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

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第1张

普洱茶冲泡

一般除了醒茶外

所使用的茶具质密度都不宜太高

也就是壶温与水温都不要太高

以紫砂壶较适宜

试茶另当别论,仍以盖碗试之

壶形宽口扁腹为佳

水沸后关火

沸点醒茶洗茶

然后

三泡茶都不需加温

因为茶叶渐渐开展

时间固定

每泡间隔二十秒,降温

等到第四泡再加温

而后再三泡

老茶则可以每二泡加温

但间隔要更

绿茶茶艺(盖碗泡法)

1备器

2赏茶

3洁具(清洁茶具达到温热茶具的目的)

4置茶(每杯投茶2至3克为宜)

5浸润(冲八十度的水至盖碗的四分之一)

6摇香(使茶叶充分吸水舒展)

7冲泡(凤凰三点头)

高山流水(水流不要直接冲打在茶叶上,否则会影响茶叶的色、香、味。同时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

8奉茶(请用茶)

9品饮(左手托住盖碗底,右手将碗盖轻轻掀起,从缝中闻香品饮)

10谢客

一、焚香礼圣,净气凝神。

唐代撰写《茶经》的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点燃一柱高香,以示对这位茶学家的崇敬。

二、白毫银针,芳华初展。

白毫银针是茶叶珍品,融茶之美味,花香于一体。白毫银针采摘于华茶1号、华茶2号明前肥壮之单芽,经萎凋、低温烘(晒)干、捡剔、复火等工序制作而成。这里选用的“白毫银针”是福鼎所产的珍品白茶,曾多次荣获国家名茶称号,请鉴赏她全身满披白毫、纤纤芬芳的外形。

三、流云佛月,洁具清尘。

冲泡白茶可用玻璃杯或瓷壶为佳。我们选用的是玻璃怀,可以观赏银针在热水中上下翻腾,相溶交错的情景。用沸腾的水“温杯”,不仅为了清洁,也为了茶叶内含物能更快地析放。

四、静心置茶,纤手播芳。

置茶要有心思。要看杯的大小,也要考虑饮者的喜好。北方人和外国人饮白茶,讲究香高浓醇,大杯可置茶7-8克,南方喜欢清醇,置茶量可适当减少,即使冲泡量多,但也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

五、雨润白毫,匀香待芳。

茶,被称为南方之嘉木,而白毫银针,披满白毫,所以被我们称之为“雨润白毫”。先注沸水适量,温润茶芽,轻轻摇晃,叫做“匀香”。

六、乳泉吲水,甘露源清。

绿茶只需80度的水温,这样不会破坏绿茶的营养成份,泡涨后就可以了,不需要闷.红茶和乌龙茶要用刚滚的水泡,第一泡是先快速冲,用来洗杯,第二泡滚水冲进后等20秒倒出品味,第三泡和第二泡相同.

1 绿茶茶艺音乐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可谓“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绿茶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玻璃、青瓷、白瓷,并经常以绿色植物作为搭配。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民族性格,绿茶的品质及其品饮氛围具有“顺应自然、贴近自然”的特征。若把绿茶比喻成佳人的话,就像是清丽脱俗、清纯可爱、风韵天成的春妆处子。为了与绿茶的这些特点相符,在绿茶茶艺中,最好选取一些笛子、古筝演奏的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作为配乐。

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的特点。由于此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若选用古筝曲浙派《高山流水》最能体现西湖龙井的别样韵味和到此寻觅知音的感情色彩。此曲描绘了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皓月幽静的西湖美景。全曲一气呵成、抒情流畅,品龙井,听此曲,西湖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你浮想联翩。

2乌龙茶茶艺音乐

乌龙茶也称为青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茶叶风味最独特、香气滋味变化最丰富、茶具及茶艺表演最讲究的一种茶,以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最为有名。乌龙茶不重外形,以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见长,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紫砂茶具,因此,乌龙茶给人以沉稳、成熟、端庄、意蕴悠远的`感受。根据乌龙茶的这种特点,在乌龙茶茶艺过程中选用编钟、古琴、箫、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作为配乐是比较合适的。《春江花月夜》、《柳青娘》、《寒鸦戏水》、《蕉窗夜雨》等筝曲曲调优美,可让品茶者在品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茶味随着音乐的起伏会更沉更香、更深更远。清风明月、山川云雾、至交故友,浸在茶中、醉在乐中。

3红茶茶艺音乐

红茶具有“干茶色泽乌黑,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的特点。“红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由于红茶不以外形见长,所以使用的茶具多是瓷质的茶壶和茶杯。细腻的白瓷能够很好地展现红茶茶汤的“红艳”。功夫红茶为中国特有,云南滇红、九曲红梅和祁门红茶都较为出名。在功夫红茶茶艺配乐中,可选用表现梅花高洁品格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作为背景音乐,此曲借景抒怀,曲调优美平缓,表现了梅花犹如苍松般挺拔、翠竹般坚韧,天生傲骨、不畏严寒的品格。工夫红茶外形纤秀、色泽红艳、香气甜醇,好比红梅傲雪、暗香浮动,正好体现“红茶乃茶中之梅”之喻。

