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的泥塑什么意思(从泥塑一词看粉丝经济对人的异化)

饭圈的泥塑什么意思(从泥塑一词看粉丝经济对人的异化),第1张

当代网络用语有一石,饭圈追星独占八斗。有时候就算你不追星,也得掌握两句饭圈用语,看起来才像一个跟得上时代的社交媒体玩家。

近年来,有一个新兴词语崭露头角——“泥塑”。使用频率和“小鲜肉”“小奶狗”“小狼狗”等不相上下。小奶狗、小狼狗的称呼,已经招来许多大兄弟的不满。就像刘昊然说的那样: 我就不能像个人了吗?

而“泥塑”告诉广大娱乐圈帅哥——你不仅可以是犬系男友,还可以是女的。

嗯,女的。

传统意义上的“泥塑”,是一门手艺活儿,用黏土塑造出各种形象。

而在饭圈用语中,“泥塑”的含义已经面目全非。

追星女孩们将捏泥人的本义引申为 按自己的意愿去捏造偶像的性别 。通常表现为对着男明星的精修高P图激动大喊:“姐姐好美”“妹妹好娇”以及“女儿好可爱”。

猜猜看,这是哪位大帅哥被泥塑了?

贵圈没有男人

“泥塑”一词刚出现时,尚且人人喊打:我哥好帅一男的,怎么就变成你的姐姐妹妹了!是腹肌没有八块吗?是肱二头肌不够火辣吗?

然而……

人类的本质是真香,泥塑的本质是深渊。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渐渐地,部分喊打喊杀的追星女孩真香了,越发热衷于为自己的偶像捏塑一副女性躯壳,在幻想世界里将其作为自己的姐妹、女友甚至女神去宠爱,去倾慕。

去年,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横空出世,不仅推出了以蔡徐坤为首的一众流量偶像,也使“泥塑”这种追星方式光速占领粉圈。

在资深泥塑粉眼中,不仅白皙苗条又年轻的爱豆们可以被泥,威猛打星如吴京成龙,也能化身暴力甜心和野蛮女友;就连相声演员岳云鹏,也可以是人间富贵花。

“贵圈没有男人,大家都是姐妹。”

以爱之名

一个新词汇的出现,必然说明一种新现象。一种新现象的背后,自然有一种文化心理在支撑。

从泥塑粉热衷的人设来看,泥塑爱豆的一大原因就是“爱”:我的偶像只能被人所爱,但可以不付出任何回报——他是狐妖,是苗疆蛊女,是娇贵公主,对所有人形生物有致命吸引力;而他自己有权漫不经心,要么天真到不知爱为何物,要么足够妖孽,以至于轻视、挥霍他人之爱。

不得不说,这更像是某种女性集体欲望的投射。

前不久,豆瓣某小组的热帖,就将今夏风头正劲的男星肖战泥塑为一个“心机绿茶”。

发帖者以过来人的口吻,夸张地“控诉”肖战玩弄人心的绿茶行径,警告各家粉丝高度警惕,不要让爱豆被这个“小婊砸”勾了魂。

八卦论坛用户没有当真,评论大多是“哈哈哈哈哈”“谁不爱看美人在线勾魂”和“这到底是黑帖还是安利帖”。发帖人不管有什么目的,倒是促成了一次挺成功的软文营销,成功勾起好奇心。

至于其他男星的泥塑粉,看完热闹可能也会在心底哼一声:谁家哥哥还不是个小公主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然而,“爱”只是泥塑盛行这一现象最表层的原因。

今年2月份,微博热搜榜上突然出现这样一条热搜:“小妈bot炸号”。

bot即robot(机器人),可理解为接收网友投稿,并定期人工更新的树洞。既然是“机器人”,所以账号本身不发表任何观点,只是机械性地发布主题相关投稿。

“小妈bot”的投稿人多为泥塑粉,投稿内容全部都是将各色男明星幻想为“年轻继母”并配合照片撰写的文案。其中有一些涉及软色情,可能是账号被炸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另一篇发布于“内娱泥塑bot”的投稿,其评论区却与其他泥塑投稿的狂欢气氛迥然相异。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不敢泥”“恭送老先生出去”“不敢称姐姐”……

