头庵,又叫做水月庵,一直与贾府保持合作关系,当年秦可卿停灵铁槛寺时,送殡的王熙凤和贾宝玉几人就是在这里下榻的,王熙凤还在这里做成了人生第一笔大单——棒打张金哥小夫妇,拿到3000两白银。

各奔东西

在清朝,很多钦犯家族被查抄时,其眷属甚至奴仆都要入罪,他们或被流放边疆,或被发回原籍。

当年曹家被抄后,奴仆已被赏赐给其他官员,而那一众家眷就是被发回了原籍。

从前八十回的种种线索来看,贾家后来还会回到原籍南京,不信我们看看:

第三十三回,贾政在胖揍贾宝玉时,贾母又是心疼又是愤怒,其大加指责贾政不孝,并说要“立刻回南京去”。

第四十六回,书中提到鸳鸯的父母亲,称其在南京看房子。鸳鸯是家生女儿,父母当然是贾家的老奴才,他们在南京看的房子,就是贾家的老宅。

第七十四回,书中又说到王夫人当初进京,只带了周瑞家等五家陪房,“其余在南方各有执事”,这里脂砚斋批道:“又伏一笔”。

以上种种细节,透露了什么信息呢?

第一,贾家王家在南京那边还有一些老宅和奴才,将来宁荣二府被查抄,大概会给他们留一些南京那边的老宅。

第二,将来贾家被抄后,贾家一部分人会被发回原籍南京,就如曹家当年被抄后眷属被发回北京一样。

需要说的是,若按前八十回给的线索,贾家抄家时,像贾母、林黛玉都已经去世,所以届时是王夫人贾政和赵姨娘母子等人,将贾母灵柩扶回南京。王夫人的余生也将在南京度过,凄冷而悲凉。

至于邢夫人,则连南京也无法回去,因为贾赦是钦犯,作为妻子的她,按律法她可以定期给犯人供给衣物粮食,所以她只能与儿子儿媳贾琏夫妇留在北京,那时,得益于当年贾琏偷娶尤二姐悄悄买下了花枝巷,这宅院后来没有籍没入官,才成了邢夫人等人的容身之所。正因此,才有后来巧姐被卖,刘姥姥相救的情节,如果邢夫人与贾琏夫妇等人也被发回南京,这种情节就不会出现了。

当然,将来贾赦狱中暴毙,王熙凤被贾琏休弃而“哭向金陵”,巧姐流落烟花巷,贾琏一家也四分五裂,那是邢夫人年迈昏花,早年又与娘家兄妹结怨,估计只能承受贫困和孤独的苦果了。

以上就是关于邢夫人和王夫人结局的推测,无论如何,当年风光无限的两位诰命夫人,在家族倒下后注定只有凄惨的后半生,这才符合《红楼梦》悲凉的基调。

王夫人给袭人涨薪其实一种变相给她提高职位,因为后面那句话就是“赵姨娘有的,袭人也一样”。所以这里就是认可了袭人的姨娘身份,所以她不是一个丫头了,待遇比其他丫头好也是自然。但是袭人这个姨娘的身份还没有过明路,所以王夫人不能直接从公账上给袭人,因此自掏腰包。

整部红楼梦隐含了很多的故事,但是从宝玉爱情这条线上来说,当时的贾府就分成了两派。一个是以贾母为首的黛玉派,另外就是以王夫人为首的宝钗派。

但是从力量对比上来说,刚开始黛玉派是完全占据优势的。第一当时贾母才是贾府后院真正的掌权人,所以这也看出为什么明明是王夫人侄女的王熙凤和林黛玉走得更近。第二就是宝玉自己的表态,虽然感觉宝玉处处留情,但是林妹妹在他心中还是不一样的存在的。最后就是从家室上来说,薛宝钗家是商人,完全不能和林家这种世代官宦相比。

