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第1张

溶剂萃取法也称液萃取法,简称萃取法。萃取法由有机相和水相相互混合,水相中要分离出的物质进入有机相后,再靠两相质量密度不同将两相分开。有机相一般由三种物质组成,即萃取剂、稀释剂、溶剂。有时还要在萃取剂中加入一些调节剂,以使萃取剂的性能更好。从氰化物溶液中萃取有色金属氰络物一般用高分子有机胺类,如氯化三烷基甲胺、稀释剂为高碳醇、溶剂是磺化煤油。水相即是要处理的废水。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萃取的目的就是要分离提纯一种物质,原理是被提纯的物质在原溶剂和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一般上是被提纯的物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小于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以至于被提纯的物质最终溶解在萃取剂中,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亲爱的楼主:

正解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来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物质,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杂质通常称前者为“抽取”或萃取,后者为“洗涤”

祝您步步高升,新年快乐!

记得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哦,谢谢您的支持!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

一、萃取的原理与步骤

1、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2、萃取剂选取原则:与原溶剂互不相容,更不能与溶质和原溶液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常见萃取剂:苯、汽油(或煤油)——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_4$ ——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4、萃取的 步骤:加萃取剂 $\to$ 震荡萃取 $\to$ 静置分层 $\to$ 分液

5、注意事项:使用分液漏斗之前要检验是否漏液

6、检验方法:关闭分液漏斗下部的活塞,加入适量蒸馏水,静置,没有水流下,说明活塞处不漏水,塞上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置观察,若仍不漏水,则玻璃塞处不漏水。

二、萃取的相关例题

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称为___

A、蒸馏 B、萃取 C、吸收 D、解吸

答案:B

解析:萃取是指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故答案为B。

以上就是关于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萃取的概念,流程,原理,注意事项、萃取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63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