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和巨行星

什么是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和巨行星,第1张

类地行星就是和地球比较类似,在体积,质量,密度方面都比较相近,

水星,金星和火星

远日行星就是离太阳比较远的行星,你可以找一个八大行星的轨道图看看,印象更深,远日行星就是

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已经被开除在大行星之外)

巨行星就是体积比较庞大,一般都是气态行星

木星,土星

类地行星就是指像地球这样的以岩石结构为主的行星,岩石结构行星的质量和体积好像没有很大个的。

巨行星就是质量和体积特别大的行星,如木星、土星等。太阳系内的巨行星多是以气态为主要结构的,目前,在太阳系以外发现的巨行星也差不多是以气态为主要结构的。

远日行星就是指距离太阳很远的行星,如海王星、冥王星等。远日行星的大小不一,多数为矮行星,也有像海王星那样个头大的行星。据说,在奥尔特云还发现一颗有待进一步确认的比木星大4倍的行星。

在太阳系内,类地大行星通常距太阳近,如金星、地球等。巨行星通常距太阳较远,如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当染是具太阳最远的了,如海王星、冥王星等。

太阳系中的巨行星不是三个,是两个或四个。

以原来的概念,巨行星有四个,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按现在的概念,巨行星只有两个,是木星和土星。因为天王星和海王星比木星、土星小很多,组成成分不一样,又远离太阳,现在叫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八大行星按照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扩展资料:

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主要成分: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序数比,75/25%的质量比)以及微量的甲烷、水、氨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太阳星云的组成非常相似。土星也有类似的成分,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氢和氦较少。

在地核中,大部分行星物质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浓缩。最常见的基于木星的形态可能只存在于40亿帕的压力下,那就是木星内部的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和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内部,但要冷得多)。

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下,氢是液态的而不是气态的,这使得它成为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官和来源。它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行星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为此我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关于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星的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九大行星什么星最大

答: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 其它 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巨行星)。2012年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了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8颗。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随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它是由86%的氢和14%的氦组成的,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2016年3月8日,木星将上演冲日表演,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冲日”。每过399天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木星冲日。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是观测和拍摄的最佳时机。

2016年3月31日,太阳系行星木星遭到不明物体碰撞,此事件在天文学界引起了热议。

结构组成

古代中国:岁星,太岁。古代西方:朱庇特。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氢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千米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形成。据推测,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核区,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过渡。

木星是四个气体行星(又称类木行星)中的一个:即不以固体物质为主要组成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径为142984千米。木星的密度为1326 g/cm³,在气体行星中排行第二,但远低于其他四个类地行星。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见方表)。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木星上也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测量发现微量苯和烃的存在。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的2-3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20%,约为太阳比例的10%,氦也几乎耗尽,但仍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由光谱学分析而言,土星被认为和木星的组成最为相似,但另外的气体行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相较之下所含氢和氦的比例较低然而,由于没有太空船实际深入大气层的分析,除了木星之外的行星至今仍没有重元素数量的精确数据,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扁,赤道鼓的三轴不等椭球体,扁平显著。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因为木星体积巨大,反射太阳光的能力也强。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中氢元素含量是75%,氦元素含量是24%,其他仅为1%,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位于木星赤道南部。从东到西最长时有48万千米最小的时候也有两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最长有14万千米,最短时也有11万千米,面积大约453250000㎞²,能容纳三个地球。对于它是什么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这个大红斑是1665年由法国后裔的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它时常改变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它们连同木星一起组成了木星系它们像一串珍珠似地围绕着主宰它们的天神--木星旋转着。

1610年1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最亮4颗卫星。由此它们被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环绕在离木星40~190万千米的轨道带上,由内而外依次是伊奥、欧罗巴、嘉里美和卡利斯托,它们分别被简称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巨行星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包括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类地行星的构造都很相似:中央是一个以铁为主,且大部金属的核心,围绕在周围的是以硅酸盐为主巨行星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包括有木星、土星。 简单的说他们是气态行星,又叫气体行星 气体巨星可能没有固体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氢、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状态下的水,与类地行星有极大的不同