原来,这篇投稿的主人公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

《费宫人》民国剧照·程砚秋

为什么“不敢泥”?其实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热衷泥塑的网友多为女性,且多是异性恋。之所以泥塑自己喜欢的男明星,并非性取向突然180°大转弯,而是为了更彻底的 消费商品 。程先生乃开宗立派的艺术家,且已仙逝多年——种种加诸商品的目光在他身上压根不存在,所以无法可“泥”,也没有必要。

在“观看”男爱豆时,粉丝很难不感受到他们的年轻、美丽和性吸引力,这些特质作为商品的卖点,被浓墨重彩地标注出来。然而男性肉体之性感在评判框架中是缺席的存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一套物化男人的话语体系,这使得粉丝难以对他们实施消费行为。

自然而然地,她们开始照搬物化女性的话语体系——这可方便多了。模板成千上万,源远流长。

于是,男性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起来,身体被解构为不同的物品进行比喻。他们的角色,也被安排为引人遐想的“贵妇”“小妈”“寡妇”“孤女”,等等。

粉丝在泥塑的性别倒错中歌颂了美人,也以消费者的身份收获了这套话语体系曾经赋予男性的,同等级的快感。

“我就不能像个人吗”

泥塑的根本,深植于资本对人的物化。 粉丝经济宛然一个庞然大物,不仅引得众多“金主”纷纷下水,让粉丝心甘情愿被割韭菜,也能将光鲜亮丽的偶像吞吃入腹。在这个时代,偶像被商品化的范围之广,被物化的程度之深,堪称21世纪大众娱乐之怪现状。

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中,消费的粉丝、作为商品的偶像,以及资本运营,没有哪一方真正无辜。所以并非“贵圈没有男人,大家都是姐妹”,而是“贵圈没有人,大家都是商品”。泥塑一词风行饭圈,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粉丝经济下的异象。

泥塑粉的心理:泥塑粉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就是对于自己的喜爱,而且这些偶像,年轻、美丽和具有性吸引力,而且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的话,热衷泥塑的网友多为女性,且多是异性恋。泥塑的根本,深植于资本对人的物化,所以贵圈没有人。

大家都是商品,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粉丝经济下的异象。适度泥塑,圈地自萌,我是无所谓的,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一个度的,如果超过了,那就很恶心了哈,还有就是喜欢的偶像是没有问题的,台上很man,台下的话软萌小可爱。

逆苏粉的产生

逆苏粉是饭圈用语,又称“泥塑粉”,简称“逆苏”或“泥塑”,缩写为“nsf”或“ns”,指喜欢娘化爱豆,想当爱豆男朋友的一类女粉丝,这类粉丝喜欢女化男爱豆,把男爱豆看做楚楚可人的小姑娘,幻想让男爱豆当自己女朋友。

常把男性爱豆看成好帅、好man、声音好听等等优点的女粉丝,爱豆能够轻而易举的勾起女孩们的少女心、花痴心,使得全身酥软把持不住的一种常用词。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有很苏、苏炸天、好苏、太苏了、苏断腿等等。

泥塑在饭圈指性转爱豆,一般用在男性艺人身上,粉丝以男性角色,爱豆为女性角色,跟“苏”的意思相反。

“泥塑”是“逆苏”的谐音,“正苏”反义词,也就是说粉丝幻想男性明星具有女性化特质,并将他们的行为进行“女性化”解读。

发展经过:饭圈多是明星经纪公司为套牢自己明星的粉丝组织起来。

对于中国娱乐圈而言,其实是可以进行讨论的一种新形态——明星依靠固定参加综艺节目来培养或稳固自己的追随者。

圈饭:就是路人转粉。由路人被圈进饭圈。

饭圈整治:

2020年国家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时间为7月初起至8月末。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

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等行为。大力整治明星话题、热门帖文的互动评论环节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等行为。

严格清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账号。深入清理宣扬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不良价值观的信息。

百度百科-饭圈

以上就是关于饭圈的泥塑什么意思(从泥塑一词看粉丝经济对人的异化)全部的内容,包括:饭圈的泥塑什么意思(从泥塑一词看粉丝经济对人的异化)、泥塑粉一般都是什么心理、饭圈的泥塑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32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