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一共有多少根琴弦.还有古琴

古筝一共有多少根琴弦.还有古琴,第1张

古筝琴弦

21根

古琴

7根

两者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古筝有很多种,传统古筝一般是十三弦,后来经过改进,有二十一弦的,二十五弦的,但现在中国最普及的还是二十一弦的。现在的日本筝还是十三弦。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当其刮奏时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又使筝乐更具韵味。由于古筝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在构造上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目前古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民间常用的筝为十三弦和十六弦。经过改良的筝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规格。

制作古筝使用的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则多为竹制。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曰:“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据此,最初的筝为五弦。三国时期,古筝完成了由竹制共鸣体转变为木制的过程,由于琴体的增宽和加长,已出现张十二弦的筝(《三国志·魏书》)。后经过800多年的流传,到了隋代才增加一弦,成为十三弦筝。在唐代的300多年里,古筝流行甚广,十二弦和十三弦筝长期并存,分别用于雅俗乐,在唐诗中有众多的描述。宋代传承了唐代的筝术,沿用十三弦筝。时至元代,民间出现十四弦筝,元顾英《五·山璞稿》中有:“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史料记载中这一阶段十二弦、十三弦形制筝共存民间。到了明代,出现了十五弦筝,明朱载堉《明郑世子瑟谱》中曰:今官举十五弦,而后世多用十四弦者。清代筝继承了历代筝的艺术形式,至清末出现了十六弦筝。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九等多种弦制的古筝。现普遍流行二十一弦制古筝,这一古筝样式,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成为全国制筝的标准样式。 筝是我们较为喜闻乐见的弹拔乐器,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地,也就是当今的陕西省,所以筝又叫秦筝,同时因为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又习惯把筝称作为古筝,除此之外,筝还有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等种种别称。应邵《风俗通》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而东汉刘熙又在其著作《释名》一书中这样解释:“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史料中的记载足矣说明,筝是一种以本身的制作材料竹及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乐器,筝初时五弦,即民族音乐中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质羽”,后随历史的发展逐渐增加到十二十三弦,在魏晋筝又流传到日本,越南,朝鲜等地,到了唐朝的时候,筝的发展进入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从“花颜云鬓坐玉楼,十古弦里一时愁”的诗句中,后人可以了解到在唐朝十三弦筝已经非常普及,从“走马听秦筝,奔车看牡丹”的诗句中也不难看出当时的弹筝盛况,到了明清以后古筝逐渐增加到十六弦,新中国成立后,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良,从弦制上增加到21弦,从音域上增加到四个八度,音域增加了自然音乐的表现力也随之增强。

以上就是关于古筝一共有多少根琴弦.还有古琴全部的内容,包括:古筝一共有多少根琴弦.还有古琴、古筝有几根弦、古代古筝的弦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4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