品饮西式红茶,可以选择音色较为柔和的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演奏的高雅恬静背景音乐。西方圆舞曲也是能体现西式红茶的精髓的音乐之一,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天鹅湖》等,能使品茶者心神宁静,仿佛置身于西式温馨浪漫的饮茶环境中。

4花茶茶艺音乐

花茶融茶之韵和花之香于一体,色泽黄绿尚润。香气鲜灵浓郁,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多是烘青茶胚加入香花窨制而成,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花茶品饮的整体氛围是:活泼、生活化。鉴于花茶茶艺的这些特点。

在演绎花茶茶艺过程中,最好能选用琵琶、古筝等弹拨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花茶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配乐可选用古筝名曲《茉莉芬芳》,此曲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和芳香扑鼻,曲调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芬芳》,让人陶醉在茉莉花香之中。

5其他茶艺音乐

黄茶中以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银针最为有名,芽头肥壮挺直、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纯,冲泡后芽尖或冉冉上升,或徐徐缓下,沉入杯底,如群笋出土,银刀直立。配乐选用古筝曲《洞庭新歌》最能体现此茶产地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曲调更能凸显出黄茶的轻盈活泼及其爽朗清鲜的特点。

云南的普洱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品普洱,赏古筝曲《铁马吟》则是最佳的选择。此曲曲调悠扬平缓,模仿马蹄声声的音乐,能够让品茶者联想到茶马古道的险峻和无限的风光,既能在味觉上又能在听觉上感受滇文化。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茶艺表演时所配音乐要柔和自然,以使观众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提升茶的内涵。

绿茶在色、香、味上,讲求嫩绿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工夫。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此外,又因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一)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二)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四)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绿茶。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一般来说,冲泡条索比较紧结的绿茶,如珠茶眉茶,我个人比较喜欢盖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

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五)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1、静心备器:泡茶、品茶都要平心静气。冲泡绿茶宜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以便能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此外,茶具尚有茗炉、石英壶、茶筒、茶匙、茶巾、水盂、茶盘、赏茶盘等。

2、择水候汤:“静茗蕴香,籍水而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也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古人早就认识到水对于茶的重要性。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以泉水为佳,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活水还须活火烹”,烹泉煮水要用活火。

3、佳茗酬宾:黄山毛峰产于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区,名山名茶相得益彰。黄山毛峰外形酷似雀舌,白毫显露,呈象牙色,芽带一小片金**鱼叶,俗称“金黄片”,此为黄山毛峰的外形特征。

4、流云拂月:用热水烫洗茶杯,使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韦应物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皎然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茶是圣洁之物,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茶道器具必须至清至洁

5、佳人入宫:将茶叶投入玉洁冰清的茶杯中。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品如人品,佳茗似佳人。将茶轻置杯中如同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置茶时切勿使茶叶散落杯外,惜茶,爱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要想泡一杯好茶,茶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一般来说,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用茶2-3克,注水100毫升。

6、松风初鸣: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苏轼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杨万里诗云:“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静坐炉边听水声,如秋风萧瑟扫过松林,涛声阵阵。冲泡黄山毛峰茶,水温90'C左右为宜,即蟹眼乍起、松风初鸣之时。

7、温润灵芽:用“回旋注水法”注水入杯少许,润泽茶芽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促使茶叶内含物迅速析出。

8、凤凰点头:经过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首先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而下反复提举三次,使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这一注水手法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一是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在水的冲激上下翻滚,促使茶叶内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9、雨后春笋:在开水的浸润下,茶芽渐渐地舒展开来。先是浮在上面,尔后又慢慢沉下。茶芽几浮几沉,直立杯中,犹如万笋林立,千姿百态。娇嫩的茶芽在清碧澄净的茶汤中随波摇曳,仿佛在舞蹈。

10、初奉香茗: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将这一杯芬芳馥郁的香茗献给佳宾。

11、闻香观色:品茶须从色、香、味、形入手。黄山毛峰香气馥郁,清幽的茶香随着袅袅热气缕缕飞出,令人心旷神怡。杯中汤色清澈碧绿,洋溢着大自然绿色的生机。

12、赏形品味:黄山毛峰芽头肥壮,形似雀舌。滋味鲜醇,回味香甜爽口。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细品慢啜,体味茶的鲜醇、淡雅,从淡淡的茶味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和、至真、至美地韵味来。周作人先生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地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的梦”。梁实秋先生说:“清茶最为风雅,主客相对只有清茶一杯,浓浓的,涩涩的,绿绿的”。品茶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文明的熏陶。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人生的况味。

13、重酌酽香:高档绿茶一般冲泡三次,以第二泡茶的色、香、味最佳。

14、再赏佳韵:第二泡茶香最浓,

以上就是关于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详细说一下绿茶和普洱茶的泡法、白沙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我喜欢喝绿茶,自己稍微了解一点茶艺,想请教各位高人,绿茶要闷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46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