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原文急用!

《草船借箭》原文急用!,第1张

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

诸葛亮画像

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译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山庄,遇司法徽,司法徽其人,襄阳名士,素以知人荐才而闻名于世,刘备因祸得福,于是便有了“伏龙、凤雏安天下”之说。“伏龙”指的是当时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则是指心中有丘壑的庞统。

诸葛亮发迹地卧龙岗

原来二人都是这水镜先生的弟子,声名大噪于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水镜先生司法徽还有第三个弟子,那就是徐庶。与声名鹊起屡立战功的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并未显现出过人之处,但细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徐庶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于出身而言,寒门子弟难出头,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人能够在政治这条道路上所走路途的远近。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诸葛氏是当时的豪门,不能否认,这无形中为诸葛亮的仕途铺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门,早年为躲避仇家改了名讳,徐庶的起点是低的,他所经历的苦难也是以诸葛亮的家室难以想象的。细思之下,也正因为如此,徐庶求学儒舍,奔刘备,荐诸葛,这些作为更加反衬了徐庶其人的可贵之处,夫君子之志不为贫贱所移,此其一也。而如果要从才略上去评价诸葛亮和徐庶孰胜孰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诸葛亮烧赤壁,夺荆州,这一系列的部署都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但若要执着于此,未免有失偏颇,同为水镜先生的弟子,徐庶与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他自始至终缺少的是一个契机和可供他自由挥洒才能的舞台,自古忠孝难两全,徐庶选择了成为一个孝子而不是一个谋士,世间安得两全之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徐庶与诸葛亮谁厉害似乎是一个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思的题。

刘备送徐庶

刘备一生虽然知人善用,但是也错过了不少的英才,比如陈宫、张辽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吕布手下的,但是也是刘备可以争取的,然而这些人的错过还不算什么,最遗憾的就是原本就是刘备重要军师的徐庶的离开。

刘备送徐庶

徐庶原来是一个游侠,后来感到这样简单无脑的日子并不好就弃武从文,转而读书学习,徐庶也确实有着天赋,不过数年的功夫就学有小成,后来投奔了刘备,之后徐庶又推荐了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事,因此才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但是后来因为曹操接手荆州,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徐庶离开了刘备,来到了曹操的账下,之后他一言不发,不出一个计谋,上演了一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好戏。而刘备辞别徐庶也是三国之中经典的煽情戏码。

话说徐庶的母亲被俘虏之后,徐庶寝食难安,于是下定决心向刘备告别,在一次饮酒的时候徐庶对刘备说:“现在知道母亲被囚禁了,心中悲戚,就算是琼浆玉液也难以下咽啊。”刘备悲伤地说:“现在知道先生要离开,我就像是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两人相顾无言,泪流不止。于是刘备送徐庶出城,一直送到了长亭外,刘备劝告徐庶以后到了曹操账下也要展现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功名,徐庶更加感动,对刘备说到:“我才疏学浅,这次离开也是为了母亲,坚决不会给曹操出谋划策的。”果然之后徐庶在曹操手下一言不发。在徐庶走后,刘备痛哭:“元直走了,我该怎么办啊。”还让手下人把周围的树木都砍了,让他可以看着徐庶远走。

诸葛亮

下图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诸葛亮画像,他手持羽扇,髯须微动,双目恬静淡泊,一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模样。说起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画像

东汉末年,黄巾军作乱,生灵涂炭。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孙策雄踞东吴。汉室后裔刘备在官渡之战中战败,而他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用奸计招揽走,此时的刘备只能投靠刘表。

徐庶在离开刘备时,告诉刘备,隆重有个绝顶聪明之人,叫诸葛亮。得诸葛亮者得天下。失去徐庶,刘备很失望。在听到徐庶对诸葛亮的介绍之后,他欣喜异常。

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并随礼前往隆重求见诸葛亮。然而,非常不巧,诸葛亮刚好出去了。刘备再失望也只得返回住所。过了几天,刘备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隆重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然而,这次还是没有遇到诸葛亮,他又一次出游了。张飞是个急性子,他觉得诸葛亮摆架子,就很不客气地喊着要回去。刘备无奈,就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情的敬佩与欣赏,并希望他能够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以挽救汉室天下。

时间再次一天天过去,刘备吃素三天,准备再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关羽劝说:“兄长,这个诸葛亮也许只是虚有其名,并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我想我们不必前往了。”张飞说:“兄长不必亲自前往,让我一个人去。如果他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绑来。”听了张飞的这番言论,刘备非常生气,把张飞大骂了一顿,骂完之后,带着俩兄弟第三次拜访草庐。

不料,这一次,诸葛亮却睡着了。刘备没有介怀,站在草庐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感动了,邀他进草庐坐下相谈。诸葛亮与刘备在草庐之中大谈天下局势,刘备非常赞同诸葛亮的言论,对这个奇才势在必得。刘备的诚恳打动了诸葛亮,就决定择主刘备,全力辅佐他。

刘备最难得的不是慧眼识才,而是能够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现代管理者也应该像刘备这样,才能招揽并留住人才。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有着不为人知的失意和悲怆。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乱之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入蜀称帝。由于蜀地在三国时期较为贫瘠,又因地形复杂等原因,只拥有羸弱的步兵,因此,长期受到北方有着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魏国威胁。

诸葛亮像

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彻底解决悬在自己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诸葛亮决定率军征讨曹魏。

228年春天,诸葛亮以一篇字字珠玑,言真意切的《出师表》上书皇帝刘婵,以表达自己北伐的决心。诸葛亮正是怀着这份忠心,率领蜀军进行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以年老之躯,前往崎岖烟瘴之地,率军出征。由于蜀国后期,五虎上将时代早已过去,良将所剩无几,诸葛亮即使有奇妙的计策,也无法去实施。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让诸葛亮痛失重要据点,留下遗憾。在第四次北伐过程中,由于部将李岩玩忽职守,导致军粮出了严重问题,直接导致北伐的失利。

蜀国无良将,魏国却人才辈出。不仅有计谋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司马懿,还有武功卓越的夏侯霸、王双、张颌等良将。蜀国由于常年征战,国力日渐空虚,每一次北伐都加快了蜀国的灭亡,诸葛亮的身躯也因此积劳成疾。终于,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率领蜀军同司马懿的魏军对峙百余天,最终病死在战场上,留下终生遗憾。

诸葛亮名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发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岁月洗礼的,就成了我们今天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在这点上,诸葛亮也不例外,虽然诸葛亮其人的赫赫功绩很大一部分显现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首先是汉末名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诸葛亮剧照

而提起诸葛先生所说的名言警句,世人脑中浮现的,都是《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是诸葛亮短暂的五十四年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但说到为人处世,诸葛亮自己所奉行的当是他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其一,勿以身贵而 ,它的大意是说,一个人立于世,不要肤浅的因为自己出身高贵或居处高位就轻贱了旁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出生显赫,但他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贵族子弟的做派,他躬耕南阳,隐居山野,粗茶淡饭同样自在无忧;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徐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君子立身于世的准则,他用一生在实践。

其二,勿以独见而为重,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兼听方可集众人之长,纵观全局,做出审慎正确的决定,如果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是这句话的正面佐证,那么也不难发现,从诸葛亮踏上政治舞台到他病逝五丈原,他的行事从未逾越此矩。

其三,勿以功能而失信,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有所成就就失去忠信诚实的品质。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唯有守住初心者,方能得始终。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 诸葛亮画像 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以上就是关于《草船借箭》原文急用!全部的内容,包括:《草船借箭》原文急用!、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徐庶和诸葛亮有什么不同、历史典故草船借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3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