所以王夫人想要让薛宝钗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所以她也就要从贾宝玉身边的人入手。大家都是知道袭人是第一个和贾宝玉有云雨情的人,这个事情是在宝玉身边的所有人里几乎公开的存在,所以王夫人为了拉拢袭人,就暗地里给了袭人姨娘的身份。

而后面事实证明,袭人也倒向了王夫人这一派,时不时给宝玉上点眼药,说人家宝姑娘多么多么好,你还给人眼色看,如果是林姑娘你就要去赔礼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闹矛盾,袭人就告发到贾母那里去了,所以王夫人这拉拢人的策略也是非常成功的。

对于《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有不少的评价,有好有坏,各尽其说。

我认为王夫人这个人,活生生封建王朝官宦人家贵族女性的典范:家庭美满、举止端庄、言行稳重、福寿双全。以封建王朝的标准来看,王夫人的婚姻应该是很幸福的——有娘家做靠山,又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婚后得到丈夫的疼爱与婆母的肯定,还为夫家继承香火,生育了三个优秀的儿女——这简直是太圆满了。

有人说王夫人才貌平平,不得夫君和贾母的喜爱,我认为这是不实的。她虽然没有凤姐美艳、能说会道,但是生育并培养出三个俊秀聪颖的儿女,既能开枝散叶,又能相夫教子,绝对不是一个愚钝的角色,贾母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并且书中贾政和王夫人在房中商议事情时,也都是以平常夫妻的口吻来交谈的,根本没有不尊重,或者是对王夫人的冷淡疏离。

还有人说王夫人吃斋念佛,是因为她被丈夫冷落,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是有其他的原因。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的,只能大致推断出是在贾珠病逝、贾元春入宫的那个时间段。

那这样看来是因为长子突然病逝,次女又不得进入争斗的宫廷,幼子还尚未成熟这种无力悲痛和不安全感深入王夫人的骨髓,于是她开始吃斋抄经,为心爱的儿女祈福,希望得到佛的庇佑。祈祷贾珠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好好的,来世再续母子之缘;希望元春在宫中能够平安,没有烦恼,不受欺压;期盼宝玉能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承担起兴旺家族的责任。

她和普通人家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健康、快乐。她的所求正好体现这一点。

红楼梦中王熙凤与王夫人有双重亲戚关系:

1、内侄女

王熙凤是王夫人兄长的女儿,是她的内侄女。

2、侄媳妇

王熙凤是王夫人夫君贾政兄长儿子的夫人,也就是王夫人的侄媳妇。

3、王熙凤是王夫人在贾府实际权力的执行者

王夫人自己代表了家族嫁进了园子,她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需要娘家的人来帮忙。王夫人就选中了王熙凤,她的侄女,来帮忙管理贾府,实际上就是贾府的大总管。

扩展资料:

王夫人性格特点

王夫人的性格特点是有着多面性的。就拿她对待自己的儿子来说。毫无疑问,她在物质上对待自己的儿子是很好的,这也是王夫人的性格需要。

王夫人在人前的性格特点就是这样的一个温婉的形象,所以她对待自己的儿子好这是毫无疑问的。还有就是,自己的儿子是整个园子里面的掌上明珠。

既然物质是不愁的,那么就来看看感情方面。关于王夫人性格特点中对待宝玉的态度上,一方面,王夫人是知道自己儿子和表妹的这一段爱情的,而她也没有强行的去棒打鸳鸯。

但是,另一方面,王夫人因为不赞成这段感情,所以王夫人就把自己的外甥女给暗中安插了进来。王夫人的性格特点是多变的,她因为从小就是被规规矩矩的教导着长大,有着那种大**的一切性格特点。

王夫人嫁人不错,生了个挺好的儿子,所以她就会谋求在园子里面的地位。王夫人的性格特点在谋求地位里面也有体现,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王夫人提携自己娘家的侄女。

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外甥女出现了,便不会再去管自己的侄女了,这也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熙凤

《红楼梦》中并没有写王夫人的最后归宿,只是贾母形容她老实,又多病多痛。那应该是与疾病有关。在高鄂版里是贾兰也考上举人了,所以生活虽不如前。

王夫人出生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护官符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