木星古称岁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0e27 千克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

木星在1973年被先驱者10号首次拜访,后来又陆续被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和Ulysses号考察。目前,伽利略号飞行器正在环绕木星运行,并将在以后的两年中不断发回它的有关数据。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我们得到的有关木星内部结构的资料(及其他气态行星)来源很不直接,并有了很长时间的停滞。(来自伽利略号的木星大气数据只探测到了云层下150千米处。)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巴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表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最近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来自伽利略号的大气层数据同样证明那里的水比预计的少得多,原先预计木星大气所包含的氧是目前太阳的两倍(算上充足的氢来生成水),但目前实际集中的比太阳要少。另外一个惊人的消息是大气外层的高温和它的密度。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连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知道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表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表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 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总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特别高,也特别冷。类似的情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开。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

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木星有一个巨型磁场,比地球的大得多,磁层向外延伸超过65e7千米(超过了土星的轨道!)。(小记:木星的磁层并非球状,它只是朝太阳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木星的卫星便始终处在木星的磁层中,由此产生的一些情况在木卫一上有了部分解释。不幸的是,对于未来太空行走者及全身心投入旅行者号和伽利略号设计的专家来说,木星的磁场在附近的环境捕获的高能量粒子将是一个大障碍。这类辐射类似于,不过大大强烈于,地球的电离层带的情况。它将马上对未受保护的人类产生致命的影响。

伽利略号号飞行器对木星大气的探测发现在木星光环和最外层大气层之间另存在了一个强辐射带,大致相当于电离层辐射带的十倍强。惊人的是,新发现的带中含有来自不知何方的高能量氦离子。

木星有一个同土星般的光环,不过又小又微弱。(右图)它们的发现纯属意料之外,只是由于两个旅行者1号的科学家一再坚持航行10亿千米后,应该去看一下是否有光环存在。其他人都认为发现光环的可能性为零,但事实上它们是存在的。这两个科学家想出的真是一条妙计啊。它们后来被地面上的望远镜拍了照。

木星的光环较土星为暗(反照率为005)。它们由许多粒状的岩石质材料组成。

木星光环中的粒子可能并不是稳定地存在(由大气层和磁场的作用)。这样一来,如果光环要保持形状,它们需被不停地补充。两颗处在光环中公转的小卫星:木卫十六和木卫十七,显而易见是光环资源的最佳候选人。

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碰撞木星,具有惊人的现象。甚至用业余望远镜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表面的现象。碰撞残留的碎片在近一年后还可由哈博望远镜观察到。

在夜空中,木星是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仅次于金星,但金星在夜空中往往不可见)。四个伽利略的卫星用双筒望远镜可很容易的观察到;木星表面的带子和大红斑可由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灿烂星河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现在应该是八大行星,木星最大直径约142800千米。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

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巨行星)。

2012年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了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8颗。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随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

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它是由86%的氢和14%的氦组成的,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比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

西方人古代一般称之朱庇特,古代中国称之岁星或太岁。

木星主要由氢组成,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形状:由于自转快速而呈现扁球体(赤道附近有略微但明显可见的凸起)。

外大气层明确依纬度分为多个带域,各带域相接的边际容易出现乱流和风暴。

最显著的例子是大红斑,最早在17世纪时人们便以望远镜首度发现它的存在。

环绕着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环系统和强大的磁层。

木星至少有63个卫星,其中有4个主要卫星,它们是1610年由伽利略发现,合称伽利略卫星,它的卫星中体积最大的木卫三直径甚至大于水星。

其他行星的直径分别为:

水星约4880千米

金星约12146千米

地球1275628千米

火星约6790千米

土星约120000千米

天王星约51800千米

海王星约49500千米

冥王星约2400千米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和巨行星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和巨行星、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者分别的拒日远近,质量和体积是什么、地球旁边的三个巨行星是叫什么名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6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