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铺路多少公里

一铺路多少公里,第1张

一铺路就是10里路,也就是 5公里。

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是长度计量单位。常用于计量地理距离,现在被称为华里、市里,一里等于500米,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以来,一里特指一市里,旧称一华里。用于计算路程、地理距离。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里作为计量单位,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废除之后,由面积单位演化为长度单位。

古制换算

井田制一里为九百亩。古人借面积单位作长度单位,随着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一里的含义,逐渐由长宽各三百步的面积单位,变成距离三百步的长度单位。隋唐改一里为三百六十步,后沿用至明清未变。

相对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存在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

井田制与里坊制

中国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又名闾里、坊。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围以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里原为农村的聚居形式,后移入城市。

里坊制城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西汉至唐代。西汉长安城有160闾里,分布在城北及长乐宫、未央宫之间。北魏景明二年(501),洛阳城筑里323个,每里300步见方。隋唐改称城内里为坊。

隋唐长安城有110坊,坊内辟十字街或横街,布置巷曲。北宋以后,陆续拆除城墙,封闭式的里坊制至此结束。

四水归一: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四合院朝里的屋檐下方有一个“口”字型的小水塘也有“回”那样的水沟用来接住从屋檐上流下的水,又称四水归堂。百度解释是“周边封闭使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

左祖右社:来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九千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五门: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以故宫来讲五门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在宋《营造法式》中归入小木作制作的构件有门、窗、隔断、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42种,在书中占六卷篇幅。清工部《工程做法》称小木作为装修作,并把面向室外的称为外檐装修,在室内的称为内檐装修,项目略有增减。《中建史》P3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东南大学 潘谷西 主编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以下为同一本书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

这个其实我也太清楚,以前看完盗墓笔记还问过我中建史的老师,他解释的就是雷姓世家。你要看详细的戳这里>

古代里坊制是指城市规划按照方格形式划分。

在这样的基础下,也出现了很多的规定。比如那时候,会在市的四周建立垣墙将市围起来,这个设施也被称为“阛”,而四周建立了门的设施称为“阓”。市的开放时间也是有规定的,不仅如此。

朝廷牢牢控制着市的管辖权,无论建立废除还是拆迁都要向政府报备。在商业区内,不同的商铺种类都是有区分的,他们会被安排在规定的地点,称为“次”和“肆”。官府也专门设置了专门管理市的官吏,设置了专门的市场交易规则。同时在市场交易的商人也要按时按规定缴纳租金等。

可以说这项制度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领导的社会秩序而存在的,不过那时候市场贸易并不发达规模也比较小,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并不高。而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到唐代末期,这项规定有所松动。商业活动就不仅仅限于两市了,许多的手工艺人还有商人开始了零售活动,甚至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直到北宋年间,政府各种的变法制度直接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直接打破了坊市制的地域与时间限制,官方取消了各种禁令,城中出现了许多商铺和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也是也非常流行,形成了非常繁华的大都市景象。

有利于维护治安。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这其中的“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是我国古代帝王与官吏,为了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从春秋至隋唐的1500年间,试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方形或矩形区域,在其内排列居民住宅。里坊内有街巷,四周有高强围起来,是城市“父母官”管束子女的一种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一铺路多少公里全部的内容,包括:一铺路多少公里、四水归一 左祖右社 三朝五门 里坊制 小木作 样式雷 坛庙 塔 以上《中国建筑史》 名词解释、古代里坊制是指城市规划按照()形式划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71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