在闺中的王夫人,书中刘姥姥形容她“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可见那时候的王夫人至少是个性情直爽的女孩儿。王家对女儿家的教养不同于贾家,史家和薛家,王家的女儿都不读书。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在贾府因长子贾珠早逝,女儿贾元春早早入宫,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与丈夫贾政夫妻感情浅薄,书中几次描写贾政与王夫人说完话,便晚上到赵姨娘处歇下。王夫人性情日渐改变,到了现在贾母眼里,成了话少,不大显好的二太太。

抄检的起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可能是司棋与潘又安幽会时遗落在园里山石上的。这件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而园子里住的是未婚男女,所以才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尤其担心宝玉乱性,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

王熙凤在此间扮演的角色值得注意。当她被冤枉时,侃侃而谈,以五条理由辩白,终获王夫人信任,反映出她的机敏。

王夫人缺乏心计,耳软面硬;凤姐精明干练,老于世故;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没有眼色;探春刚毅果敢,明辨是非;晴雯脾气刚烈,司棋敢作敢当等,均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夫人

《红楼梦》中并没有写王夫人的最后归宿,但根据小说情节可以推断王夫人应该是抑郁而死。

长子贾珠夭亡是王夫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打击。女儿元春入宫作女官,后来又封为贵妃,王夫人作为诰命夫人看起来荣耀,但是女儿的地位没有给王夫人和贾府到底带来任何实质性变化。反倒一次省亲抽空家底。

后来不得宠了,招来太监们多次到贾府讹诈银子。王子腾死了,王家一败涂地,四大家族全都败落了。贾府获罪被抄,探春远嫁、元春暴亡、贾母病逝、宝玉出家……这些事件密集发生,王夫人一介养尊处优的贵妇人,这么多的打击迅猛而至,王夫人绝望、伤痛无限,抑郁而死。

王夫人人物形象:

王夫人出生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护官符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王夫人性情直率,为人慈爱宽厚,唯独不喜矫揉造作之人,作中角色对她评价都很高。

然而出于情节冲突需要,与她的妹妹薛姨妈有描写其“慈”的情节不同,小说中缺乏以她为主场的正面情节。相反,在撵金钏儿和晴雯中等主要故事中她的形象都较为负面(尽管原文中亦同时声称王夫人很少这样发作),因而招致一定非议。

红楼梦》里,宝玉的母亲不叫贾夫人,而是王夫人。作者会这样称呼她,一者是为了增加辨识度,二者是表达尊敬,三者是这称呼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增加辨识度

王夫人是宝玉的母亲,贾政之妻,娘家是金陵王家。以她的身份,按官方正统来称呼,应该是“贾王氏”。如果王夫人和人对簿公堂,坐在高堂之上的官老爷得这样称呼她。当然,以她的身份,不太可能遇到这种事。除了官老爷会这样称呼她,将来王夫人作古,刻在灵牌上和墓碑上的称呼也是“贾王氏”。

除官方正统的“贾王氏”之外,王夫人还应该称作“王氏”,这是较为大众化的称呼。第二回,在介绍林家景况的时候,曹公云:“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贾氏”是贾敏婚后的一个正规称呼,王夫人也可以这样称呼。书中还有几个人是这样称呼的,如贾珍之妻尤氏、贾蓉之妻秦氏、贾蓉续弦许氏、贾菌之母娄氏、板儿娘刘氏等。

“王氏”虽是正统称呼,但是一般人不会当面这样叫。王夫人外出赴宴,所见的人,如果是锦乡侯诰命夫人,或者是北静王妃,会称她为“贾夫人”。如果是亲戚家,就会根据关系做出不一样的改动。

刘姥姥以王狗儿家的身份,称王夫人作姑太太,这是王姓人对王夫人的称呼。如果换作是薛家人,“姑”字就得换成“姨”字。不仅字得换,恐怕连辈分也得跟着降。

薛姨妈在贾府被称作姨太太,这是按王夫人的辈分称呼的。王夫人在贾府,有儿子媳妇和孙子,已经是“太太”辈了。薛姨妈在薛家,只有儿女,还没有孙辈,目前还是“奶奶辈”。

第七十五回,宝钗欲搬出大观园,向李纨辞行说:“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我们奶奶”就是薛姨妈。第七十九回,香菱也称呼薛姨妈作“我们奶奶”。以薛家的立场,该称王夫人作“姨奶奶”。

宝钗曾经称王夫人作太太,这是住在贾府,以贾府的辈分称唤。

无论是“贾夫人”,还是“姑太太”或者“姨奶奶”,都是根据自己和王夫人的关系称呼的,站在读者的立场,都不具辨识度。只有在她的称呼前加父姓,才最有特点,别人一看就知道她是谁。

表达尊敬

说到辨识度,其实尤氏、秦氏、娄氏这类称呼已足具辨识,作者不以“王氏”称呼王夫人,是对她的尊敬。并不是说以尤氏称贾珍的妻子就是不尊敬她,这里还有辈分的因素。

在《红楼梦》里,除了我们熟悉的邢夫人、王夫人,还有甄宝玉的母亲被称作甄夫人,及黛玉的母亲贾敏被称作贾夫人(第二回的回目——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正文里有“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这四位女性都是宝玉的父母辈,且身份尊贵。书中还有薛姨妈也可以称薛夫人,只是作者给了她一个贾府人的习惯称谓。

《红楼梦》虽不能说是自传小说,但里面也镌有作者曹公的生活痕迹。曹公把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寄放在宝玉的身上,对于宝玉的女性长辈,饱含尊敬,丝毫不敢唐突。

将母辈称作夫人,将祖母称作贾母,另外还称作史太君,这也是极高的尊敬。

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我国的各种典籍里对女性的称呼,都与父姓密不可分。尤其是先秦时期,女性称呼与父姓的关系,甚至比她父兄的称谓更为密切。

比如说《左传》里的女性,称呼的方式五花八门,但是都离不开父姓。先秦女性的称呼,有夫氏、夫谥、父姓组合的,比如赵朔之妻赵庄姬;也有夫谥、父姓组合的,比如晋文公的夫人文嬴;还有父氏、父姓组合的,比如叔孙豹的夫人国姜;还有夫氏、父姓组合的,比如栾魇之妻栾祁。

栾祁是晋国士氏之女,她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士会,爷爷叫士燮,父亲叫士匄,兄弟叫士鞅。他们家出于士氏,后来又有了独立的氏,因此她的曾祖父又称随会和范会,爷爷又称范燮,父亲又称范匄,兄弟又称范鞅。其实士、随、范,都不是他们的姓,而是氏,他们姓祁,是尧的后人。可是以先秦时期称氏为尊的原则,他们家男子皆以氏冠于名前,只有栾祁的称谓里有他们家的姓。

古时候的女性在家的时候,有小名,讲究一点的人家,还有表字。比如宝玉的大嫂名李纨,字宫裁。但是一旦嫁人了,名字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父姓冠于前,后面根据她的身份加个称谓。比如汉景帝的程夫人,汉献帝的伏皇后,曹操的卞夫人,拓跋弘的嫡母冯太后等等。

中国人在阅读的时候,早已习惯将女性人物与父姓紧密结合。将宝玉的母亲称为王夫人,也是称谓文化的产物。

将宝玉的母亲叫作贾夫人,不方便和邢夫人区分。只有称作王夫人才具有辨识度,且与读者的认知不相违。

以上就是关于《红楼梦》中,贾家被抄家,邢夫人和王夫人各自有什么样的结局全部的内容,包括:《红楼梦》中,贾家被抄家,邢夫人和王夫人各自有什么样的结局、《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什么会选择自掏腰包,给丫头袭人涨薪、关于《红楼梦》中王夫人的评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76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